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儿童各种能力的培养

表达能力

之前,我已经谈过了,当孩子想要这个或那个的时候如何应对。现在再补充一点:当孩子学会说话后,他想要什么东西,再用哭泣的方式来表达时,无论他是为了更快地得到那个东西,还是为了逼迫别人,我们都应当干脆地拒绝。要是他有需要,必须得讲出来,你弄清楚他需要什么后,再按照他的意思办;如果他一哭,你就马上给他东西,这就是在鼓励他哭泣,教他怀疑你的好心,而且让他认为强行索要比平静地索取更有效。当他不相信你是出于好意,他马上就变坏;他一旦认为你很软弱,他就会变得顽强。所以,要是他要的东西是合理的,当他一提出要求时,你就应该马上给他。不要没有原因地拒绝孩子,在你拒绝后,更不应该反悔,回头又给他。

要特别注意,别教给孩子虚假的客套话,这会让他把这种话当成咒语,使周围的人都服从他的命令,马上给他想要的东西。有钱人过分讲究礼仪的教育,这必然使孩子变得文雅。他们教给孩子一套说辞,好让他们说话时没人敢反对。所以,他们的孩子说话时,既没有诚恳的语气,也没有真挚的态度。这些孩子求人就好像命令别人一样,那么傲慢自大,非得别人服从自己。从他们嘴里说出“如果你愿意的话”,听起来就像“我要求你这么做”;“我请求你”就是“我命令你”的意思。这么客气的话,一到他们嘴里,顿时变了味。我不怕爱弥儿说话粗鲁,就怕他傲慢,我宁愿他在请求别人时说“你去做”,而不是“我请求你”。我重视的并不是他使用的字眼,而是他使用这些字眼时的态度。

判断力

记忆力和理解力是两种本质不同的能力,两者只有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发展。在没有理智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形象是可以感知到的事物的绝对图像,而观念是对事情的看法,是由某种关系引发的。一个形象可以单独地存在于心灵中,而一个观念会引起其他观念。当你发挥想象时,只不过是在观察,而你在思考时,就会比较各种情形。我们的感觉完全是被动的;相反,我们的理解力或观念都是主动的,产生于人们能够进行判断的本原。之后,我再对这一点详加解释。

因此,我认为孩子天生没有判断的能力,虽然他们能记住声音、形状和感觉,他们却很少记住观念,更不用说观念之间的联系了。可是也不能说,孩子一点儿理解力都没有。正相反,我认为他们对跟他们眼前利益相关的事情都理解得非常正确。然而,我们不明白他们究竟知道什么,所以也许他们本来不知道,我们却以为他们知道,也许他们本来不明白,我们却要让他们讲一下道理。我们的另一个错误就是,要他们去关注跟他们没有关系的事,比如未来的事情、大人的幸福、长大后别人对他们的尊敬等。对孩子来说,这些话题没有一点儿意义。强迫孩子研究这些东西,会使他们注意力分散。因此,请你自行判断该不该让他们关注这些事情。

在所有的学科里,各种符号如果不具有代表事物的内涵,就是毫无意义的。你让孩子学到的,也就是各种符号,不能让他明白背后的意义。你以为已经教给他地球的形状,也就是让他看了一些地图:你教了他国家名字、城市名字和河流的名字,他会认为这些就是你在图上指给他看的东西,实际上并不存在。我曾看过一本地理书,开头这么说:“什么是世界?世界就是一个纸做的球。”孩子所学的地理就是这样。我敢断言,你用地球仪和地图教给他们后,过了两年,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根据你的方法找到从巴黎到圣丹尼斯的路。我更敢断言,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根据爸爸的园林示意图走过弯弯曲曲的路而不迷路的。一个知道地图上所有国家以及北京、伊斯帕亨和墨西哥位置的博士就是这样。

也许有些人会说,最好让孩子去学那些只用眼睛就能学会的东西。要是确实有这样的东西,那倒可以,但是我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

