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台怀镇,从很远的地方就能够看到一座大白塔,塔身拔地而起、凌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簇拥之下颇为壮观。站在菩萨顶上观望白塔四周,寺庙楼阁鳞次栉比。塔院寺正因此塔而得名。
白塔通高75.3米,是五台最高塔,常被看作五台山的标志。塔内安放着阿育王所建的文佛舍利宝塔。下层供有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位菩萨。环绕塔基的四周建有四个大的法轮和1 15个小的法轮。塔顶有风磨铜宝瓶,高5.4米,历经几百年风霜雪雨,愈发显得洁净锃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白塔身形周正优美、俊逸庄严,端坐于千年无涯的时间里,耸立在万里无际的天地间,自有一种“慧无能胜、力无能屈”的力量。让人一眼见到它,就会心生感悟:“塔影浮天梵宇净,鸟声出谷暮云闲。” 上师说:“ 这是印度阿育王所建的佛舍利塔,当时的塔很小,历代不断扩建达到今天的规模。旁边还有文殊发塔,特别殊胜 。”
大白塔始建于何时,目前已难以稽考。据《清凉山志》载,此塔在汉明帝以前就有了。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形成八万四千个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五金七宝铸成了84000座佛舍利塔,分布于大千世界中。中国有19座,五台山独得其一,被称为慈寿塔。据说,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摩腾就是看到五台山台怀之地似佛祖说法之灵鹫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才奏明汉明帝在五台山修筑寺庙的。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于五台山兴建佛寺之初。北魏时,显通寺称“大浮图寺”,意即大塔寺,可见大白塔起码在北魏时期已耸立于五台山了。现存大白塔,据专家研究,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因塔的形制为覆钵式的尼泊尔大白塔,俗称大白塔,以前的慈寿塔置于大白塔腹中。该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首屈一指。建成后,最初作为显通寺的塔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帝重修此塔,并独立起寺。此后又经历代修葺,终成今日模样。
塔院寺是希阿荣博上师此次朝礼五
大白塔的后面就是藏经阁,藏有汉、藏经书两万余册,是五台山佛教的经典宝库。这里是1987年4月法王如意宝带领弟子们念诵近200万遍《普贤行愿品》的地方,法王当时的法座就在藏经阁的台阶之上,而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当时就坐在法王身边。
时光飞逝,转眼即是25个春秋。2012年7月1日,希阿荣博上师第三次朝礼五台山,此次朝圣第一天的午后,上师带着慈悲的笑容,迈着轻盈的步伐走来,仿佛是踏在莲花上。他带领弟子们顶礼法王如意宝当年坐处,献上白色哈达,念诵法王如意宝祈祷文。此刻的上师专注宁静,完全沉浸在对法王如意宝的思念中。
作为朝圣第一站,上师选择来到这里,带领我们念诵《普贤行愿品》,一起发愿弘法利生,有着殊胜的意义。
1987年4月,法王如意宝朝礼五台山时的留影
二十五年后,希阿荣博堪布在塔院寺法王如意宝当年讲法的
