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全球生物的同时演替

平行演替现象

对古生物的所有发现中,估计没有比看到全部生物同时演替更激动人心的了。在美洲赤道附近、 火地岛 、好望角和印度半岛,这些地方尽管气候条件完全不同,相距也非常遥远,甚至都找不到一块代表白垩纪时期的岩石碎块,但是通过对其地层中古生物的辨 认,我们可以肯定那些地层与欧洲的白垩纪地层处于同一时期。因为在这些地层的生物遗骸上,我找到了与欧洲白垩纪时期古生物相同的特点。

尽管我们很难在这些地层中找到相同的物种,但可以看到它们属于同一科、同一属或者同一亚属。当然,有时候它们之间的相似处可能仅是在它们身上发现了某 种一样的斑纹。还有一些生物未出现在欧洲白垩纪地层中,但它们在比白垩纪更深或更浅的地层中被发现时,与相距遥远地区的地层中的出现顺序完全一致。

这种生物平行演替的现象,多次在俄罗斯、西欧和北美的连续地层中被观察到,好几个权威学者都证实了这一发现。莱伊尔对此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欧洲与北 美洲的第三纪地层中的沉积物也显示出这一特点。

抛开既出现在“旧世界”又出现在“新世界”的数量非常少的那些化石不说,出现在古生代和第三纪的古生物,其显示出的平行演替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通过 这一特征,我们就更明确诸多地层之间的关系了。

以上是对海洋生物的观察结果,至于与我们相距遥远地区的陆生生物和淡水生物,是否也具备平行演替的情况,目前还缺乏足够的事实依据。这些生物是否也有 过相对等速的改变?假如把原本生活在拉普拉塔的大懒兽、 磨齿兽 、长颈驼和 箭齿兽 带到欧洲,但不说明它们的生存时间,可能没人能想到海生的现存贝类曾经与它们生活在一起。我们推断,这些曾与柱牙 象和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古代兽类,应该存活于第三纪晚期的那段历史时期。

箭齿兽

长颈驼 南美一种独特土生的有蹄动物的最后成员,隶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滑距骨目,位居该品种系谱的末端,已灭绝。长颈驼最奇怪的特征是在它的头 颅,即头上方长有鼻孔。这引起众多联想,其中包括长颈驼为水栖动物,这些鼻孔被用作喷水孔。但最靠谱的解释是,它们具有貘般的鼻子,即拥有一种“水管鼻”。 研究长颈驼的脚部发现,它们的脚很能承受压力,这是因为它们经常在摇晃的地方行走,并喜欢突然改变方向。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它们是用快速的跑动来躲避猎食者 ,或是以其长且强壮的腿来踢敌人,就像现今的骆驼一样。

地层归类

就算我们认同地球上所有的海栖生物存在同时进化的现象,这里的“同时”也并不是指同一年或者相同世纪,就算在地质学上也不能进行严格的时间划分。

同样是生存在欧洲的海栖生物,假设将现存物种和 更新世 物种,与生存在南美洲的现存海栖生物做比较,那些与南半球生物非常相似的物种,就算是最杰出的博物学家也分辨 不出它们到底是现存物种还是更新世物种。将它们与大洋洲的海栖生物做对比也是一样的结果。

几位颇有名望的观察家发现,欧洲第三纪末期的某些物种,与美国现存物种的相似性比欧洲现存物种的相似性更多。依据此种观点来看,欧洲早期生成的化石层 与现在沉积在北美海岸的化石层应

如果以未来的角度审视地层分布情况,现在欧洲、美洲、大洋洲的 上新世 上部地层以及更新世地 层,这些时代较近的海成地层中沉积的生物遗骸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这些地层中还掩埋着与较古地层中相似的生物类型。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地层也应该 被归为一类。

生物与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两位伟大的观察家韦纳伊和达尔夏克,被前面所说的这种地球上相距甚远的生物类型同时进化的现象深深地触动了。他们对欧洲各个区域古生物平行进化的情况 进行讨论后,得出:

如果我们对北美洲的情况进行考察,那里也存在同样神奇的进化机制,那么我们基本就可以断定,所有物种的变异、灭绝和新物种的诞生,都不仅仅是由海洋的 变化或一些偶然出现的原因决定的,动物界所有动物都是遵循着相同规律来生活的。

