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被除掉以后,又发生了董卓的部下李篋、郭汜的兵乱,动荡了好多年都不得安稳,直到曹操进京,当了丞相之后,在曹操的精心治理下,国家才慢慢地安定下来。东汉到后期的时候,政治很腐败,曹操当丞相期间,对朝廷多年遗留下来的老毛病进行大力整顿,大小事情都要经过曹操同意,才能决定下来。这样时间一长,从汉献帝到一般大臣,都认为曹操太霸道了,公开或者暗地里反对曹操。曹操也毫不客气,对那些反对他的人给予全力打击,有的降职,有的甚至判刑、杀头。汉献帝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着没意思,要想办法除掉曹操。
汉献帝在朝臣中摸底,看谁能担负起除掉曹操的任务。想来想去,只有车骑将军董承,既是皇亲国戚(董承的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又是官位很高的大臣。他想把董承找进皇宫中商量,又怕太引人注意,会泄露秘密,便把自己的诏书写在一条绢布上,让董承的女儿董贵人把诏书缝在玉带中赐给董承,并对董承做出种种暗示。
董承回家以后,仔细检查玉带,发现了皇帝的诏书,便和自己的几个好朋友吴子兰、王子服、种辑等人谋划怎样除掉曹操,他们觉得刘备是人才,便拉刘备一同加入行动。
刘备当时在京城住着,知道曹操权势很大,不容易谋杀,想找借口离开京城,等出去以后再想办法。正巧,袁绍的弟弟袁术领兵到青州去,刘备主动向曹操请求,去堵击袁术。曹操拨了一支兵马,让刘备率领去打袁术,刘备乘机离开京城,发展自己的势力去了。
公元200年,董承送信给刘备,让刘备在徐州准备发兵攻曹操,自己和吴子兰、王子服、种辑等人在京城做内应,除掉曹操。董承和刘备两下里书信来来往往,被曹操发现,立即派兵把董承、吴子兰、王子服、种辑等人捉起来,全部处死。
曹操清除了内部的隐患后,想起了刘备,觉得刘备将来会是个最大的对手,一定要趁他势力不够大时消灭掉,否则会后悔一辈子的。曹操的谋士们提出不同意见,害怕在攻刘备时袁绍会乘机袭击后方,要谨慎一点儿才是。祭酒(官名)郭嘉支持曹操的意见,郭嘉认为,刘备现在力量不强,打刘备很容易。而袁绍这个人性格软弱多虑,办事不果断,他要先观望一下才会决定出不出兵,等他下定决心出兵,我们早已消灭了刘备,结束战斗了。当时,刘备在徐州驻扎,听说曹操领大兵来攻击自己,知道不是对手,早早地丢掉徐州,投奔袁绍去了。
当曹操攻徐州时,袁绍的谋士们建议袁绍乘机去袭击曹操的后方,袁绍一直犹豫着不肯行动,直到刘备失败逃走时,袁绍才醒悟过来,但已经来不及了。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在官渡和袁绍大战一场,打败了袁绍,乘胜平定了河北一带。汉献帝给曹操不断加封,直到当了魏王。
从董承谋杀曹操不成被处死以后,汉献帝和伏皇后更加不安起来,伏皇后给自己的父亲伏完写信,在信中数说曹操怎样专权,要求父亲看准机会,帮助皇帝除掉曹操。伏完是个比较淡泊的人,不愿为这些名利事情去争夺,便把伏皇后这封信收藏起来,根本没准备去实行,到曹操当了魏公时,伏完已经去世了。伏完家的佣人发现了皇后的书信,将信送到曹操手里,曹操立即起身进入皇宫,逼汉献帝废了伏皇后,立自己的女儿为皇后。
曹操为整顿东汉末年的国家政治,做了许多事情,立下了许多功劳,可皇帝还嫌他专横,几次想害他,这是不公平的。过去许多戏剧作品中又常常把曹操写成又奸又恶的坏人,这也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