在《寂静之道》中,上师这样说:“ 由于往昔的愿力和因缘,诸佛菩萨在众生面前的显现各不相同。普贤菩萨的显现是行愿第一,他发下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是一切欲求无上佛果的学佛人必须行持的殊胜法门。法王如意宝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修行人每天念诵一遍《普贤行愿品》的话,他的人生可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祈愿我们能够生生世世追随上师,圆满如海一般广博深邃的普贤行愿。
对于普贤行愿的境界,上师也曾这样说:“ 内心真、善、美到极致的表现,正是普贤十大愿王所描述的境界。虽然我们还没有亲证那不可思议的境界,但对证悟者的净见量我们有坚定的信解,日日受持、恒不忘失普贤行愿,以为引导,一步步回归自性的万德庄严 。”
诵完《普贤行愿品》,供灯开始了。顷刻之间,文殊心咒的念诵声回荡在整个寺庙,嬉闹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弟子们则静心凝神。在塔基和藏经楼的台阶上,在大白塔和经楼中间的香炉周围以及空地上,在我们目光所及的所有地方,一盏又一盏酥油灯被点燃了。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供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灯光象征着般若智慧,它的光明可以驱散众生的无明黑暗。供灯人可藉此回向增长福慧,生生世世能值遇佛法,闻思修行。
在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法王如意宝每天都坚持在经堂里供三千盏酥油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0余载,从未间断。尤其在普贤云供法会中,其供灯数量多达几万盏。
此时,上师神情专注,举手投足却像一位少年般敏捷。他蹲在一旁,怀里揣着一包油灯,一边念诵着文殊心咒,一边很快地点燃了一排排的油灯。在这星星点点的灯火中,上师第一次来到五台山的身影浮现在弟子眼前。那时的上师穿着满是补丁的僧衣,生活极其简单淳朴,却欢乐无忧、宁静庄严,心怀天下众生。那时,年轻的上师除了供养法王如意宝外,把所有的钱财都用来供灯了。
在塔院寺,上师深情地回忆法王如意宝与文殊菩萨的殊胜因缘:
“由于殊胜的因缘,法王如意宝对文殊菩萨的信心不可思议。
“在法王为救度有情而慈悲应化的无数次转世中,他示现了各种不同形象。曾经一世法王转为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面前发无上殊胜菩提心,并得到文殊菩萨指引,参访了110位善知识后圆满了无上菩提。法王上师在学院讲课时经常说:‘要离开的时候,我没有什么执著的,最舍不得是在往生四因的摄持下和僧众们一起念诵《普贤行愿品》。念诵《普贤行愿品》的功德非常大,真正心清净的话,念诵一遍的功德和去拉萨朝圣的功德是一样的。’
“法王依然能够忆起,他的前世大悲铠甲曾与文殊菩萨化现的智慧铠甲前往鸡足山看望无著菩萨的情景。
“在雪域藏地,诸教派共称全知麦彭仁波切是文殊菩萨化身。当法王如意宝转生为格萨尔王的大臣丹哲叶吾布美时,他的父亲丹玛正是麦彭仁波切的前世。所以在前几世中,麦彭仁波切和法王曾为父子。法王15岁时诵麦彭仁波切所造《直指心性》,每诵一遍《直指心性》就念诵麦彭仁波切祈祷文100遍。当法王至诚念诵祈祷文100万遍时,他证悟了大圆满。法王曾说:凡是我的传承弟子,乃至得到点滴之成就,如于三宝生起刹那信心,皆来自于全知上师麦彭尊者的加持与恩赐。所以我的弟子,皆当于全知上师生起不共不退之信心,应当昼夜精勤祈祷求加持。
“龙钦巴尊者、宗喀巴大师和萨迦班智达是藏地三大文殊菩萨的化身。法王曾于净相中亲见他们。
“1985年冬,当时法王正为学院数以千计的弟子传授《大幻化网》密续。一日,于法王闭目沉思时,无垢光尊者与益西措嘉佛母飘然降落,赐予他《大幻化网》的甚深灌顶。之后,法王于智慧中自然流露出《大幻化网》灌顶仪轨,法王口述,由我笔录。由于此仪轨较长,口述与笔录持续了数天。此后,法王为海内外弟子赐予《大幻化网》灌顶时所用的均是此仪轨。
