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听一听蒙台梭利怎么说

儿童的婴儿期(出生后第1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对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应该给予特别的重视。第一个阶段的时间非常短暂,就是婴儿出生时。简单地说,在婴儿期我们应该遵循4条基本原则:

第一,婴儿应该与母亲尽可能多地交流、接触。

第二,胎儿在母体中的环境是安静、黑暗、恒温的。在婴儿刚出生的几天,他们所处的环境在温度、光线和噪声方面不要与出生前有太大的差异。现在,很多医院经常把母亲和婴儿单独放在一个有窗户的房间里,里面的温度受到严格控制,并会逐步调整到与外界相同的温度。房间窗户的玻璃是蓝色的,因此,光线也非常柔和。

第三,抚摸和挪动婴儿也应该遵循严格的规定。我们对待婴儿不要像对待一件没有知觉的物品一样。我们不要突然将婴儿放进水中洗澡,否则会使婴儿受到过大的刺激;我们也不能不考虑婴儿的感受,速度过快地给他们穿衣服。我们应该把他们放在一个没有杂物、足够温暖的房间里。

第四,抱起婴儿的方式也有所改变。我们抱起婴儿的动作要很轻柔,不要突然抱起或放下婴儿,否则会使他们受到伤害。

我们这样做不仅是从健康方面考虑的。在这个阶段,我们仍应将母亲和婴儿视为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的整体。我们应该根据自然的规律去帮助儿童适应世界。因为在母亲和孩子之间存在一条特殊的纽带,母亲能够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力量,帮助孩子适应外部的环境。

我们可以说,刚刚降生的婴儿只不过是改变了自己与母体之间的位置,来到了母亲的体外而已,在其他方面他们没有任何变化,彼此之间仍然进行着交流。我们现在所认为的这种母亲与婴儿的关系,已与数年前的观点完全不同。那时候,即使是顶尖医院里最好的医生,也认为婴儿在出生后就与母亲完全分离了。

上面的内容被视为照顾婴儿的基本定律,但实践证明这些特别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整个婴儿期。度过这一阶段后,母亲和婴儿就可以摆脱这种隔离状态,融入社会中。

新生儿要面对的社会问题与成人不同。社会不平等对新生儿造成的影响完全不同于其对成人造成的影响。“成人越富有越好,儿童越贫穷越好”,这种说法其实并非毫无道理。除了各种花哨的服装、社会的风俗习惯以及亲朋好友的看望外,那些富有家庭的妈妈为求安逸,经常把孩子交给保姆照顾;而贫穷家庭的妈妈却会遵循自然规律把孩子放在自己身边,亲自照顾。我们从一些小的方面可以看到,很多成人看重的东西其实很可能会对儿童起反作用。

第一阶段过去之后,婴儿就可以毫不费力地适应环境了。他们已经迈上了独立之路,并向周围环境敞开了怀抱,尽情地从周围环境中汲取养分。

走上独立之路后,婴儿最初进行的一些活动是运用他们的感觉器官实现的,我们可以称为“征服行动”。因为婴儿的骨骼这时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他们还无法灵活地支配自己的身体。他们只有大脑在活动,在不停地利用感觉器官观察周围的环境。

婴儿的眼睛是明亮而充满渴望的。最近,科学已经证明,婴儿的眼睛不只对光线敏感,而且具有接收信息的能力。他们会不停地用眼睛去寻找各种各样的信息。

如果对动物的眼睛进行解剖,我们会发现:动物的眼睛与人类的完全一样,都是一个与相机相似的视觉器官,但是动物的眼睛受天性的影响,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它们的眼睛可能只对某些事物有敏感性,而不会对周围环境中的所有事物都敏感。它们的视觉仅能满足某一方面的需求,其视觉能力受这些需求的制约。

