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儿童能力的发展

小孩子学会说话后,他们啼哭的次数就减少了很多。一种语言代替了另一种语言,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进步。要是他们能够说出自己的疼痛,不到忍受不了的程度,他们是不会用哭声来表达的。要是他们真的哭起来没完没了,那就得怪身边的人了。爱弥儿如果会说“好疼”,那么只有疼得忍受不了,他才会哭。

孩子喜欢没有理由地哭泣。我就会让爱弥儿先哭一阵子,不去理会他,很快他就停止哭泣了。爱弥儿哭的时候,我不过去看他;等他一停下来,我马上过去。过不了多久,他再找我时,就不会使用啼哭的办法了,即便哭也是哭一下。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决定用什么样的方法。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是变化的,所以无论他们遇到什么痛苦,当独自面对的时候,他们也很少哭泣,除非他们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

每当孩子摔跤、头上撞个大包、鼻子出血、手指划伤时,你不要着急忙慌地去他身边,先安静地站在边上,过一小会儿再过去。伤痛已经发生,他就必须学会忍受。我们急切的样子,反而会让他更加惶恐,从而加剧了他对疼痛的感觉。实际上,我们受伤时,让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受伤的感觉,而是心理上恐惧的感觉。我们这么做,起码帮他排除了后面一种痛苦,因为他看到我们这么紧张他的伤势,由此会判定自己受伤严重。要是他看到我们第一时间赶过去安慰他,替他难过,他就会觉得这下糟了;要是他看到我们非常平静,他也会平静下来,以为没事,痛苦已经过去了。对他来说,这个年龄正是开始学习勇敢的年龄,在慢慢能忍受微小的疼痛之后,他就学会了如何忍受更大的痛苦。

我从来不小心翼翼地对待爱弥儿的受伤;相反,倘若他从没受过伤,从不知道痛苦的滋味,我才会担心不已。如何忍受痛苦,不仅是他需要学习的头等大事,而且也是他最该要知道的事情。正是因为没有受过这些危险的训练,孩子才会如此脆弱。当他跌倒,他并不会摔断腿;当他用棍子不小心打到自己,他也不会折断自己的胳膊;当他抓着一把锋利的刀子,他也不会抓太紧,弄伤自己。我从来没听过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会把自己弄死,或者弄残,再或者让自己受重伤,除非大人无意中把孩子放在高处,或者让他一个人待在火炉边,再或者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放危险的东西。大人把孩子围起来,唯恐他受到什么伤害,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他长大后,一遇到痛苦,他便不能处理,缺乏经验和勇气,稍稍一痛就要死要活,一见到自己流血便昏过去。孩子最后变成这样,我们的小心翼翼究竟有什么用?

我们总是好为人师,夸赞自己的渊博学识,以至于本末倒置,花力气在孩子自己可以学好的事情上,却忘记了教他只有我们才能教的事情。我们花很多心血教孩子走路,就好像谁家的孩子因为保姆的不称职而没有学会走路似的,还有比这个更愚蠢的事吗?

以后,当爱弥儿学走路时,我不会让他使用学步车、小推车或者引步带,一旦他学会了怎么把一只脚挪到另一只脚前面,为了让他走快点儿,我只会在石子路上扶一下他。我会每天让他在草坪上玩,不让他待在空气污浊的房间里。在草坪上,他可以自由自在地跑来跑去和玩耍,即使每天跌倒一百次也没关系,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很快学会自己站起来。在自由的环境下得到的益处,足以弥补许多的伤害。我的爱弥儿可能天天挂彩,但他心里是快乐的;你的孩子可能受伤不多,不过他心里压抑,十分不自在,满是忧愁,这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另外,孩子的体力得到了锻炼,这也会让他们觉得哭泣不是必需的。他们可以更多地依靠自己,减少求人的频率。体力一得到增加,他们运用体力的智慧也跟着提高。孩子开始了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也意识到了自我。记忆力帮助他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想起自我感觉。从真正意义上看,他们成为一个人,成为他们自己,至此,他们就有了或有益或有害于其他人的能力。从这个时候,我们就该把他们当成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了。