更为可笑的是,让孩子过早学习历史:你觉得他们能够理解历史,因为历史全部都是事实。可是,“事实”这个词该怎么去理解呢?你觉得决定历史的各种关系非常容易理解,所以孩子心中很容易就会形成相关的看法吗?你觉得了解一件事情可以把因果分开去了解吗?你觉得历史很少涉及道德,所以不懂道德的人也能轻松学历史吗?假如你只看到人的外观和身体活动,学历史又有什么用处呢?肯定学不到任何东西。这样学习既无聊,又不能让我们高兴,更不能让我们获益。要是你愿意用那些道德关系去衡量,你尽管可以一试,看你的孩子能不能懂得那些关系,然后你就会清楚他们那个年纪是否适合学历史了。

要是孩子听不懂你说的话,那最好不要去教他这门功课。他没有真正的观念,就不会有真正的记忆,我觉得只是有一些感觉就不叫记忆。他记住了奇奇怪怪的符号,那对他有什么用呢?在学习事物的过程中,他不就学会了那些符号吗?干吗要浪费气力学两次呢?况且,你要他把自己听不懂的话当学问,不会让他产生偏见吗?因为孩子学会的第一个词、学会的第一件事,都是听别人的话去学的,自己不懂得它们的意义,这样就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也许他能在笨蛋面前炫耀很长时间,可是他弥补不了这样的损失。

即便自然让孩子的头脑充满了各种可塑性,也绝不是为了记住国王的名字、各种年代、谱系、地球仪和地点的名字,也不是为了记住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都毫无意义的用词。要他记住这些东西,势必会让他的童年不幸和无趣,因此孩子的可塑性是为了让他理解对自己有用处的观念,这些观念会影响他今后的幸福和工作,会以深刻的印象留在他的心中,让他一生都能依照他的天性和才能过日子。

就算不读书,孩子的记忆力也不会被闲置。他看到的和听到的一切,都会影响他。他记下一切,记下大人的一言一行。他身边的一切都是一本书,不知不觉中丰富着他的记忆,增强了他的判断力。要培养他的这种最重要的能力,有一个好方法:谨慎地选择他身边的一切,小心翼翼地让他不断地接受他能理解的东西,把他不懂的东西拿走,用这个方法来让他获得有利于他一生的知识。这个方法培养不出天才,只能培养有远见、有个性、身体和心灵都健康的人。这样的人,小时候可能不会有人夸奖他,但长大之后,必定得到别人的尊敬。

自主力

使用中规中矩的教育方法,你发出命令,以为能管住孩子,事实上,却是孩子在管你。你强迫他做事,他就跟你讲条件。他知道,他只要老老实实地学习一小时,你就可以让他高兴地过八天。你时时刻刻都要跟他讲条件。这些条件,你用你的方式提出来,他却按他的方式去执行,结果总是对他有利。尤其是你跟他讲的条件,让他十分容易就做到,更方便他胡闹了。其实,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远比不上孩子对家长的了解来得透彻。这是正常的,因为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既然能用智慧捍卫自己的生存,就能用自己的机敏来摆脱暴君的管控,夺回自己的自由。相反,家长不会去窥探孩子的心灵,因为不这样做对他的切身利益没有影响,有时他还会觉得让孩子胡闹一下对自己有好处。

使用完全相反的方法,让学生以为他在做主,实际上是你在做主。在所有约束人的办法中,再也没有比只给他自由的表象更好的了,这甚至可以征服他的意志。可怜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可以任你摆布!你跟他的关系,难道不是随时可以掌控他周围的一切吗?这样做,你不是可以对他为所欲为了吗?他的工作和娱乐,高兴和痛苦,难道不是在不知不觉中全都掌握在你手里了?当然,他完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那也是你希望他做的事。他的每一个行动,你都能预料到,他一开口,你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如此,他就可以集中精神去锻炼他的身体了,而且还不会让他的头脑呆钝。你会发现,对于让他自由管控,他不仅不逃避,反而还尽量利用周围的一切来获得幸福。然后,你会惊讶地看到,为了得到梦想的东西,为了无须人家的指点就能真正享用那些东西,他想出了多么奇妙的方法!