这种影响从出生起就出现了。动物感觉器官的发展与完善都遵循这个规律。猫的眼睛与所有夜间捕食的动物一样,适合夜间活动。但是,它们的眼睛只对移动的物体敏感,对静止的物体则视而不见。它们在夜间一旦发现有物体移动,就会立即扑上去,而对静止的东西则毫不在意。也就是说,猫的眼睛不是对环境中的所有东西都敏感,而是只对其中的一部分东西感兴趣。同样,一些昆虫也只对某一种特定颜色的花感兴趣,因为这种颜色的花常常提示食物所在。刚刚破茧而出的幼虫一般都没有方向感,它们只能凭借本能,通过眼睛辨别方向。动物的行为往往受感官控制,而人却并不是完全机械地受感官操控的。感觉器官为其所在的机体服务,而机体所进行的活动则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婴儿的感觉器官所遵循的规律与动物的不同。猫只关注周围环境中的移动物体,而婴儿则没有这种限制。他们观察视线范围内的所有东西,获取经验,进行吸收和学习。另外,婴儿也不是机械地进行观察。他们观察到的事物会让他们产生某种心理反应,也会对他们的人格产生重要的影响。

抛开科学论断,我们仍然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只受欲望摆布,他的心理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这个人的行为所遵循的规律可能还存在,可是这种规律的影响力却小得多了。而这些都可能导致这个人成为一个感官的牺牲品,行事机械、迷惘。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让儿童遵循规律发展是最重要的事情。对这一点,我们应该予以重视。

感觉训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感觉体验会使孩子变得非常灵巧。因此,在蒙氏教学中,感觉训练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明白,要想让孩子适应生活,就必须加强他的感觉训练,让孩子可以敏锐地感知周围的环境。在训练孩子感觉能力方面,我们采取了教具教学的方法,希望孩子在使用教具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感觉,能自发地产生反应。

为了训练孩子们的感觉能力,我专门设计了一些教具。这些教具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他们不断练习,甚至不需要老师的指导或示范就能独自操作。在一遍遍的练习中,他们学会了如何正确操作这些教具。

在这些教具中,有一套是专门用来教孩子们分辨薄与厚的:它由10个棕色的四棱柱组成,每个四棱柱的长度是一样的,但是薄厚逐渐递减。当这些四棱柱按照薄厚度逐次排列时,非常像一段阶梯,因此,我们有时候也叫它“棕色梯”。即使没有老师的指导,孩子们也能够在排列这些四棱柱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错误,因为一旦没有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这些四棱柱就无法形成一段规整的阶梯,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孩子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辨别薄厚,并学会自我纠错的。

还有一套木棒教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能够帮助他们辨别长与短,是训练视觉时常用的教具。这套教具由10根木棒组成,每根木棒的宽为3厘米,长度逐次增加,每根相邻的木棒长度相差10厘米。最短的一根木棒长10厘米,最长的一根长1米。我在最初设计这套教具的时候,在木棒上每隔10厘米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这些标记由蓝色和红色的线交错构成。后来,我在改良这套教具的时候省略了这些标记线,这样一来,更加提高了孩子们辨别长短的能力。

另外,有一套非常漂亮的粉红色正方体教具。它由10个大小不等的正方体构成,最小的一个棱长为1厘米,最大的一个棱长为10厘米,按照大小顺序堆叠起来会形成一座玫瑰色的塔。2岁半的孩子对这个游戏最为热衷,他们喜欢将塔慢慢堆好,然后推倒,接着重新堆好再推倒。如此往复,玩得非常开心。如果让“儿童之家”中3岁的孩子和普通学校中6~7岁的孩子来一场堆塔比赛,那么“儿童之家”的孩子不仅用时短,而且正确率也高,这就是视觉训练的显著效果。

在视觉训练中,颜色练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长期观察研究,我设计了一套教学用具。这套教具是由一些小而平的木板组成的,每块木板上缠着颜色各异的丝绸或毛线,有黑色、红色、黄色、绿色等8种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还分为8种深浅不一的色调。这套教具一共由64块不同颜色的木板所组成。为了方便孩子们练习,我们又做了一套相同的颜色板,将它们分别放在2个盒子中。孩子们可以利用这些颜色板进行配对练习,也可以进行深浅排列。当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颜色训练之后,他们开始从生活中发掘各种乐趣。有一次,我在庭院中看到了一个小男孩,他正在快乐地奔跑。突然,他停了下来,抬起头看着天空喊道:“瞧啊!天空是蓝色的!”他就那样站在庭院中仰望天空,很长时间都没有移动。很显然,周围的世界已经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源泉。父母可以充分发掘生活,利用一些常见的物品来训练孩子的视觉能力。 GARWoxaTdhtvGIBUOCNZ3/7YCgpIw6sji/Pm9YSh2Lk4nv+S8BJ9fiUvizCo4rM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