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让-雅克·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而去世。10岁那年,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一个政客发生了争执,而被法院下达了缉拿令。父亲感到十分愤慨,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只身一人离开了日内瓦,留下卢梭给别人当学徒。

卢梭虽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却自学成才。他先后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这期间,卢梭通过接触身边各色人等,一面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一面利用各种机会读书。后来,卢梭搬到巴黎,并与法国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德尼·狄德罗结识。狄德罗邀请卢梭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工作。起先,卢梭专攻音乐,后来在狄德罗的影响下,卢梭开始接触关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工作,并对他日后的思想观点和著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那以后不久,卢梭与狄德罗的关系开始紧张,并最终分道扬镳。

1750年,卢梭以《论科学与艺术》一文参与第戎学院征文比赛并获得了名次,这使他一举成名,受到了世人的瞩目。随后,他又发表了许多著作,包括《论不平等的起源》《新爱洛伊斯》《爱弥儿》《社会契约论》和《忏悔录》等。其中《爱弥儿》主要阐述了卢梭对教育的看法。

卢梭认为,人的教育分为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公民的教育,只有先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自由而独立的人,才能进行社会和公民的教育。所谓自然的教育就是智育、德育、体育和情感教育等一切教育都要遵循人类的本性,使人的身心能够得到自然的发展。同样,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天性得以保存,在面对特殊情况和困难时,才不会惊慌失措,并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这种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进入社会成为公民的时候,才会做一个正直、有责任感的人。

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具体将教育按照儿童的成长规律分为四个时期:0~2岁的婴儿期,2~12岁的儿童期,12~15岁的少年期和15~20岁的青年期。在最后一卷中,卢梭认为,儿童成为成人后,顺应自然地发展,男女青年之间必然会生出爱情,而此时也是检验前面教育成果的时刻,因此特别论述了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为了能够更加生动地说明儿童每个时期的成长规律和该时期的教育重点,卢梭虚拟出一个男孩的形象——爱弥儿,并强调男孩最好的教育者就是他的父母,尤其是父亲,而女孩最好的教育者是母亲。他认为,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应该是不同的,要分别培养,但都应该遵循孩子自然的成长规律。因此,他将爱弥儿带到乡下,让孩子闻乡下清新的空气,穿着好活动的衣服自由地玩耍。饿了就给孩子吃最简朴的食物,渴了就给孩子喝白水,以培养孩子强壮的体格。因为只有身体好,孩子才有精神进行其他方面的学习和成长。在培智的时候,他将文字、地理和常识等一些知识,利用乡下的特点启发爱弥儿,让他自主学习并进步。他还用历史故事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他从来都不命令爱弥儿,更不会威胁孩子,但也不无条件地顺从爱弥儿,使孩子养成奴役他人的性格。在他的教育下,爱弥儿的一切成长都是自发的。最后,为了阐述自己的爱情教育观,卢梭又创造出一个女孩的形象——苏菲,用来讲述女孩的教育与男孩的几点不同,以及男女相爱后的正确相处方式。

卢梭的自然教育观顺应了儿童的成长规律,易于家长展开家庭教育,也使培养孩子成为一件简单而又愉悦身心的事情。但是,他的教育观也有缺陷。卢梭认为,儿童的精力有限,身心的发育还不完整,所以在一个年龄段只能进行一个方面的教育。例如,婴儿期主要是身体养护,儿童期则是感官发展,少年期才开始知识教育和理性的培养,最后青年期才开始品德教育与公民教育。虽然卢梭明确提出应按照不同年龄的发展来因势利导地教育儿童是十分可取的,但无论是他对儿童各年龄段的划分,还是将每种教育完全割裂来进行,都与现在的教育方式所提倡的不同,所以在编译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刻意弱化了这两点,而主要突出了卢梭在进行各种教育时所使用的自然教育方法。这些方法既是其教育理论永不过时的精华,也便于时下父母的学习和掌握。相信读者在读过此书后,必能对家庭教育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碍于时代的局限,卢梭认为,女孩的教育不用教给她们多少文化知识,应主要培养好的性情,为将来能嫁给一个好的男人做准备。但他提出的关于使女孩更具有自己性别的特点、不要过分注重外表、拥有良好的品格和情操都是利于当下女孩教育的观点。为此,我们特意从中摘选了符合女孩天性成长的一些教育方法,而其他方面的教育原则,父母可以参照前面培养爱弥儿的方法。

卢梭的爱情教育可以说是其自然教育的一个附属物,此时的爱弥儿已经长大,他之所以能爱上卢梭为他挑选的苏菲,是因为前面卢梭对爱弥儿进行的一系列教育的结果。众所周知,孩子成年以后,无论是工作还是婚姻上,父母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如果希望孩子的工作和婚姻都能顺遂、幸福,家长就需要从孩子小时候起,为了这个目的而努力。卢梭写作这部分的主要目的,也是向读者验证自己的教育理论。