“1986年7月20日,法王正安闲地坐在床榻上,宗喀巴大师忽然降临在他的面前。他给法王传授了《三主要道》并微笑着说:‘我如今在至尊弥勒菩萨座下名为文殊藏,你的弟子中若有人背诵《三主要道》法要,受持八关斋戒,以法性力的加持,一定可以转生到兜率天。将来在我成佛为狮子吼如来时,当是我的眷属。’
“法王在石渠求学的时候,萨迦班智达在光明梦境中显现,为他传授了《文殊真实名经》并赐予殊胜加持。醒来以后,法王对显密一切法要无所不知,因明等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由于法王如意宝净相中亲见三位祖师的殊胜缘起,致使藏传佛教中鼎足而立的格鲁、萨迦、宁玛等各大教派友好和睦。
“在尼泊尔期间,法王曾经精进念诵文殊赞偈颂:‘一心一意而祈祷,遍知文殊金刚尊,赐予殊胜之加持,智慧融入吾相续。’当圆满三十万遍的那天,人们看到从夏绒卡秀塔的塔顶放射出一道白光,直照射到法王的房间。这让尼泊尔信众们对法王生起了无上的信心。
“1986年法王如意宝发愿,为度化芸芸众生,愿将佛法的甘露洒向汉地。因汉地是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法王准备朝礼五台山。朝圣的缘起在同年为六千余名僧众灌顶时已显现。在《文殊幻化网》的灌顶中,念诵到迎请仪轨时,法王突然从法座上腾空而起,尔后又徐徐落到法座上,入定良久后,法王平静地对弟子们说:‘刚才,在我感觉之中,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和布玛莫扎亲自来此迎请我们。我从现在开始与汉地众生结缘以度化他们。以后我们学院可能会有许许多多的汉族弟子前来求法、修行,并将显密佛法弘传到世界各地。’
“为朝礼五台山做准备,法王在许多场合发起念诵文殊心咒,很多弟子发愿念一亿遍,总数有几千亿之多。那一年我二十四岁,回到自己的家乡,也发起大家念诵心咒,总数有一百多亿。念文殊心咒可清净业障、消除违缘、增长智慧。法王1987年的朝圣非常圆满,对佛法再弘起到了不可思议的作用。
“1987年法王如意宝莅临五台山时正值春天,其时和风吹送,春色满园。四川、青海、西藏等地的一万多名藏族弟子自发追随法王而来,他们的红色僧衣满山遍野。不用说在尚未开放的年代里不可能,这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过。
“佛经上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常转法轮之地,而1987年法王朝圣,并未提前报名或者计划,自发地从各地追随法王脚步而来到五台山的弟子和信众也是一万人,这里应该有法王他老人家的甚深密意。
“法王如意宝的功德不可思议,他就是有这样的气势和力量,为了利益众生,总是奋不顾身、不畏艰难,总能够行人所不能行,总能开创性地去完成历史上没有过的事情。法王在《愿海精髓》中写到:‘未来导师九百九十六,于此刹中示现成佛时,恒时随行愿成胜弟子,愿获广弘事业威猛力。’他确实具有这样一种力量。
“就是在塔院寺,法王如意宝带领一万弟子与信众念诵近200万遍《普贤行愿品》,这在五台山的历史上没有过。法王如意宝于此发愿:凡是与我结缘的众生都往生极乐世界。
“很久以前,莲花生大士的化身菩提金刚有这样的授记:‘单坚阿拉木天喇荣沟,邬金莲师化身名晋美,彼于菩萨四众眷属中,广宏显密教法如明日,利生事业顶天立地也,清净所化眷属遍十方,凡结缘者皆生极乐刹。’法王如意宝在塔院寺发下的宏愿和菩提金刚的授记没有任何差别。
“五台山留下了很多法王如意宝的足迹,特别是在善财童子洞、罗延窟以及小黛螺顶等殊胜的地方,法王日日夜夜都在光明境界中,他现量见到文殊菩萨,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从智慧心中流露出殊胜的法要有很多:《亲见文殊菩萨发愿之金刚道歌》《忠言心之明点》《文殊寂静修法传承祈祷文——信心妙药》《文殊寂静修法大圆满仪轨——速赐加持》《极密续注释——文殊教言》《童子欢庆会之欢喜歌》《生生世世摄受愿文》《举一反三童子戏》《开显教诫取舍文》《祈祷加持日光文》《文殊静修分支大圆满引导文——手中赐佛》《文殊静修分支增长智慧丸之修法仪轨》以及《妙音佛母之修法仪轨》等。