只有让他自己做主,才不会养成他刁蛮的性格。因为他做的都是适合做的事,很快他就能做他应该做的事。虽然他一直在锻炼身体,但一关系到他的既得利益,他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智慧,并且发挥的方式比闭门造车要好得多。

如此,他会察觉到你并不是存心难为他,他也十分相信你,不需要瞒着你,因此他就不会欺骗你、不对你撒谎。他会坦荡地做他自己。你可以慢慢地观察他,利用他周围的一切来培养他,让他不至于反感你的教育。

他不再用猜疑的目光窥视你的心情,即使看到你做错事了,私底下也不会嘲笑你。嘲笑他人的弱点是非常不好的事,我们要加以预防。我曾经讲过,寻找管控他人的弱点,是孩子最关心的事情之一,这种趋势会让他们更加顽劣。而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具有顽劣的天性,而是他们想要打破家长的权威。他们不喜欢你强加的束缚,所以想要努力摆脱。一找到你的弱点后,就有了达到这个目的的最佳方法。于是,他们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仔细寻找别人的弱点,并以找到别人的弱点为乐趣。不过,爱弥儿心中可没有这种恶习。他连挑我毛病的心都没有,他不但没找我的弱点,也不找别人的弱点。

你反感孩子的乖戾性格,但是你错了,孩子之所以任性乖戾,并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没教育好的结果,也就是说,他们要么服从于别人,要么对别人发号施令。我讲过许多次,孩子不应该服从人,也不应该命令人。你孩子的乖戾性格是因为你养成的。不过,你也许会问:“那该怎样补救呢?”补救的方法就是好好地教导他,十分耐心地对待他。

生存的能力

要是真的有特别懒惰的孩子,就不能听任其发展下去,否则他会变得非常迟钝。我们应该鼓励他,让他醒悟过来。我们需要了解,问题不在于如何用蛮力让他活动,应该让他产生欲望,这样才能让他产生活动欲望。这种欲望,要是在自然的顺序中好好选择利用的话,一定会让我们一举两得。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我们使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就能让孩子产生兴趣,甚至热爱,又不会让他们滋生空虚、竞争和嫉妒的心理。他们的活泼开朗,他们的模仿能力,特别是他们乐天的性格,可以让他们做到这一点,只不过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家长想过利用这种方法。不管做什么游戏,只要我们让他们相信那只是一场游戏,他们就会任劳任怨,甚至忍受身体的痛苦,要是不这么做,他们就会痛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对野蛮人的孩子来说,忍饥挨饿、挨打受烫,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都非常有意思。这就证明了痛苦也是一种调料,能够消除其中的苦味。不过,这也不是说所有的父母都要配出这种调料,也不是说所有的孩子在提及这种滋味时都不能表现得愁眉苦脸。你瞧,我要是不小心,又谈到例外了。

人类要是害怕疼痛,害怕疾病,害怕人生无常,害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什么也忍受不了。因此,要是我们让孩子熟悉这些情绪,就能医治他心中不安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他感到痛苦,却不能使他形成忍耐痛苦的耐力。平时,越让他尝尽各种痛苦,他就越不觉得那些痛苦奇怪,同时也能把自己的心锻炼得无比坚毅。他的身体就是盔甲,能抵挡射向他的所有的箭。就算死亡马上到来,他也不会怎样,因为他会觉得死也没什么。可以说,他是不死之身,要么活,要么死,绝对不能不死不活。

过去,贵族的家庭教育,由于接受教育的人的特殊性,因此人们总是选择最贵的科目教,从不爱教最普通的科目,即便最普通的科目最有用。所以,在呵护中长大的年轻人都要学骑马,就是因为这个很花钱。不过,他们没有人学过游泳,因为学游泳不用花钱,随便一个工匠都能游得很好。一个旅行家没有学过骑马,但照样骑得很好,可是你要是在水里不会游泳,就会淹死,你再不去学,你就一点儿都不会游了。而且,艰难的生活并不需要会骑马,反之谁也不能避开潜在的各种危险。以后,爱弥儿会像在陆地上一样,在水里也能灵活自如。要让他在所有的环境里都能生存!要是一个人能够学习飞行的话,我愿他变成一只鹰;要是能够禁得起火烧的话,我愿他变成一条火蛇。

即便全世界都在看着爱弥儿,他也不会轻率地去做事情。因为练习不是去冒险,他会在爸爸庄园的小河里学习横渡恰纳卡莱海峡。但是,为了不在遇到危险时手忙脚乱,应该让孩子多处于危险中,这也是我刚才提及的学习生存的法则中一个重要部分。除此之外,因为我随时都能注意到他遇到的危险,并且还常常跟他共渡难关,所以当我按照自己的生存办法制订他的生存办法时,我不会担心他会贸然行事。