顺应天性

为了现在的教育根本无法达成的目标,我们牺牲了当下,给孩子种种限制,为的只是他们在许久的将来可能享受不到的幸福。为什么要把他们弄得可怜兮兮呢?即便是教育目标合理,可每当我看到一些可怜的孩子被置于牢笼之中,夜以继日地工作,仿佛服苦役的囚犯一样,我如何能保持平静,如何能不断定这种做法于他们毫无益处?本来快乐的年纪,他们都在哭泣、惩罚、威胁和苦役中度过。你们美其名曰为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好,所以来折磨他;殊不知你们带来了死亡,在阴郁的环境里夺走了他。有多少个孩子因为父母或者老师过于谨慎的照顾而成了牺牲品?倘若能躲开这悲惨的命运,可以说是运气极好的。在历经各种灾难之后,孩子能获得的唯一益处就是,因为在自己的一生中遇到的净是磨难,所以他们在死亡时也不会为自己悲惨的命运惋惜。

人类啊!仁慈些吧,这本是天性!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年龄,只要你正常合群,都要仁慈些。除了仁慈以外,还能有什么美德?要关心爱护儿童,陪他们做游戏,让他们快乐,维持他们可爱的本性。有谁不留恋天真烂漫的童年呢?为什么不让孩子享受这短暂的童年时光,为什么要夺去他们无比宝贵的财富呢?他们的童年,跟你们的童年一样,都是稍纵即逝的,为什么你们要让短暂的时光充满愁闷和痛苦呢?作为家长的你们,是否知道死神哪一天会夺去你们的孩子?不要剥夺老天给他们的快乐时光,否则总有后悔的一天。在他们还活着的时候,让他们尽情享受生命的乐趣,不要让他们还没享受到乐趣就逝去。

不要忘记适应环境,不要追逐幻想。万物皆有序,人类也有其位置;在生命的秩序中,童年也有自己的位置。把大人和小孩区别看待,安排每个人的位置,并让他归属于那个位置,依照人性来处理欲求,为了人类的幸福,我们只能做这些了。其他事都以各种外因而转移,而我们无法影响外因。

所有的痛苦知觉都与摆脱痛苦的愿望息息相关,所有的快乐知觉也都与渴求快乐的愿望有关。所以,任何愿望都意味着快乐的缺失,一缺失快乐,就会产生痛苦,我们的痛苦就在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匹配。当一个人能力越小,愿望越多时,他就深陷于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这么说的话,人们真正的幸福和智慧到底在哪里?它并不在于减少我们的欲求,倘若欲求减少了,能力也就相应闲置下来,我们就不能完全享受自身的存在。它也不在于增加我们的能力,能力增加了,欲求也会增加,我们会更为痛苦。正确来说,应该减少我们负担不起的欲求,让能力和欲求之间得到平衡。当所有的能力都能派上用场时,心灵才能得到平静,我们的生活才能井井有条。

大自然总是向美好的方向发展,它也这么安排人类。一开始,它只给予人类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欲求,以及相应的能力。它把其他能力都放到人类心灵的最深处,只有当需要时才能显现。在这种原始的状态中,欲求和能力是平衡的,人们也不会感到痛苦。当潜在的能力开始发挥作用时,在所有能力中最为活跃的想象力最先苏醒,进而发展。由于想象力展示给我们或好或坏的前景,让我们产生了要满足欲求的渴望,这样就滋长了我们的欲求。但是,看来唾手可得的前景,却跑得飞快,怎么追赶也无法达到。当我们以为自己追上了,它又变换模样,仍然在我们前面。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去看走过的地方,我们也不再去想它,因为前面的美景还在召唤着我们。到最后,我们筋疲力尽,也无法抓住它。越是触手可及的时候,幸福离我们越远。

反而言之,人类越是接近自然状态,他的能力和欲求就越平衡,所以他就越能得到幸福。只有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人类的痛苦才最少,因为痛苦不在于缺了什么东西,而在于自身对它的需求。现实是有界限的,而想象则无边无界。