“朝拜五台山是法王如意宝在汉地弘扬佛法的开始,在五台山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法王为汉、藏、蒙四众弟子传授了《七宝藏》等诸多甚深显密法要。同时为了利益未来的众生,又将许多伏藏品交付与护法神或者以种种方式隐藏于此,等未来有缘者来开取。
“念诵《普贤行愿品》时,法王如意宝的法座在这里,我当时就在旁边。这次我的弟子们来到五台山一定要好好发愿。第一、发愿今生乃至生生世世不伤害任何众生。第二、发愿自己和自己结缘的所有众生能够脱离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两个发愿非常重要。
“此外,朝圣期间,每一个弟子都要护持好自己的心念,圆满念诵文殊心咒10万遍。”
在上师身边经常受到熏染的缘故,追随上师的弟子们都对法王如意宝有着无上的信心,大家双手合十,欢喜发愿。《宣说文殊刹土功德经》中有云:“诸法依缘生,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将获如是果。”
落日西沉,天色渐暗,昼光幻作晚景。不知不觉中一轮皎洁明月已然升起在大白塔的上方。法王为上师点燃的智慧明灯,上师今天又为我们点燃。这看似微弱的灯火在风中轻轻摇曳,却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千万里修行之路。如《维摩诘经》所言:“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
如是,上师一点一点为我们播撒下菩提的种子,根植在弟子们的心田,这些种子一定会发芽,长大。银色的月光如水。上师带领我们一边持诵经咒一边转绕佛塔,圆满了第一天的行程。
希阿荣博上师带领弟子们在塔院寺供灯、发愿
希阿荣博上师在东台那罗延窟前为弟子们传法灌顶
藏历水龙年五月十四日,阳历二〇一二年七月二日
那罗延窟 东台 望海寺 北台 灵应寺 金刚窟
五台山佛洞,东台灵迹之一。那罗延,意译有天上力士、金刚等意思。清人高鹤年著《五台山游访记》载:“从东台顶东下数百步,那罗延窟,古称灵迹。其内寒风凛冽,盛夏有冰,吐纳云霞,或灯光时出。”是五台山少有的殊胜之地。
东台位于台怀镇东10公里,海拔2795米,面积100余亩,台顶曾建有望海楼。夏日天气晴好时,黎明登临其上,可见云海尽头的红日喷薄而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诗人赵朴初,1981年登临东台时曾即景咏词:“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望海寺是五台山东台顶上的寺庙。到望海寺最值得一做的事是登上望海楼,极目远望。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登上东台顶,极目到海瀛。东台日出是五台山的一大自然景观,历来吸引着无数人登山朝日。
北台是华北地区的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北台的妙处在于观雪,每年的农历八月起,这里就开始下雪。台顶气候异常寒冷,通常9月见雪,4月解冻,台背阴面有常年不化的冰雪,称之为“万年冰”。
灵应寺位于北台顶,创建于隋代,主供无垢文殊菩萨。寺后龙王殿东的隐峰塔是北台顶一大灵迹,是为纪念唐代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这里是总览台怀腹地风光的最佳位置。有些台怀附近的居民和外地游客都特意安排在农历九月九日登临灵应寺,然后在南天门放风马,祈求时来运转,吉祥如意。