观察的能力

虽然在所有的感觉中,我们的触觉用得最多,但是根据触觉做出的判断比用其他感官得出的判断要粗糙一些,也不全面,因为我们一直把它和视觉一起用,而眼睛总是比手先接触到事物,而我们往往不会再用手去摸,我们的内心就已经有了评判。但是反过来,通过触觉做出的判断是最值得信赖的,因为这种判断所涉及的范围最窄,只要我们将手伸到可以触摸的地方,就可以纠正其他感觉产生的错误,所以其他的感觉能够到达的范围虽然远超过触觉感受的范围,但是都无法像触觉一样,无论接触什么事物都会感受得很清楚。除此以外,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将肌肉的力量和思维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所有感觉中,因为触觉能让我们在外界事物接触我们的身体时给出最正确的印象,所以触觉的运用越多,越能够给我们直接的知识,让我们生生不息。

重要的一点是,应该让皮肤经得住空气的影响,抵抗得了它的各种变化,因为身体的其他部分要靠皮肤来保卫。除此之外,我不愿总是刻板地用手去做相同的工作,让它不再灵活。我也不愿让手上的皮肤粗糙,不再灵敏,因为有了触觉,我们才可以知道手到底触摸到的是什么,才可以在黑暗中时常因为接触的方式不同而感受各异。

视觉在判断事物的大小和距离时,只有一个衡量标准,即事物在我们眼中形成的角度。因为这个角度是各种条件综合造成的简单结果,所以我们根据视觉做出的判断,无法在很多条件中将每种特殊条件区分出来,不然肯定会判断失误。因为视角就是这样的,当我们从一个视角看到一个物体小于另一个物体时,要么因为这个物体本来就小些,要么因为它所处的位置远一些,我们如何看一看就能区别出来?

因此,这里需要有双重感觉,时常用一种感觉去证实另一种感觉:让眼睛从属于手,即用手的稳重行为去克制眼睛的鲁莽。如果不常做这种练习,我们就不会估计得那么准。我们对高度、长度、深度和距离都无法估测得很精准,但工程师、测量师、建筑师、泥水匠以及画家的眼力通常比我们的眼力要好,他们对幅度的估测准确一些。这就可以证明一点——如果产生错误的话,错不在视觉上,而在视觉的运用上。这些人的职业注定了他们在某一方面有我们所没有的经验,他们用伴随着视角而来的幻象去纠正视觉产生的错误,因而他们的眼睛能够更加准确地得出构成这一角度的两个原因之间的联系。

让孩子去从事各种可以让身体得到运动又不束缚身体的活动是很容易的。很多办法可以让他们产生对测量、观察和估算距离的兴趣。那边有一棵高高的樱桃树,我们怎么才能够到上面的樱桃呢?用仓库里的梯子可以吗?那里有条很宽的河流,我们如何才能过去?将院子里的那块木板搭在河上行吗?我们如果想从窗子钓上这个城池里的鱼,那需要多长的钓鱼线呢?如果在这两棵树之间做一个秋千,一根两米长的绳子够吗?有人跟我说,在另外一处房子里,我们的卧室有25平方米,你看够我们住吗?它是不是要比这间屋子大?我们饥肠辘辘时,看见那里有两个村庄,去哪个村庄吃饭近一些呢?如此这般。

在所有的感觉当中,很难将视觉和内心的判断区分开,所以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观察,要经常将视觉和触觉进行比较,使自己能够熟练地观察形状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触觉,就没有向前的运动,那么世界上最敏锐的眼睛也不能告诉我们这个空间是怎样的。只有通过走动、触摸、计算和测量物体的尺寸,我们才能够学会估测物体。可是,如果总是用旧的测量方法,那么感官会对仪器产生依赖,无法得到正确的感觉。但是,孩子不应该一下子就屏弃测量的方法来估测。他们无法一次做整体比较的时候,就先进行部分比较,用估测的数去代替准确的数,但是也不要总是用手去测量,而要让自己习惯仅仅凭借双眼去测量。我认为,我们对孩子刚开始做的几次目测可以去实地检验一番,好更正他的错误,如果视觉中有什么不对的印象的话,他就能够学会如何更好地进行判断,从而改正错误。我们有些差不多可以在每个地方用的天然的度量尺——我们的脚步、双臂伸直的长度和我们的身躯。如果一个孩子要估量一座房屋的高度时,他的父母就可以当他的尺子;如果他想估量一座钟楼的高度,他可以用房屋去衡量;如果他想知道一条路的长度,他可以根据走了多长时间的路来计算;尤其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代替他去做这些事情,而要让他亲自去做。

