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父母的引导

自然地控制孩子的欲望

只有理智才能教我们分辨善恶。虽说我们的良心爱憎分明,不依存于理智,但没有理智,也就没有良心的成长。在没有生出理智之前,我们并不清楚善恶的区别。那时在我们的行为里,没有善恶之分,虽然有时候在感情上能区分别人对待我们的行为是善还是恶。小孩子总是调皮捣蛋,拿到什么东西,就会摔个粉碎;捏只小鸟就像捏块石头,捏死之后,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呢。

大自然把生命的活力赋予孩子,同时又小心让他们使用活力,免得造成伤害。可是,如果他们把周围的人看成工具,他们就会凡事依赖身边的人,利用这些人去满足他们的要求,弥补自己的缺点。就因为这样,他们才变得讨人厌、飞扬跋扈、傲慢自大、捣蛋和不服管教。发展成这样,并不是他们天生就有命令人的心理,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形成了这样的心理:只是张嘴命令别人,就可以移动万物,是多么的舒服。

长大后,获得了力量,他们不需要大声叫嚷、来回动弹,就可以自控了。精神和肉体取得了平衡,而且大自然要求我们的也只是保持自身所需的能量。但是,命令他人的欲望并没有因为力量的增强而消失。控制他人的心理会激发和助长一个人扭曲的自尊心,再加上过去的不良习惯加剧了这种自尊心,此时,我们会因为需求而产生不恰当的行为。从此,我们的偏见和个人的观念就扎下了根。

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我们就能看清楚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偏离了自然的道路。我们得观察一下,坚持走自然的路应该怎么去做。

孩子没有过剩的力量,他的力量还不足以满足自然对他们的要求,所以必须得让他们利用自然给予的所有力量,而且不能滥用这些力量。这是第一个原则。

孩子身体的需要,不管是在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都必须满足,弥补他们的劣势。这是第二个原则。

在帮助孩子的时候,必须明确只有在他们真正需要时才施以援手,绝对不能理会他们乱七八糟的想法和无缘无故的欲望。因为乱七八糟的想法不是出于自然的,即便不实现它,孩子也不会感到难过。这是第三个原则。

好好研究孩子的语言和动作,在他们还不知道假装时,我们能区分他们的欲望是出于自然还是心里所想。这是第四个原则。

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不让他们养成命令别人的习惯,多让他们动手,少越俎代庖,才是这些原则的灵魂所在。要趁早让孩子养成习惯,把他们的欲望控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他们就不会因过多的欲望而吃苦头了。

在这儿,又有一个重要的新生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要想让孩子没有摔倒的危险,不让他们摸到危险的东西,我们就应该给他们的身体和四肢绝对的自由。

身体和四肢都自由的孩子,会比裹在襁褓里的孩子少哭一些。婴儿仅仅知道身体的需求,他只有在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才啼哭。这样非常好,因为我们由此可以知道他什么时候需要帮助,如果可以,应马上帮助他。假如你不能解除他的痛苦,就应该使他冷静下来,千万别想方设法让他停止哭泣。你的溺爱不能医好他的肚子疼,反而让他明白怎么得到你的宠爱。如果他知道你可以任他摆布,他就变成你的主人,这下就糟糕了。

孩子在活动中受到的阻力越小,哭的时候越少。要是你不反感孩子的哭声,你就不会为了让他不哭而自寻烦恼。你不去吓唬他或者溺爱他,他就不会那么的胆小和固执,也就可以更好地保持自然的状态。就是因为在孩子哭的时候,我们不想让他哭,所以一听到哭声我们就去抚慰他,可却使得他哭声更大、更持久了。我的观点是:没人管的孩子,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爱哭。但我也不赞成放任不管,应该提前预知他想要什么,不要等他哭起来才理会他想要做什么。可是,我也不愿意被他误解这种关心。如果他知道啼哭是那么管用时,以后为什么不采取哭的方法呢?他了解,你要他不哭,必须得付出代价,这个时候,他不会随便要一点点东西就完了。发展到最后,他要得越来越多,你根本无力支付。这个时候,他哭一阵子达不到目的,就会使劲哭闹,直到筋疲力尽,哭死过去。

孩子哭个没完没了的原因,不是受到了限制,也不是生病或者缺了什么东西,而是出于习惯或固执的脾气。那么,这不是大自然造成的,而是保姆弄的,她不知道要对孩子的哭哭啼啼有些耐心,结果就延长了他啼哭的时间。她没想到,今天虽然让他停止啼哭了,到了明天他可能哭得更凶了。

