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让-雅克·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而去世。10岁那年,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一个政客发生了争执,而被法院下达了缉拿令。父亲感到十分愤慨,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只身一人离开了日内瓦,留下卢梭给别人当学徒。

卢梭虽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却自学成才。他先后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这期间,卢梭通过接触身边各色人等,一面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一面利用各种机会读书。后来,卢梭搬到巴黎,并与法国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德尼·狄德罗结识。狄德罗邀请卢梭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工作。起先,卢梭专攻音乐,后来在狄德罗的影响下,卢梭开始接触关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工作,并对他日后的思想观点和著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那以后不久,卢梭与狄德罗的关系开始紧张,并最终分道扬镳。

1750年,卢梭以《论科学与艺术》一文参与第戎学院征文比赛并获得了名次,这使他一举成名,受到了世人的瞩目。随后,他又发表了许多著作,包括《论不平等的起源》《新爱洛伊斯》《爱弥儿》《社会契约论》和《忏悔录》等。其中《爱弥儿》主要阐述了卢梭对教育的看法。

卢梭认为,人的教育分为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公民的教育,只有先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自由而独立的人,才能进行社会和公民的教育。所谓自然的教育就是智育、德育、体育和情感教育等一切教育都要遵循人类的本性,使人的身心能够得到自然的发展。同样,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天性得以保存,在面对特殊情况和困难时,才不会惊慌失措,并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这种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进入社会成为公民的时候,才会做一个正直、有责任感的人。

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具体将教育按照儿童的成长规律分为四个时期:0~2岁的婴儿期,2~12岁的儿童期,12~15岁的少年期和15~20岁的青年期。在最后一卷中,卢梭认为,儿童成为成人后,顺应自然地发展,男女青年之间必然会生出爱情,而此时也是检验前面教育成果的时刻,因此特别论述了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为了能够更加生动地说明儿童每个时期的成长规律和该时期的教育重点,卢梭虚拟出一个男孩的形象——爱弥儿,并强调男孩最好的教育者就是他的父母,尤其是父亲,而女孩最好的教育者是母亲。他认为,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应该是不同的,要分别培养,但都应该遵循孩子自然的成长规律。因此,他将爱弥儿带到乡下,让孩子闻乡下清新的空气,穿着好活动的衣服自由地玩耍。饿了就给孩子吃最简朴的食物,渴了就给孩子喝白水,以培养孩子强壮的体格。因为只有身体好,孩子才有精神进行其他方面的学习和成长。在培智的时候,他将文字、地理和常识等一些知识,利用乡下的特点启发爱弥儿,让他自主学习并进步。他还用历史故事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他从来都不命令爱弥儿,更不会威胁孩子,但也不无条件地顺从爱弥儿,使孩子养成奴役他人的性格。在他的教育下,爱弥儿的一切成长都是自发的。最后,为了阐述自己的爱情教育观,卢梭又创造出一个女孩的形象——苏菲,用来讲述女孩的教育与男孩的几点不同,以及男女相爱后的正确相处方式。

卢梭的自然教育观顺应了儿童的成长规律,易于家长展开家庭教育,也使培养孩子成为一件简单而又愉悦身心的事情。但是,他的教育观也有缺陷。卢梭认为,儿童的精力有限,身心的发育还不完整,所以在一个年龄段只能进行一个方面的教育。例如,婴儿期主要是身体养护,儿童期则是感官发展,少年期才开始知识教育和理性的培养,最后青年期才开始品德教育与公民教育。虽然卢梭明确提出应按照不同年龄的发展来因势利导地教育儿童是十分可取的,但无论是他对儿童各年龄段的划分,还是将每种教育完全割裂来进行,都与现在的教育方式所提倡的不同,所以在编译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刻意弱化了这两点,而主要突出了卢梭在进行各种教育时所使用的自然教育方法。这些方法既是其教育理论永不过时的精华,也便于时下父母的学习和掌握。相信读者在读过此书后,必能对家庭教育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碍于时代的局限,卢梭认为,女孩的教育不用教给她们多少文化知识,应主要培养好的性情,为将来能嫁给一个好的男人做准备。但他提出的关于使女孩更具有自己性别的特点、不要过分注重外表、拥有良好的品格和情操都是利于当下女孩教育的观点。为此,我们特意从中摘选了符合女孩天性成长的一些教育方法,而其他方面的教育原则,父母可以参照前面培养爱弥儿的方法。

卢梭的爱情教育可以说是其自然教育的一个附属物,此时的爱弥儿已经长大,他之所以能爱上卢梭为他挑选的苏菲,是因为前面卢梭对爱弥儿进行的一系列教育的结果。众所周知,孩子成年以后,无论是工作还是婚姻上,父母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如果希望孩子的工作和婚姻都能顺遂、幸福,家长就需要从孩子小时候起,为了这个目的而努力。卢梭写作这部分的主要目的,也是向读者验证自己的教育理论。

本书针对卢梭的《爱弥儿》进行了一定的编辑,去除了作者对于当时法国社会的某些繁杂的评述,取其教育精华的部分,针对当代父母的需要,重新分章、分篇,以期大家能够更理解原著的精髓所在。在这本书的编译过程中,我们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但碍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仍有错误和遗憾存于本书之中,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教。 ti2UUkA5BhWyv/0FbES9kK4ADriAUxns1kxYHGFBFDa+vp0TjcxjvA4jk7uu/DP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