金刚窟在台怀镇花坊村后的楼观谷左崖畔。据说它与北台顶的天井相通,是五台山最神秘的一个地方。据说文殊初来五台山时,就把三世诸佛供养之具,楞伽鬼王造的天乐一部及金纸银书毗奈耶藏、银纸金书修多罗藏,都藏于此。可惜,金刚窟在1968年被炸毁,在原址旁兴建了“茅蓬山庄 ”。
那罗延窟
望海寺
北台(叶斗峰)
灵应寺
金刚窟
东台
那罗延窟是文殊秘宅,在东台顶下不远的半山腰处,海拔2769米。那罗延,天力士名。有坚固不可摧、金刚不坏而具大力量之意。传说那罗延窟和金刚窟是相通的。《清凉山志》卷二云:“其内风气凛然,盛夏有冰。吐纳云霞,或灯光时出。华严云,是菩萨住处,亦是神龙所居。曾有异僧,入而不出。”镇澄心目中的那罗延窟清虚灵动,幽寒玄妙:
石窟开岩畔,灵踪接上方;
云霞常出没,神物自幽藏。
冷积千年雪,虚明五夜光;
东南观海岱,烟水思茫茫。
蔚蓝的天空如洗,远远地就能看到洞口的五彩经旗。从台顶到那罗延窟有666米吉祥路,上师拉着达瓦嘉措活佛的手缓步走下台阶,随后带领弟子们来到了洞口前开阔的空地上。这里有一尊白色的文殊菩萨像,手持宝剑,注视着前方层层叠叠的峰峦,仿佛守望着永恒,如如不动。
洞口上方是法王如意宝和列绕朗巴上师的像。上师凝视着法王的像,显现上非常欢喜。其时蓝天白云,和风吹送,经幡飘舞,让人莫名感动。上师还未开口,我的眼眶却已湿润,虽然在末法年代,我们却如此幸运。弟子们自觉迅速地围绕过来,和上师一起念诵《八圣吉祥颂》和《大自在祈祷文》。念诵声中,土登喇嘛和聪达喇嘛已经进入洞中,为洞中的诸佛菩萨像上香,供水,供灯。
上师并未着急进入那罗延窟,而是站在这块空地上,为弟子们开示那罗延窟的殊胜:
“佛经记载,印、汉、藏公认,五台山是没有争议的清净刹土——文殊菩萨的道场。释迦牟尼佛祖在华严经中说过,文殊菩萨就住在五台山。那罗延窟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明确授记文殊菩萨安住的山洞,是文殊菩萨长期与金刚手菩萨等一万菩萨转法轮的地方。凡夫会有疑惑,这么小的山洞怎么容纳一万菩萨。一个小小的微尘可能容纳无数的净土,凡夫无法看到;我们这个小小的范围也有无数的空间,所以你们一定不要有疑惑。
“1987年法王如意宝莅临五台山,来到了这里。那罗延窟‘风气凛然,盛夏有冰’。即使在最热的季节,里面的温度也很低。现在是7月,外面阳光灿烂,非常温暖,而在洞窟里面我们可能五分钟也待不住。而87年春天,法王他老人家在窟内闭关了整整十四天,非常不可思议。法王亲口说过:‘在此期间,我日日夜夜都处于光明境界之中。’
“《文殊静修大圆满引导文——手中赐佛》等法要就是法王在那罗延窟时,于光明境界中流露出来的。写下来之后,一个字也没有修改过。此后法王两次在这里赐予弟子们《手中赐佛》的传承。法王在五台山期间所做的大部分金刚歌,包括《生生世世摄受文》等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法王如意宝最重要的两个心子,嘎巴堪布和晋旺堪布也在这里为其他弟子传讲了无垢光尊者的《七宝藏》。
“大家一定要认真地发愿。到了文殊菩萨的道场,一定要观清净心。佛经记载,大家来到五台山一定可以见到文殊菩萨。但是文殊菩萨以什么形式显现我们却不知道,所以观清净心非常重要。
“会供以后,我会给你们传授文殊身语意灌顶。原来我的愿望是在这里传讲《文殊静修大圆满》的灌顶和窍诀,这次人比较多,时间也仓促,没有办法完成。
“刀登活佛、亚玛泽仁活佛,还有达瓦嘉措活佛连夜从藏地赶来。很多高僧大德一生的愿望就是能够来这里朝圣。大家来了就一定要珍惜。我们做会供的时候,你们一边供灯,一边好好地发愿,在那罗延窟这样殊胜的地方,一定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
末法年代,慈悲的上师没有舍弃我们。他来到我们中间,示现在弟子们眼前。那罗延窟洞口,上师耐心细致的开示中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让所有的弟子欢喜、感动,信受奉行。一定是因为感念和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的上师对我们的恩德,泪水挂在不少弟子虔敬的脸上。