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任凭他哭闹,你不理睬。不会有人喜欢做白费力气的事,孩子也一样。他一开始尝试的时候,非常顽强,如果你坚持住了,比他更倔强,他就会打消念头,不再来这一套了。这样,你才能让他少哭几次,让他养成习惯,只有在疼得不得了的时候,才会大声哭泣。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能够让他因胡闹或固执而哭泣时停止,即用一个漂亮、吸引人的东西让他分心,让他忘了哭。多数保姆都知道这个方法,假如做得好,还是非常有用的。不过,最重要的是,别让孩子发现你在分散他的注意力,别让他感觉到你在注意他。

在这里我要补充一点,我们习惯了奢华,就连给孩子的玩具都很奢侈。金、银和珊瑚的铃铛,各种水晶片和五花八门的玩具,都是毫无用处、害处多多的东西!完全用不着这样的东西。不要什么铃铛或什么玩具,只要几段有叶子和果实的树枝、一只能够听到沙沙声音的果壳、一点儿能让他咀嚼的干草,这些就像那些漂亮的玩具一样,足够让他玩得开心了,而且也不会让他养成奢侈的习惯。

教会孩子表达自己

孩子出生时就能听到我们说话,在他们还听不懂的时候,在他们还没学会发声之前,我们都在跟他们讲话。他们那发育迟缓的发声器官,会一点一点地学习我们教的发音,而且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敢肯定这些音节是不是清楚地传到他们耳朵里,就像传到自己耳朵里一样。我同意保姆给孩子唱歌,或者用多变的音调逗孩子玩,我反对保姆没完没了地对他们讲废话,这会让他们头晕耳鸣,因为孩子只听得懂音调,听不懂那么多废话。我们应该少说几个简单的词,发音清晰,反复地说给他们听,而且这些词代表的物体最好是我们常给孩子看、他们又看得清的东西。糟糕的是,我们容易听信我们不懂的话,这种情况很早就开始了,比我们想象得都早。上课的小学生认真地听着老师的废话,就好像他们在襁褓里听保姆胡说八道一样。我认为,让他们不听废话,便是对他们进行有益身心的教育了。

当我们研究孩子的语言形式和初始的字句时,心中会产生很多想法。无论我们如何做,他们学会说话的方法都一样。

孩子的语法都适用于他们的年龄,这种语法比我们的语法简单多了。假如你仔细观察,便会惊奇于他们模仿某些类同语的准确程度。这些类同语,也许在你看来是有问题的,但它们非常有规律,听上去不舒服的原因只在于它们说起来非常生硬,或者没有这样的惯用法。刚才我还听到一个可怜的孩子被父亲骂了一顿,就因为他说了一句:“爸爸,我到那里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模仿类同语,胜于文法学家。我们老跟孩子说“到那里去”,所以孩子就想当然地说:“我到那里去?”句子里的指示副词“那里”,我们知道指的是“哪里”,但由于我们从未跟孩子这么说过,所以我们能把这样的错误推到孩子身上吗?非要纠正孩子这些不合习惯的小错误,这是多么不能忍受的旧式做法和过多的担心,他们慢慢长大,就会自行纠正过来。用正确的语法和用词跟孩子讲话,他们就会觉得跟你说话非常开心。要相信,他们会慢慢地改变自己的语言,使用成人的语言,所以完全不用费心纠正。

在教孩子说话这件事上,我们总是操之过急,就好像担心他们学不会说话一样,这是另外一个不容易预防的重大弊病。操之过急会达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孩子可能说话更晚,说得更糟。过于留心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就会忽视他们的发音。他们懒得把嘴张大,造成的后果就是终身发音都有问题,说话也没有次序,没法让别人明白他们的意思。

慢慢长大后,孩子上了学,这个缺点就会被改正了。而后,他们会比一直在家里学习的孩子发音更清楚。不过,由于他们在学说话时也养成了口吃、发音不准和随便发音的毛病,所以上学后在背诵课文时,他们的表现会非常糟糕。他们要花费许多力气才能想起要背诵的词句,因此只能拖长音节。当记不清楚时,人说话多少都有些口吃。如此这般,他们就养成了发音上的毛病。以后大家可以看到,爱弥儿绝不会有这样的毛病,或者不会因为上面的原因就出现这些毛病。

我们唯恐孩子出现这样的发音问题,其实这无所谓,非常容易就可以预防和纠正。但假如由于你的存在使他们在说话时感到慌张、羞怯和嘶哑,你还一直批评他们的声调,指责他们的用词,因这样而出现的毛病是根本无法改正的。