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个世界,那就得限制另一个世界。正是由于这两个世界的差别,才让我们产生了种种的烦恼。人生的幸福除了健康和良知外,其他部分是因人而异的。只有身体的痛苦和良心的谴责是真实的痛苦,其他的痛苦都是想象的。也许有人会说,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并且也赞同,但是谈到这个道理的实际运用,就又不一样了。我在这里谈论的,完全是实际运用的问题。

人生来弱小,为什么这么说呢?“弱小”指的是一种关系,一种用来表达生存的关系。但凡能力多于欲求的,即便是一只昆虫,也非常强大;但凡能力小于欲求的,即便是大象或者狮子,英雄或者神,也是很弱小的。一个不顾自己的天性而随意蛮干的天使,远比一个认识自己天性而生活平静的凡人弱小。强者就是满足于自身能力的人。超出自己的能力做事,就会变得弱小。所以,不要认为你的官能增加了,体力也就增加了。假如你的傲气多过你的体力,你的体力反而会变少。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像蜘蛛一样,只待在自己织的网的中央,如此我们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才不会抱怨自己的弱小,因为我们压根儿就不觉得自己弱小。

难道是自然让人迷失了本性吗?难道是它让每一个人只能从别人的命运里猜测自己的命运,熬到最后才能知晓自己的命运,并不知道自己的死是喜还是悲吗?我曾遇见一个这样的人,满面红光、身心快乐,无论他去哪里,都能让人愉悦。他的目光里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光芒,从他的脸上就能看出他无比幸福。可有一次,他接到一封邮局送来的信,打开一看,瞬间脸色变得苍白,并晕倒在地。当他苏醒时,他激动得大哭起来,扯自己的头发,发出震天的号叫,就好像突然痉挛一样。愚蠢的人啊!一封信能给你带来什么灾祸呢?是让你断手断脚,还是让你犯了什么罪?它竟然让你内心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完全变了一个样子?

假如那封信投错了地方,让一个好心人烧掉了,如此一来,这个幸福却又可怜的人的命运就会变得奇怪了。大家都说他的痛苦是真实的,只是他自己之前没有察觉出来。我倒同意说他的幸福是想象的,他内心的快乐、健康、满足只不过是幻想。我们不再凭着自己的能力生活了,我们的生活也远超过了自己能力的许可,但我们还有资源可以继续生活下去,何必那么怕死呢?

当人们完全按照能力来生活时,就不会感觉痛苦了。牢牢地依照大自然安排给你的位置生活吧,任何力量都不能让你摆脱那个位置。别去反抗严苛的自然法则,别去为反抗这个法则而耗尽自己的体力。上天给予你体力,并不是让你扩容或者增加你的存在,只是让你按照它喜欢的方式和许可的区域来生活的。你生来有多少能力,就能享受多少自由和权利,不能过度,否则一切都是幻想和空虚。

真正的权利不得超过自己的能力。你要用他人的视线去观察事物,就得以他人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你可以骄傲地说:“人民属于我。”但反过来,你也属于他们。他们又属于谁呢?他们属于他们的下属和情人。你占有一切,又四处抛撒金钱;你修筑炮台,制作刑车,竖立绞刑架;你颁布法令;你增加军队、密探、刽子手、牢笼和锁链。可怜而渺小的人啊!做这些对你有什么用处呢?你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或者权力,也不能因此而少受别人的洗劫或欺骗。你挂在嘴边的“我想这么做”,其实只是别人想这么做而已。

如果自己能实现自己的意志,那就不需要借别人之力去完成它。所以,在所有的财富中,最可贵的并不是权贵,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着自己可以得到的东西,只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基本理念。把这个基本理念用到儿童身上,就可以不断地得出各种教育的方法了。

社会让人变得弱小,不仅是因为它剥夺了一个人运用自己能力的权利,还因为它使人的能力不能满足其需求。为什么人越弱小,需求就增加得越多?跟大人相比,孩子为什么显得弱小,原因就在于此。大人之所以强大,孩子之所以弱小,并不是因为大人比孩子更有体力,而是因为大人可以自给自足,而孩子不行。大人的意志多,孩子的欲求多。我说的欲求,是并不真正需要,只有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满足的需求。