上师在微博中曾经说:“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佛像前,念经时,忆念上师三宝,或者生起真诚的慈悲心之时,会情不自禁地流泪。法王如意宝以前常常说,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与恩德,以及众生的痛苦和无奈,发自内心地哪怕只流下一滴眼泪,也会清净往昔无数的恶业。这就是信心、慈悲心的力量 。”
在朝圣的六天中,跟随在上师身边的很多师兄日日皆会落泪。五台山虽是清凉世界,山上紫外线却很强,以至于防晒霜几乎不能发挥它的效用,很多师兄的脸都被晒得脱皮了。于是,时常可以看到师兄们被太阳灼红的面庞上挂着晶莹的泪珠,在阳光下闪烁。这时的我,内心里非常随喜他们。
“帕巴将华云呢杰巴拉香擦洛……”在《普贤行愿品》的念诵声中,上师手执哈达,来到洞外文殊菩萨像前,朝着文殊像和洞口顶礼后移步洞中。弟子们也跟随着上师在洞外顶礼。
那罗延窟呈狭长形延伸,不是很高,上师身姿挺拔,经常需要稍稍弯腰。地上简单地铺设了一些砖块,随意但并不凌乱。洞窟两侧是诸佛菩萨和密宗传承祖师的汉白玉佛像,最里面是普贤王如来,而文殊菩萨、莲花生大士和法王如意宝像陈设在离洞口不远处。洞内,一盏盏供灯摇曳生辉,光亮相互接应,氤氲成一片光的柔波,映照着白色的哈达、彩色的经幡与鲜花。石壁潮湿润泽,虽是夏日但却凉爽得沁人心脾,棱角起伏处偶见夹杂的泥土,光洁平滑处则不断滴下甘露。洞的尽头有些隐隐的光亮,斜照在凹凸不平而又湿润的岩壁上,随视线而律动,好像夜幕远天闪闪的星光。这是凡夫俗子眼里的那罗延窟。而在没有分别的成就者看来,正如上师在开示中所说,“ 一个小小的微尘可能容纳无数的净土,这里就是文殊菩萨和金刚手菩萨等一万眷属常转法轮的地方 。”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那罗延窟的殊胜是超越语言表达的。
上师在洞窟左侧离洞口不远的佛像旁坐下,和随行出家僧众一起修法、安住并做文殊会供。上师和僧众们所修《文殊寂静修法传承祈祷文——信心妙药》和《文殊寂静修法仪轨——速赐加持》都是法王在那罗延窟于觉性界中无勤显现而撰著。《续规文殊寂静会供仪轨》是法王依文殊怙主上师(即麦彭仁波切)谛实语而撰著。这些仪轨都被收录在《显密念诵集》第二册。
一个简易的纸箱充当了上师摆放经文的桌子。汉白玉的佛像前面,端放着法王的照片,前面供着一个小小的白色朵玛、些许饮用矿泉水、几盏油灯和上师为法王金刚心特制的金盒。
上师手持铃杵,会供间偶打手印,极其柔和,温润优雅,透露出内在的沉静、祥和与力量。上师“语言清净,音声和美”,所以他念诵经文的声音非常好听,辽远而深邃。在会供中,上师曾长时间地安住。有时上师会从洞中石壁上取下些许潮润的泥土,放入自己嘴里,也分给随行僧众。
弟子们则依上师教言,在洞外念诵《普贤行愿品》,一边发愿,一边供灯。这时,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宝贝儿抱着很多酥油灯,跑到一个可以稍微避风的地方,认真地点起来。有师兄慈爱地问:“小师兄,你多大了啊?”他扬起小脑袋,自豪地说:“阿姨,我四岁了。”这是此次朝圣最小的随行弟子,虽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却对上师三宝具足信心。
那罗延窟外,峰峦叠翠,隐约一直绵延伸展到不着边际的远方,与天相接,与云相衔。清凉圣境,苍穹无垠,置身其间,恍然融入湛蓝深邃的虚空,有一种独立于世界尽头的苍茫旷达之感。
会供结束后,弟子们随上师一起来到窟外空旷之地。那里有若干红砖堆砌成垒,约有两米高,是上师天然的法座。上师端坐在八吉祥的伞下,僧众围绕在周围。蓝天白云下,朱红色的砖映衬在绿植遍野的山坡前,非常好看。曾经听说,1987年法王如意宝在五台山小黛螺顶传法时也是坐在一个石头堆砌起来的法座上。