我们如果想要准确地判断出物体的宽窄和大小,就要学会认识它们的形状,或者能够将它们描绘一番,因为说到底,要按照场景的法则来描绘物体,如果不了解这种法则,就无法根据它们的样子来估算距离的远近。小孩子很善于模仿,无论他们看见什么都想画出来,因此我让我的爱弥儿也来学习这门艺术。我并不是为了这门艺术而教授这门艺术,而是为了让他有好的观察力和灵巧的手指。通常来讲,孩子是否懂得为何要进行各种练习并不重要,只要能够做到眼疾手快,并且有了我们经过很多练习才能养成的良好习惯就可以了。如果一位教画画的老师只知道让孩子描画一些仿制品,或者让他照着图画来画,那我是不会请这样的老师来教爱弥儿的。我期望爱弥儿可以把大自然当作自己的老师,而不是某个人,他的模特应该是他所看到的东西,而非别的什么东西。我期望不要将纸上的图形摆在他面前,而要摆原件;我期望他看着房子画房子,看着树木画树木,看着人画人,以此来养成仔细观察物体及其外形的习惯,而不是总是拿那些死板的临摹的画当真实的物体来画。我更加不愿意当他眼前没有一个东西时仅仅凭着记忆来画,我要让他多观察,将物体的正确形态牢牢记在心里,省得用一些奇怪的样子去代替物体的真正形态,因此没有了比例的观念和鉴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我知道,爱弥儿用这种方法来画画,可能会在很长时间里都画得乱七八糟、四不像。他画了很长时间还是无法像画家一样画出清晰的轮廓和线条,或许根本就无法画出惟妙惟肖的图画。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讲,通过这样的练习,他的双眼在看东西时可以看得更加准确,他的双手在绘画时可以画得更加精准,他能够了解动植物和各种天然的物体之间的大小的真实比例,他可以在配图或者作画的时候有更加可取的经验。我只是想实现这些目标,并不是想让他懂得怎样描绘物体,只是想让他懂得怎样认识那些物体。

除此之外,在这个练习和其他所有的练习中,我不会让爱弥儿觉得只是他一个人在玩。我愿意一直和他一起分享所有的乐趣,让他感到这样的练习非常有意思。我比照他的样子拿铅笔,刚开始也和他一样不会用。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和他一起前进,只是前进得比他要稍微快那么一点点,但是他能够很容易追上我,并且还常常超越了我。我们有颜料和画笔,我们尝试着画每种东西的色彩、外貌和状态。我们上色、我们画图、我们随心所欲地画,但是在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观察着自然。除了大自然中的物体,其他的物体我们都不画。

我以前没有用东西来装饰孩子的房间,现在一切都有了。我们用画框将我们的图画装裱起来,并且外面放上好看的玻璃,省得有别人动它。我们俩看到图画被这样放置,也想着再次把自己的画这样放上去。我把它们按顺序挂在房间的四面墙上,每幅画要画二三十次,这样能够从每张画中看到作者的进步。刚开始画的房子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四方形,现在,房子的正面、侧面、比例和影子都画得惟妙惟肖。这样一步步提高,我们也断断续续地有了很多有趣的画作。这些画,别人看起来也许觉得很一般,但是可以鼓励我们相互竞争。

推断力

孩子为什么不理解几何学,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好。我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方法和我们的方法是不同的,没有意识到几何学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推理能力,但是只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因此,我们不应该用我们的方法来教他们,而要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去教育。这样的方法更好一些,因为我们在学习几何学时,是将它当作一件既可以推理也可以想象的事情。一项定理提出后,我们要想着如何去论证——要找到这个定理是依据哪个已知的定理推出来的,并且要在那个定理推出的各种结论中去准确地选择自己需要的结论。

