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变种与物种的区别难题

当我们尝试比较同种家养动植物品系结构上的差异时,我们很快就会陷入迷惑,因为我们无法确定它们究竟是起源于同一个物种,还是不同的几个物种。比如,我们熟知的细腰猎犬、嗅血警犬、梗犬、长耳猎犬和斗牛犬,这些犬种都能纯系繁殖。如果证明它们都起源于同一物种,那么对自然环境下许多近缘种(如许多狐的种类)是不会改变的说法,将会产生很大的疑问。我不相信,上述的几种狗是一个野生物种因为家养而逐渐形成的,但我认为其中的一些变异,是由原来的物种遗传下来的。另外,还有一些家养品系具有很明显的特征,可证明它们来自不同的物种。

人们常常做这样的假设:人类所选择的家养动植物,都具有很大变异倾向且能承受各种气候。这些性能确实可以大大增加家养品系的价值。

但是,远古的野蛮人是如何知道:自己最初驯养的动物经历数代后能否发生变异,又能否适应不同的气候呢?驴和珍珠鸡的变异性很小,驯鹿的耐热能力很弱,普通的骆驼耐寒力较差,但这些是否阻止了人类豢养它们呢?

我可以毫不迟疑地说,如果能从自然环境中选取一些动植物,在数目、产地以及分类属性方面都与目前家养的生物相同,并且假设它们也在家养情况下繁殖相同的代数,那么可以肯定,这些动植物平均发生的变异量将与家养动植物一样多。 maHuVru1bcAitixSEDU1zr2Aa6BgFGO7hIBPehx+6qiPsLaDQ6S2v7cj/YNo5r5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