![]()
希阿荣博上师带领弟子们在那罗延
|
![]()
会供结束后,希阿荣博上师为弟子们
|
上师开示,如是我闻:
“很多人提到过在白玛才旺法王祈请下,法王如意宝掘取的伏藏‘文殊菩萨身口意的灌顶’特别殊胜。大家应该知道,祈请的人白玛才旺法王是宁玛巴再弘时期最伟大的上师之一。今天在那罗延窟这样殊胜的地方,我给你们传授这个灌顶。
“那罗延窟是法王如意宝闭关14天,在光明境界中,取出《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的地方,非常殊胜。我最大的愿望是到这里来给大家传授法王境界之中流露出来的《文殊静修大圆满》的修法仪轨、灌顶和窍诀。但是这次时间不够,人也比较多,所以没有办法传。将来一定会传给大家。
“希阿慈诚、扎西旺修和土登在上海治疗,他们周围的个别人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因为这个缘起也一起来到五台山。还有达瓦嘉措活佛、刀登活佛、亚玛泽仁活佛也是连夜赶到了这里。我们能和他们一起发愿非常殊胜。
“成都的弟子们整理《显密念诵集》,校对排版特别辛苦,差不多两三个月的时间里都是晚上3点以后才休息。《显密念诵集》最主要的翻译是由希阿慈诚法师完成,我的传记很多也是他翻译的。我多次提起,希阿慈诚法师、扎西旺修、聪达喇嘛和土登,他们都是修行很好、戒律特别清净的修行人。有他们和我们一起共同发愿,特别殊胜。”
接下来,上师为弟子们传授文殊身语意灌顶。在进行到意灌顶时,上师感念法王对众生的恩德,一度哽咽,弟子们也无不泣下,随后观想眼前的“阿”字融入虚空并和上师一起安住。时间好像在这一刻凝固了,弟子们的内心充满了感动,感动中随上师一起安住。之后眼前的外境如梦幻般一一呈现,这时我们很难分清楚在作用的是上师的心还是自己的心。上师的心如此柔软慈悲。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在上师心中,法王如意宝是真正的佛。上师曾经教导我们说:“ 上师与弟子之间关键的是心灵相契,无伪的信心可以穿越时间、空间,而成就者的加持无所不在。当我们逐渐敞开心扉,学会恭敬而亲密地对待周围的一切,与己、与人、与世界不再频发冲突,我们会明白:这份单纯坦白是上师手把手教会我们的 。”
上师对法王无比的信心与甚深的敬爱之情贯穿朝圣始终,每一个弟子都为此深深感动。透过上师没有执著和分别的心的示现,我们感受和亲历这点点滴滴,领悟并学习如何敞开心扉,建立无伪的信心,真正“视上师为佛”。
上师接着开示道:
“《显密念诵集》在《喇荣课诵集》的基础上,从《法王如意宝全集》和《全知麦彭仁波切全集》中挑选了很多适合当代修行者的显密法要,含摄了上师、本尊、空行、护法的修法仪轨,也包含很多伏藏,例如:《莲师七品》《度母四种曼扎》等。其中也有代代手抄相传而尚未收录在《麦彭仁波切全集》二十七函中的《鲜花供》。而像《莲师的祈祷文》的系列则是从德格印经院木刻版直接翻译过来。此外,又增补了喇荣五明佛学院法会念诵的仪轨等内容,汇集成三册,以适合不同根机、意乐的修行者。《显密念诵集》整个收集、整理、翻译和校对的过程历时近3年,工作量很大,仅仅是校对就十几遍。经过了多个藏汉版本的对照和细致甄别,可以说,《显密念诵集》的内容都是精心挑选,且翻译得非常准确,一定能够弘扬到汉地和海外。弟子们请到《念诵集》的时候,一定要好好修持。
“希望弟子们真正能发愿以后一心一意地修持文殊菩萨,持诵文殊菩萨心咒。这样将来我们师徒有可能还会在这里聚会,有可能实现《文殊寂静修法大圆满——手中赐佛》的灌顶和窍诀传讲的愿望。
“缘起不可思议,1987年我来五台山时,和亚玛泽仁活佛在一起。现在他还很年轻,我却已经老了(笑声)。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到东台来。亚玛泽仁活佛我们几个人一起到了西台和中台,下山的时候我丢了帽子。当时我没有让大家去找,缘起很好,我一定会再来五台山朝圣。第二次来五台山由于冰雪覆盖也没到东台。这次来东台的愿望真正实现了。