这样的方法,就算是最谨慎的推理家,如果他没有创造力的话,他也无法推导出结论。结果如何呢?论证的方法不是我们自己找到的,而是别人口头告诉我们的。老师没有教我们推理,而是在代替我们推理,只是练习一下我们的记忆力而已。

准确地画出一些图形,将它们拼起来,一个一个重叠,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话,你不用讲定义啊、命题啊、论证方法啊,只需简单地将图重叠,反复观察,就能够学会全部的初等几何。我自己是不愿意教爱弥儿学几何的,相反,要让他来教我。我来列出一些图形,他来发现这些图形关系,因为我在列出的时候,会采取能够让他发现这些关系的办法。

假如我想量一个六十度的角,我会以这个角的顶点为中心,画一个整圆而不是一个弧形,因为教育孩子不能采取不说自明的含蓄方法。我发现这个角的两条线之间切取的那部分是整个圆形的六分之一。画好后,我又以这个角的顶点为中心画了一个更大的圆,我发现第二个弧形仍是大圆的六分之一。然后我又画了第三个圆,在这个圆上我做了同样的试验。终于,爱弥儿对我这种愚蠢的方法感到吃惊,于是赶紧告诉我,这个角所切取的任何一个弧,无论圆的大小如何,都是它的六分之一。如此这般,我们很快就懂得了圆规的用法。

为了证明三角形的三角之和等于两个直角,其他人是用画一个圆来证明的。我正好相反,我先让爱弥儿看圆周内的几个点,然后跟他说:“如果将圆周去掉,剩下几条直线,这几个角的大小发生改变了吗?”如此这般。

多数人不太注意画图的准确性,就想当然地假定它是准确的,并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题上面。我们刚好相反,我们注意的不是如何来解,而是画线要画得直、准确、均匀;画正方形就要足够方,画圆形就要足够圆。为了证明图画得是否精确,我们就用所有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去检验。这样一来,我们每天都会发现一些新的特征。我们从直径把一个圆拆成两个半圆;从对角线那里将正方形拆成两半;我们比较两个圆形,检查哪个圆的边要画得准一些,从而将那个图分得好一些;我们讨论平行四边形和不等边四边形是否也能分得如此平均……有时,我们会在试验之前就预测一下是否能够成功,并且尽力找到其中的道理,如此这般。

灵敏度

小孩子打羽毛球,可以让他的眼睛看得更准,手打得更稳;他打陀螺,可以增长他的力气,但是他不会从中学到什么知识。可是我们这些生下来就想要变得强壮的人,难道不吃点儿苦就可以成为这样的人吗?如果从未受到过打击,又有什么力量可以对抗打击呢?一个人就算非常虚弱,脑筋不好使,也不会出大乱。掉了一个羽毛球是不会打伤人的,但是因为要用手去保护头,我们的手才锻炼得很灵活,因为要保护眼睛,我们的眼睛才锻炼得准确和犀利。从大厅的这一边跳到那一边,可以依此来判断空中的球将会落在哪里,然后稳、准、狠地用手将球打出去,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孩子长本事。

所有我们能够做到的,都可以教孩子做。大家都见到过身手敏捷的孩子,做事的灵活程度和大人不相上下。近些年,有很多儿童剧团将观众吸引到意大利戏剧院去观看他们的芭蕾舞表演。在意大利和德国,大家都听说过著名的尼科利尼哑剧团。谁说那些儿童的动作没有成年的舞蹈家动作娴熟,没有他们的姿势优美,耳朵听到的音乐没有他们准确,舞蹈动作没有他们的柔和?当然,他们的指头又粗又短,不够灵活,手也有点儿肥大,拿不稳东西,但是并没有因为这些而使其中的几个孩子不会写字和画画。其他人在他们那个年纪,或许笔都不知道怎么拿呢!我曾经在一个市长的家里看见大家在餐后用甜点时,让他的8岁的漂亮儿子在桌子上演奏大提琴。孩子站在桌子上,就像一个站在高台中央的雕塑,而大提琴差不多和他的个头一样高,可是这个孩子演奏得很好,让提琴家惊叹。

我认为,上面的这些例子和很多其他的例子都说明,人们觉得孩子笨拙而没有力气,不适合做我们做的运动,但那都是他们假想的。如果你没有看到孩子成功地完成这些运动,那只是因为你没有让他们练习过。