在自由自在的乡间长大的孩子,都会有一副嘹亮的嗓音,绝不会有城里孩子口吃的毛病,还不会学到错误的用词和语调。即便已经学会了,也非常好纠正,只要父母一直同他一起生活,每天都让他用自己正确的语言来表达就可以消除那些不良的影响。以后,爱弥儿讲的法语就像我讲的法语一样纯粹,甚至比我讲得更清晰,发音更准确。

对正在学说话的孩子,我们应该只说他能听得懂的话,讲他能清晰发音的字眼。他可以不厌其烦地重复同一个音节,直到把它说清楚。假如孩子咿咿呀呀讲不清楚时,也不必费心去猜他说了什么。试图让别人听他说的话,也是控制别人的表现,孩子不应该产生这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想法,只需要留心满足他的需求就可以了。应该让他自己努力讲清楚你没听懂的话。我们不要勉强他说这说那,等他体会到说话的好处时,自己就会好好学说话了。

也许有人会说,说话特别晚的孩子,绝对不会比别人说话清楚。然而,这不是因为他们说话晚,他们的发声器官受到了阻碍。正相反,这是因为他们的发声器官有障碍,所以他们讲话才会晚。假如不是这样,他们为什么说话比别人晚呢?是因为他们说话的机会少,缺乏大人的鼓励吗?不,当然不是,大人一发现他们说话晚,就惶恐不安,于是花费心力教他们说话。比那些很早就能说清楚话的孩子,家长要花费百倍的心血在这些说话晚的孩子身上。这种焦躁不已的做法,会使孩子说话没有次序。我们不要那么着急,多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会说得非常完美的。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如果你勉强他们说这说那,会使他们没有时间来好好地学习发音,也没有时间好好琢磨你教给他们的话。如果能由着他们自己去学习,他们会先开始练习简单的发音,然后慢慢加入手势向你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会跟你说他们的话,而不是你说的话。这样就能教你弄懂他们的话,而后他们才可能学会你说的话。他们不慌不忙地使用你教给他们的话,并想想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有在他们理解了你的意思后,他们才会说你说的话。

在孩子还没到说话的年龄,大人就着急地教他们说话,这样做最大的害处,不是因为他们完全不明白最初你教的话和他们自己说的话的意思,而是因为他们的理解有偏差,但我们察觉不出这种偏差。所以,乍一看上去,他们回答正确了,实际上他们不明白我们的意思,我们也不明白他们的意思。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会误会孩子所说的话,多半都是由这些模糊不清的话引起的,我们觉得他们说的是这个意思,实际上他们是那个意思。我认为,正是因为我们没有仔细考虑说的话传到孩子耳朵里是什么意思,才出现了这样的误差。

胆量的培养

当孩子对事物有自己的辨别力以后,他就应该对我们给他的东西做出选择。开始,他对所有的东西都有兴趣。他觉得自己是那么娇弱,一看到不认识的东西,会觉得害怕。养成看见新鲜的事物却不受其影响的习惯,就可以瓦解这种害怕。在干净得没有蜘蛛的房间里长大的孩子,会害怕蜘蛛,等他成年了还有这种害怕的心理。相反,我们没见过在农村生活的人,不管是男人、女人还是小孩,有害怕蜘蛛的。

如果只凭我们选择给孩子看的东西,就有可能让孩子胆怯或者勇敢,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他学会说话和听懂话之前就教育他呢?我希望人们让他养成看新事物的习惯,多看看丑陋和讨厌的动物,多看看千奇百怪的事物,先让他在远处观察,慢慢地让他习惯这些东西,然后看到别人碰触这些东西,自己也敢伸手去碰触。一个在小时候不怕蟾蜍、蛇和大海虾的孩子,长大后无论看到什么动物都不会害怕;一个人每天都接触恐怖的东西,他不会觉得它们有多可怕。

孩子们看到面具都会害怕。一开始,我拿一个可爱的面具给爱弥儿看,然后找一个人站在他跟前戴上面具,我就开始大笑,所有的人都大笑,爱弥儿也跟着笑了起来。紧接着我慢慢让他看一些丑陋的面具,最后看恐怖的面具,要是能好好安排这几个阶段,到最后时,爱弥儿不会害怕,反而会像看见第一个面具一样大笑起来。之后,我就不再担心别人用面具吓唬他了。

据我之前的观察,孩子是不害怕打雷的,只有雷声特别大的时候,或者当他们知道打雷会伤害和打死人时,他们才会害怕。一旦他们理智上能感知恐惧时,我们就得用过往的经验来让他们振作起来。我们只要按部就班,就能让孩子什么都不怕了。 ZAPpxsJxeksfPibOqIcHrtppBO2MYF/TUZqmWYM/I+cdB9VYmvadBCSyqKaeSl4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