“法王如意宝圆寂前两个多月,开极乐法会的时候,法王对我们说:‘一切都特别无常。我年纪大了,有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我的法衣、舍利等等都不能做佛塔,我是一个没有功德的人,做佛塔没有意义。’所以弟子们依法王如意宝教言,没有把法王的法衣和真身舍利做成佛塔。
“根据佛经的记载和莲师的授记,法王如意宝是真正的佛,有的说他是莲花生大士,有的说是文殊菩萨。不论如何,法王如意宝和佛是一体的,无二无别。因此,我一直想按照法门寺供奉佛指舍利的盒子的样子,做一个盒子来供奉法王如意宝留下的金刚心。法王如意宝的金刚心现在供奉在喇荣五明佛学院。这次我离开北京之前,这个心愿实现了。
“今天早上我在这个盒子里放了法王如意宝圆寂前给我的头发和指甲。法王如意宝荼毗后,除金刚舍利以外所有的灰烬,都被放到大海中了。荼毗仪式在大经堂屋顶上举行,有一点点灰漏进屋顶的裂缝中,前几年维修时发现裂缝里长出来许多舍利,今天也放了一些在这个盒子里了。法王一生撰写了很多大圆满的窍诀,而最终包含了大圆满前行和正行的修行窍诀总集是他在境界中流露出来的《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
那罗延窟,希阿荣博上师手捧舍利金盒为弟子们开示
“盒子的设计很特别,由发心的弟子们完成。四面分别是藏文的法王如意宝祈祷文、法王如意宝心咒、代表法王的大鹏金翅鸟以及代表极乐世界的莲花。法王如意宝一生弘法利生功德无量,最后融入到阿弥陀佛的心间。而我们通过祈祷法王和念诵法王如意宝的心咒,自己融入法王心间,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吉祥殊胜的缘起。一会儿我会用这个盒子给大家加持。
“今天有一位法师说,在我成佛时,你们将成为首批眷属,获得成就,这可能是很好的缘起。世间所有事情都是有缘起的,密法中非常重视缘起。我确实是一个没有什么功德的人,但是缘起非常重要。这次从北京出发时没有安排和大家一起走,但是因缘巧合,在高速路上我的车和弟子们的车相遇了。弟子们所有的车是黑色的,而我的车是白色的。相遇后白色车超过其他所有车跑在了最前面,这是很好的缘起,弟子在黑暗中遇见师父,和师父一起来到了文殊菩萨的刹土。
“在路上休息时,一个小男孩供养给我八吉祥的宝伞,这也是很好的缘起,这次朝圣一定会非常圆满,能够利益很多的众生。
“此外,差不多做了3年的《显密念诵集》即将完成,成都的弟子们把成书带到这里供养给我,缘起也非常殊胜。
“大家一定要在洞中好好发愿。如果有修密法的弟子,也可以在洞前修密法的仪轨。”
上师开示毕,弟子们无不生起信心、清净心与欢喜心。弟子们一边念诵文殊心咒,一边排队领受上师加持。每一个弟子都领到一颗殊胜的甘露丸。甘露丸是经过一亿遍观音心咒加持,由很多圣物制成。
上师就在天然的法座上念诵彻却、托噶和系解脱的偈颂,然后面对蔚蓝广袤无垠的虚空安住。湛蓝的虚空没有一丝云彩,此为修行大圆满的象征。连绵万里的青山在视野难以捕捉的辽远处与大地相接。旭日和风中,上师法相庄严,极具加持力。除了《文殊礼赞》外,我们再也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描述此时此刻的上师:“谁之智慧,离二障云,犹如净日极明朗;所有诸义,如实观故,胸中执持般若函。诸有于此,生死牢狱,无明暗覆苦所逼;众生海中,悲同一子,具足六十韵音语。如大雷震,烦恼睡起,业之铁索为解脱;无明暗除,苦之苗芽,尽皆为断挥宝剑。从本清净,究竟十地,功德身圆,佛子最胜体;百一十二,相好庄严,除我心暗,敬礼妙吉祥。”
在上师灌顶、开示和安住的整个过程中,文弱的希阿慈诚法师始终用他纤细的手臂稳稳地举着八吉祥伞,为上师遮蔽灼热的阳光。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他也随上师安住境界中,如如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