听与说的能力

因为我们已经将视觉和触觉进行了比较,因此能够将它和听觉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知道从一个物体中发出的两种印象,哪一个首先到达接受印象的器官。我们看到大炮的火光,可以躲避起来,但是如果听到的是爆炸声,那就来不及了,因为炮弹已经在眼前了。我们能够根据闪电和雷声间隔的时间来判断那霹雳声是从多远的地方传过来的。你要让孩子学会这些经验,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获取这些经验,而且要举一反三,推断出其他的经验。但是,你不要告诉他们这些经验,而是要让他们自己获取。

我们还有一个器官——发声器官和听觉器官相对应。我们也有一个方法培养听觉器官,即让主动器官和被动器官互相锻炼。

人有三种声音:说话声或发声清晰的声音、唱歌声或者发出旋律的声音、感伤的声音或者激昂的声音。感伤的声音是感情的一种语言,它让人的歌声和说话声都饱含深情。小孩子和大人一样,也有这样的三种声音,但是他们也一样不知如何将这三种声音结合起来。将这三者完美地结合,就是动听的音乐。孩子不会这种音乐,他们的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同样,说话时,他们的话也没有语气:他们虽然在叫喊,但是无法音节分明地喊叫;就像讲话的时候没有抑扬顿挫一样,他们的喊叫声也不洪亮。我们的孩子说起话来声音更加单调,因为他们的情感还没有迸发,因此无法在语言中体现自己的情感。不要教他们背悲剧或者喜剧里角色的台词,或者像有些人那样建议教他们朗读,我觉得没有必要。他们的脑子再灵光也无法绘声绘色地讲他们根本不了解的事情,或者神采飞扬地抒发他们从未体会过的情感。

教孩子在说话时要语调平缓而清晰,要把音节咬清楚,吐词要准确,但是不要拿腔拿调,要学会按照语法规则来发重音和保持一种韵律,要音量足够大,让所有人都能听得见,但是不要让声音的分贝超过限度——在公立学校上学的学生通常都会有这个毛病,所以任何事情都不要做得太过分。

相同的,唱歌时声音也要准,唱得要稳、柔和而响亮。孩子的耳朵要能辨别出拍子和调子,但不要有太多的要求,做到这样就可以了。

味觉与嗅觉的培养

前面,我们已经明白地知道外界事物在它们的重量、形状、颜色、硬度、大小、远近、温度、动与静方面和我们身体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可以接近哪些物体,要远离哪些物体,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办法以克服障碍,或者抵挡它们可能会带给我们的伤害。但是,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因为我们在不断消耗体力,因此需要让它逐渐恢复元气。虽然我们能够将其他物质变成我们自身的物质,但是对物质要有所选择,因为并非所有的食物都适合人吃。一个人的体质随着他居住的地方、独一无二的性情以及职业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变化,因此,所有的食物中,有些适合他吃,有些不适合他吃。

造物主不仅为我们提供食物,还使我们具有不同的口味。为了使我们的欲求和需求适应,我们的口味会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越是脱离自然,就越是丧失了自然的口味,准确地说,就是习惯会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并且会非常彻底地取代第一天性,以至于我们谁也无法保有第一天性。

依此看来,口味越自然就越简单,因为这种口味是很容易改变的。但是,如果我们经常用奇怪的味道去刺激它,当它形成某种特定的口味后,就很难改变了。一个人如果没有被某个地方的饮食习惯所影响,那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适应任何地方的习惯。但是,一旦他适应了某个地方的饮食习惯,他就很难适应另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了。

母乳是我们的第一种食物。我们是渐渐地适应这种强烈的味道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很不喜欢它。我们中,如果一个人活到20岁还没有品尝过任何发酵的饮料,那他永远也不会养成喝这种饮料的习惯。因此,如果不是因为童年时有人给我们喝过酒,或许我们大家都是滴酒不沾的人。确实,越是简单的口味,越是我们每个人所共有的口味,而大家不喜欢的,正是那些什么味道都有的菜肴。相反,有没有谁不喜欢水和面包呢?这是自然的旨意,也是我们的生存规律。尽力让孩子保持原始口味,让他吃最普通和简单的食物,让他的嘴时常接受清淡的味道,不要养成喜欢重口味的习惯。

