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夺得皇位以后,一切都很顺心,唯独有一件事使他放心不下,总觉得心里有个疙瘩,就是攻进南京城的时候,扑灭皇宫大火,并没有找到明惠帝的尸骸,不知明惠帝死了没有。京城里众说纷纭,有人说明惠帝根本没有跳火,在燕军进城时,趁着混乱逃走了;也有人说明惠帝现在已经做和尚了。明成祖一想到这件事心里就犯疑惑:万一明惠帝没死,在外面重新招罗人马,以朝廷的名义来讨伐他这个叛逆,该怎么办呢?他越想越害怕,为了弄个清楚,就派了几个亲信大臣到各地秘密查访,一查查了二三十年也没查到。后来,明成祖暗想明惠帝会不会逃到海外去呢?当时,我国的航海业在世界上是比较发达的。明成祖盘算,如果派人到海外去传扬我大明朝的国威,同洋人做点儿生意,顺便查访明惠帝的下落,不是一举两得吗?于是他决定派一支船队出使西洋各国。主意已定,人选问题又使明成祖费了一番脑筋。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最后想到跟随着他多年的宦官郑和是他的心腹,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郑和本来姓马,名叫马三保,是回族人,出生在云南。他的祖上都信伊斯兰教,还到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去朝过圣。他小时候,父亲经常向他讲述一些国外的事情,因此他对外国情况也多少了解一些。由于家里比较穷,父亲总想让他将来能过上好日子,又想不出什么好的门路,就让他进燕王府做了太监。郑和又机灵又能干,很得燕王欢心,燕王赐了他一个名字叫郑和,民间却仍把他叫作三保太监,人们多数在书上见到郑和的名字,久了,却把马三保的名字给忘了。
明成祖把出使西洋的任务交给了郑和。郑和于1405年6月带着一支船队出发了。船队共六十艘大船,船长四十四丈,合一百四十六米,宽十八丈,合六十米,当时世界上也少有这样的船,共有水手、技术人员、翻译、医生等二万七千八百多人。船队从苏州刘家河出发,经福建入海,浩浩荡荡,一路向南,扬帆而去。
郑和船队经台湾海峡,过南海,首先到达占城,以后又到爪哇、旧港、苏门答腊、马六甲、古里、锡兰等国家。郑和带着许多珠宝金银,每到一个国家,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给国王,然后赠送礼物,希望他们同大明朝进行友好往来。这些国家从未见过人那么多、船那么大的船队,又见他们对自己热情友好,并不是来威吓掠夺他们的,所以郑和到处受到热情接待。
郑和这次出使,直到第三年9月才回来。郑和回国的时候,各国国王也都纷纷派出使臣,还带着礼物跟他一道到大明朝来回访。郑和船队在出使西洋的航程中,多次遇到狂风巨浪,由于水手经验丰富,总算一路平安。最后回国经过旧港的时候,却遇到一件麻烦事。
旧港这个地方海盗出没,很不安全。海盗的总头子叫陈祖义,占据着一个海岛,笼络一帮海盗在这里占岛为王,专门抢劫过往商船的财物。他听说郑和的船队要打这里经过,船上有大批金银财宝,高兴得手舞足蹈。他同伙计们商量了一个策略,待郑和船队一到,表面上去迎接,瞅准机会,趁郑和不备的时候,一起动手,进行抢劫。
不料,陈祖义的这个诡计走漏了风声,被当地人施进卿知道了,他派人暗地里向郑和告了密。郑和哪里把几个小海盗放在眼里,凭着船上两万兵士,压也把海盗给压倒了,心想一定要利用这次机会,狠狠教训一下那些胡作非为的海盗。船队停靠旧港港口的时候,他叫各船散开,并命令船上兵士准备刀枪、火药,随时准备出击。
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海上没有一点儿风浪,陈祖义带着海盗乘坐十条小船驶向港口,想趁郑和不备发动突然袭击。其实,陈祖义的行动早在郑和的监视之中,待他们进了包围圈之后,才命令攻击。只听郑和的坐船上轰隆一声炮响,本来散开的船,很快围拢过来,把陈祖义的贼船团团围住。郑和船上兵多势众,而且早有了准备,海盗等于笼中之鸟,败得一塌糊涂。陈祖义想逃无路,只得乖乖当了俘虏。郑和命人把陈祖义捆绑起来,押回中国。
到了京城,郑和把陈祖义交给明成祖处置。各国使臣拜见了明成祖,送上礼物,要求友好往来。明成祖接见郑和时,夸奖他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高兴得不得了。
这次郑和出使,没能查到明惠帝任何线索,明成祖确信明惠帝是死了,不需要再去查寻。但与外国交往,一方面能提高明朝的威望,另一方面又可以同外国做做生意,很有好处。因此,明成祖认为继续同外国交往很有必要,接着又一次派郑和出使西洋。郑和前后一共出使西洋七次,历史上称“郑和七次下西洋”,共与三十多个国家结成友好往来,最后一次,也是最远一次到达非洲的木骨都索,为我国的航海事业和对外友好往来开创了新纪元。
在郑和第六次出使归来的时候,明成祖得病死了,他的儿子朱高炽即位,就是明仁宗。不到一年,明仁宗也死了,继承皇位的是八九岁的孩子明宣宗朱瞻基,祖母徐太后和三个大臣辅政。郑和七次下西洋后,大臣们认为,花费太大,国家承担不起,于是出使的事情就中断了,航海事业也就此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