巴兰德先生也发表过类似的言论,并坚信这一观点。那些认为全球生物都是在异常气候,比如海流的变化、气候的改变或其他物理条件的作用下发生变异的,这 一看法未免太过草率。我们应该去探究生物变化所遵循的自身规律,这点我非常同意巴兰德的观点。当我们纵观生物在全球的分布情况,并深入了解当地物种与物理环 境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微妙时,便会对以上观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身具有优势的物种,分布空间较为广阔,在大量繁殖后也具备了更多的变异机会,变异后代无疑在生存方面更具优势,有机会进一步侵占新的领地,并形成新 的变种甚至新物种。

物种在扩散过程中,除了会受到气候、地理环境和无法预估的突发事件的影响外,新的物种适应新环境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虽然物种扩散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优势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归会分布得更加广阔,占据更大的生存空间。陆栖生物的扩散速度较海栖生物更慢一些。这与我 们早前的预测结果一致, 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在演替过程中的平行现象较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关联性弱一些。

自然选择学说对平行演替的诠释

自然选择学说,对全球生物平行演替的重要现象可以做出最为合理的诠释:

●新物种与老物种相比较,一定是具有新的优势,才会诞生;

●那些在一定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的生物类型,由于优势明显,数量最多,也会产生最多的新变种,形成早期物种。

植物界也是如此,在一个区域内分布范围最广、占据主导地位的植物,产生新变种的数量也最多。

平行演替的差异性

我认为,全球相同生物类型表现出来的平行演替,是一种广义的大范围物种进行有次序的物种交替,这与新物种依靠自身优势而占据了较广的分布范围、产生了 更多的变异体的规律是完全相符的。这些具有优势的新物种,其祖先就是当地的优势物种,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且分布广泛、有较多的变异后代。被优势物种打败的 旧物种类型,由于世代继承的都是这种劣势,最终整群的位置都被取代。所以,具有优势的变异体在扩大生存空间的同时,剥夺了旧物种的生存权利,导致整个旧物种 类型灭绝。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新物种诞生与旧物种灭亡,其演替情况完全显示出相似性。

这个问题上还有一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大部分化石含量丰富的地层都是在下沉时期形成的,没有化石的大块空白的地层,形成于海底没有变化或者上升时期, 其沉积物的沉积速度不足以将生物遗骸掩盖。

这种代表着大段时间间隔的空白化石,其形成时期一定也发生了许多物种生存空间迁移、新物种诞生、旧物种消亡的情况。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相信,一定区域 内地表受到的地质运动的影响是相同的,所以地球上同时经历某种地质活动时形成的地层也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我们并不能武断地说,受相同地质运动影响的区域其地 层的结构完全一样,更何况,在广大区域受到的地质运动的影响也不能断定就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两个不同地区的地层呈现出相似性,虽然它们不是在同一时间内堆积起来的,但在其中可能会找到相似的生物类型演替现象。尽管在这种演替现象中所看到 的两个地区物种的种类不同,其区域迁移的时间、新物种的诞生和旧物种的灭绝时间都不一样,存在时间上也有差异,但对于以上看法,我仍持坚定的态度。

我觉得欧洲出现过这种情况,普雷斯特维奇先生有一篇关于英、法两国始新世地层的论文,他在其中写道:

在研究两国连续地层时,发现其中呈现密切的平行演替现象。但是,在将两国的某些地层单独对比时,其中同属的物种数量虽然差不多,可种类却很不相同。

对此,我很难解释清楚,这种现象就好比在两个海域之间有一道海峡将它们分隔开了,不同的物种在两个海域中同时生存着。按说,英、法两国的距离如此之近 ,造成如此大的差异令人不解。

——莱伊尔在观察第三纪晚期地层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

——巴兰德指出,在 波西米亚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的志留纪连续地层中,也呈现平 行演替现象,其中的生物类型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也许这几个地区的地层并不是在同一时间沉积形成的,而是某个地区的地层沉积时,其他地区可能正经历着沉积间断期,而生物体不管是在沉积期还是时间间隔 期,一直在持续缓慢地进化着。因此,地层中可以找出生物类型大致的演替顺序,虽然这种呈现出来的生物演替顺序可能与事实并不一致,所以大体上看两个地层中的 生物具有相似性却又不完全一样。 y/S7fmXSkUsAdCZYq4GfadiOmo9mEmPrjv3WM+4/TFzi7sSf3awzs+ooARJQAFl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