在我们所有的感觉中,味觉的影响最为深远。因此,我们判断哪些食物可以补充我们的身体时,要比判断周围的环境更为用心。有很多东西,我们在看到、摸到或者听到时,都没有太在意,但是一旦我们尝了什么东西,我们肯定会加以注意的。除此之外,味觉所进行的活动分为肉体的和客观的,只有这一种感觉是无法通过想象来解决的。换句话说,我们的所有感觉中,味觉中想象的成分是最低的。相反,模仿和想象常常让其他感觉得到的印象带有意识的成分。

贪恋食物的心要比虚荣之心好得多,因为前者是很自然的,是直接由感官来决定的,后者则产自习俗,总是会被人的轻率行为和其他恶习所影响。贪吃是儿童时期的欲求,但是这个欲求是无法和其他欲求相提并论的,一旦遇到别的欲求,它就会消失不见。啊!一定要相信我说的话,用不了多久,一个孩子就不会花太多心思在他的食物上。当他心里有太多事情时,他的大脑就会让他的嘴不再运转。等他长大了,很多强烈的情感会转移他贪吃的心,让他有了爱慕虚荣的欲求,因为只有这种欲求是可以凭借别的欲求产生的,并且会最终吞噬其他所有的欲求。

我曾多次观察那些喜欢美食的人,他们一睡醒就在想这一天要吃什么东西,他们会详细地描述吃过的每一顿饭。我觉得,这些所谓的成年人,就是40岁的孩子,长得不结实,也没有什么力气,真是“白白浪费粮食的人”。贪恋食物是意志不坚定的人一种不好的习惯。一个贪恋口欲的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他的嘴上,他做什么都是为了吃。他愚蠢至极,只有饭桌上才有他的一席之地,他只会对菜肴品头论足。我们就将品菜这件事情交给他去办好了,对他来讲,做这件事比做其他事更为合适,对我们、对他都有益处。

无论你让孩子采取哪种方法,当你让他养成吃普通和简单的食物的习惯后,他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怎么跑着玩就怎么跑着玩。你大可放心,他不会吃很多,也不会消化不良。但是,如果你让他一半时间都在忍饥挨饿,同时他又可以找到躲避你监督的方法,那他就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损失,会一直吃到吐,吃到肚皮被撑破为止。我们之所以会贪吃,是因为我们没有让食欲遵从自然的法则。我们经常对自己的膳食进行调整,但不管是增还是减,都是由我们的手来评定,而且这个评定标准不是我们的胃,而是我们想象出来的。

如果真的有哪个孩子非常贪吃(我觉得,用了我的方法后,不会再有这样的孩子出现),那只需要用一些他喜欢的游戏来分散他的心思,让他不再想着吃。最后不知不觉地,他不良的饮食习惯就会消失。

嗅觉之于味觉,就像视觉之于触觉一样,它优先于味觉,告诉味觉这个或那个东西会对它产生影响,告诉它要按照我们事先得到的印象去找寻或者躲避某样东西。就气味本身来说,它给人的感觉很小,它触动的,与其说是人的感官,不如说是人的想象力。它让人闻见的味道,没有它让人尝到的味道影响那么大。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有些人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而和别人有着非常不同的味觉习惯,他们对味道的判断也是与他人相反的,因而对显示味道的气味的判断也是相反的。

嗅觉是一种想象的感觉,因为它让神经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极大地刺激了人的大脑。正是因为这个,它才会让我们感到一时的兴奋,随后又逐渐让兴奋的心情彻底消失。它在我们的兴趣爱好中起着明显的作用。

因此,人的嗅觉不应该在童年时得到过分的活动,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的想象力还没有被欲求刺激到,因此不会轻易被情绪感染。与此同时,这个时期孩子还无法有足够的经验凭借一种感官的印象去预测另一种感官的印象。多数孩子的嗅觉都很迟钝,可以说几乎没有。这不是因为孩子的嗅觉没有大人的灵敏,而是因为它还没有和其他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不像我们的嗅觉那样容易受到快乐的感觉或者痛苦的感觉所左右,继而从中感到开心或者痛苦。 idS6Q9iK22p1Q18kDwa81aC7lBZckrGPGTwvZIy3+XJbhWDyh54SZcsMRnhZPz2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