本书针对卢梭的《爱弥儿》进行了一定的编辑,去除了作者对于当时法国社会的某些繁杂的评述,取其教育精华的部分,针对当代父母的需要,重新分章、分篇,以期大家能够更理解原著的精髓所在。在这本书的编译过程中,我们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但碍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仍有错误和遗憾存于本书之中,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教。 rgaOF7Uhk01jJgMI26/LOJGngSALIwZEaFeqC9zTyR7RxpzIaTp/uSeW1qIYclyo



原序(节选)

我们都得了一种可以被治愈的病;人之初,性本善,如果我们都愿意改过,就可以得到大自然的支持。

塞涅卡:《论愤怒》第十一章第十三节

书中的想法和观念,不分先后顺序,前后也不衔接,初衷只是为了让一位勤于思考的贤妻良母看了高兴。一开始,我只是想写一篇短小的文章,可是论述的问题一写下去就停不了笔,所以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本书。要不要发表本书,我犹豫了很久。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常想,虽然自己出版过几本小册子,可我似乎还不太懂得如何写作。我原本想再完善一下这本书,可是改了几次也没什么效果。但经过这样的努力后,我改变了想法,觉得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我应该就这样出版。倘若我的观念有误,但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读者产生正确的想法,那我的时间就没有白白浪费。

在此,我不论述优质的教育多么重要,也不证明平常的教育方法如何不好,这样的工作已经有许多人在做了,我不喜欢拿众所周知的观点填充我的文章。我只是想说:许久以来,多数人都在高声反对陈旧的教育方法,可从来没有人提出一套崭新的教育理念。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都趋向于毁坏,而不是建设。人们常常居高临下地提出问题,却用另一种态度提出建议。

据说许多人发表作品是为了让人受益,然而,在所有有益的事业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教育,现在却被我们忽视了。我论述的这个问题,自从洛克 的作品问世以来,就鲜少有人提及,我十分担忧在这本书出版之后依然如旧。

对于儿童,我们完全不了解;要是他们形成错误的想法,就会误入歧途。睿智之人总是费尽心思去研究成年人之所知,而不考虑儿童之所学,他们对待儿童就像成人一样,毫不考虑他们还没有成年。我所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即便读者认为我提出的观念荒唐,仍然可以从我的研究中受益。所以,从你们的孩子着手研究吧;我非常有信心地告诉你们,你们完全不了解他们;倘若你们怀着这种想法来读本书,我怎么也不相信它会对你们没有益处。

将来,人们也许会觉得他们阅读的是一个空想家对教育的幻想,而不是教育理论。这该如何是好呢?我写下来的不是别人的思想,而是我自己的思想。我和别人的想法截然不同,难道让我遵循别人的想法写作,受别人的影响吗?不,当然不行,可以要求我不去故步自封,但不要以为我比别人都睿智;可以要求我的事情,不是修改我的意见,而是敢于怀疑我的看法;我只能做这么多,而且我已经在做了。假如某个时候我用了果决的语气,绝不是为了勉强读者接受我的意见,而是在向读者申明我的想法。为什么我要用怀疑的语气说出我十分相信的事情呢?我得准确地说出我的想法。

当我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我知道绝不能把这些意见视为权杖,因此我总是处处解释,让别人去做判断,去评论我的为人。虽然我的教育原则同别人的截然不同,但这些原则绝不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原则;相反,这是我们必须辨其真伪的原则,是关乎造福人类还是祸害人类的重要原则。

人们常常对我说“要提出可行的方法”,人们还说“要按大家的想法来做”,再不然“至少把好的想法放进现在的不良体系中”。这种想法真是太荒谬了,这样做的话,好的方法也会变坏,坏的自然也好不起来了。我宁愿完全照搬旧的方法,也不愿意令好的方法打折扣。这样一来,在人身上引发的冲突就会少一些:人不可能同时达成两个相悖的目标。为人父母最可行的方式就是你们喜欢的方式。我要不要指明你们的这种意愿呢?

谈到任何计划,我觉得首先都应该考虑两方面:一是计划本身一定要特别好,二是易于操作。在第一方面,只要计划带来的益处符合事物的性质,人们就容易接受和实施。打个比方说,我们提出的教育方法,只要它适用于人类,而且符合人类的心意,那就行了。

说到第二方面,还得看某些情况下的某些关系如何判定。这些关系,是事物的偶然关系,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变化万千的。在瑞士可以实行的某种教育方法,也许在法国就不能实行。至于实行起来是否容易,就得看当时的情况了,要看这种方法适合特定的地方,还是适合整个国家;适合这种情况,还是适合那种情况,看完之后才能下结论。不过,我论述的内容并不包括这些个别的应用问题,因为它们并不重要,所以不在我计划的范畴内。对我来说,只要做到一点就心满意足了,即不管什么地方的人都能采取我提出的方法,把孩子培养成我想象的人,这对孩子自己和他人都会有益无害。假如我不能兑现这个承诺,那就是我的不对了;要是我兑现了这个承诺,人们再有诸多要求的话,那就是人们的不对了,因为我只承诺了这一点。 rgaOF7Uhk01jJgMI26/LOJGngSALIwZEaFeqC9zTyR7RxpzIaTp/uSeW1qIYcl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