在前面,我已经解释过形成这种弱小状态的原因了。大自然以父母之爱来弥补这种不足。当然,父母之爱也有过度、不足或滥用的时候。现在的父母,生活在文明社会里,在孩子还没成年时,就也让他们过这种生活。他们给予孩子的东西,甚至超过了孩子自己的需要。这么做,不仅没有让孩子变得强大,反而让他更软弱了。父母要孩子做些自然不会要求他做的事——让孩子顺从父母,这势必费一番力气。孩子的软弱和父母的宠爱,让他们从互相依赖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奴役,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愈发软弱。

睿智的人知道如何安于自己的位置,但是孩子可认识不到,更不知道他应该这么做。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歧路,完全依靠管教把孩子带上正路,非常不易。他不是野兽,也不是成人,只是一个孩子。他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但别让他因弱小而痛苦;他应该依赖大人,但别受大人摆布;他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但不能指挥别人。只有在他确实需要,或者别人比他明白利害关系时,他才能服从别人。否则,任何一个人,即便是他的父母,也没有权利命令孩子去做任何毫无用处的事。

自由地生活

在大自然还没有被偏见和人类的习俗改变之前,孩子和成年人的幸福取决于他们能否自由地生活。可是,孩子的自由会受到身体状况的限制。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成年人,若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才会快乐。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孩子,能力若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即便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人也不会觉得快乐。就算生活在自然状态中,孩子也只能享受有限的自由,就如成年人在文明社会中也只能享受有限的自由一般。每个人都得依靠别人,这么一说,人类真是柔弱而可怜。我们想做成年人,可又被法律和社会束缚住,只能像个孩子。国王和权贵全都是小孩,看见别人对自己献殷勤,就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并以得到别人的照顾而自豪。他们想不到如果自己是大人,别人决不会如此献殷勤。

这些想法可以解决社会的一切矛盾,非常重要。现在有两种从属关系,物从属于自然以及人从属于社会。物的从属没有善恶之说,不损害自由,也不产生罪恶;而人的从属非常混乱,容易滋生罪恶。有一个方法可以医治社会的弊病,那就是用法律来代替人的意志,用高于个体意志的真正力量来武装民意。假如一个国家的法律,也像大自然的法则那样保持不变,不为任何人的意志所改变,则人的从属又可以变成物的从属。在国家中,我们就能把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的优点集中起来,这样就可以让不违反法律的自由和培养情操的道德结合。

让孩子依赖于物,便能按照自然的法则教育他。他要是有不妥的行为,你让他碰到一些能看见的障碍,或者让他感受到因自己的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这样就能制止他。他总能记得这些惩罚,所以你根本不用禁止,他自己就不会再犯。经验和体力的不支,对他来说就是法则。绝对不能他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要看他是不是真正的需要。当他在玩的时候,不要教他服从别人,同样的道理,你在帮他做事的时候,也不要教他命令别人。让他在自己的行为和你的行为中,感到他自己的自由。如果他的体力没法满足他的需求,就要补充体力,只需补充到刚好够他活动就行。不能让他随意命令人,要让他觉得你的帮助是一种羞愧,以便培养他独立自主、尽早自己完成事情的习惯。

自然自有其法,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其成长,我们绝不能违反。当孩子想走时,我们就不要禁锢他,当他想待着的时候,我们也不要逼他走动。别用我们的错误去伤害孩子的意志,相信孩子不会做没有用处的事。就由着他跑来跑去,吵吵闹闹吧。任何的活动,都是他增强身体力量所必需的。但是,我们也得注意,别让他做力所不能及、靠别人才能完成的事。所以,我们要弄清楚,哪些是他真正需要的,是自然的,哪些是他不需要,是幻想出来的,或者哪些是因过于优越的生活引发的。 ILS1KcOfZgQYM1jOQKZ+ldAha/Pdy6ohj2kI0nCf7dyylPaIR2LNibNCJ0BCrFB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