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当政以后,由于他不会治国,国力一天比一天衰弱,魏惠王也感到要是长期这样下去,不但不能成就霸业,而且有可能丢了老祖宗的江山。当时诸侯各国都在到处网罗人才,惠王觉得没有其他路可走,要使得国家富强,也只好这样,没有商鞅式的人才,是无法称霸诸侯的。
于是,他就在天下广招贤才。有一个魏国人叫庞涓(juān),听到这一消息,就想去试试。但是他心里也有点儿不安,于是就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孙膑(bìng)商量。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他本来是齐国人,后来经过庞涓的介绍,来到魏国求学,他俩都跟一位名叫鬼谷子的人学习军事。鬼谷子隐居在鬼谷这个地方,就以这个地名而自号。
当时诸侯中都传鬼谷子是一个神人,说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两个人投到他的门下学习,自然大有长进。而且,孙膑还有他家祖传的《孙子兵法》,又从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庞涓向孙膑说明了情况,孙膑对他的主意很赞成。庞涓听他这么一说,也坚定了信心,第二天他就准备好要出发了。临行前,他来向孙膑告别,商定要是他在魏国混得不错,也将孙膑介绍过去。这句话说到了孙膑的心坎里,因为和好朋友在一起,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庞涓见到了魏惠王,向他说明了自己用兵、治国的方法,魏惠王一听果然不同凡响,就封他为大将军,并兼任军师。他果然有不凡的表现,出兵去攻打一些小国家,都取得了胜利。魏惠王一高兴,又给他加了官。
有一天,墨子的一个学生叫作禽滑釐(lí),去见孙膑。他们俩也是好朋友,禽滑釐就问他自己有这么大的本事,为什么不出去做点儿事。孙膑说:“我的好朋友庞涓在魏国做官,他答应要是顺利,就把我推荐上去。”
禽滑釐就感到很奇怪,庞涓不是已经当上大将军了,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推荐他?这里面一定有什么文章。他就对孙膑说:“你等着,我正要到魏都去办事,顺便帮你打听打听。”
禽滑釐来到了魏都,知道现在庞涓的派头可大了,一副傲慢的样子,哪里还会把孙膑放在眼里,他心里感到很不舒服,就自己直接去见魏惠王,向他推荐孙膑。魏惠王说:“你说他好,难道他还能比我的庞将军好吗?”
禽滑釐哈哈大笑道:“你眼里恐怕就一个庞将军了。这位孙膑哪是你们的庞将军所能比的,孙膑得到祖先的兵法,真是用兵如神啊!”
魏惠王就把庞涓找来,问他为什么不引荐他的朋友孙膑。庞涓一听,脸马上红了,知道一定是有人在后面说了孙膑的事。他本来觉得孙膑比自己能干,担心他来了,魏惠王会轻视自己的,出于嫉妒,就把这事按下不提。这下魏惠王提出来了,还有什么办法,只好如实说了。魏惠王责备了他一通,叫他赶快写信让孙膑快来。
孙膑收到了朋友的信,自然非常高兴,就来到了魏都,见到了朋友,道不尽的谢意。魏惠王要封他为副统帅,庞涓就在背后说:“哪有我们师兄弟俩同掌军权的。”魏惠王一听,也觉得有理,就给孙膑封了个较低的官。
自打孙膑来了后,庞涓的心里就很不好受,他生怕孙膑会抢了他的功劳。而孙膑一点儿也不知道庞涓的心思,每当魏惠王向他征求意见时,他总是如实说来,说得魏惠王连连点头。这样,庞涓渐渐由嫉妒变成了忌恨,一定要除掉孙膑这个影响自己前途的人。
庞涓虽然有本事,但是是个小人,小人只会干小人的事。庞涓对孙膑的笔迹很熟悉,他便设下一个圈套,模仿孙膑的笔迹写一封信给齐王,说是他在魏国干得不愉快,惠王是个大草包,等等。
这封信被拿到魏惠王那里,魏惠王看了,气得脸色铁青。庞涓说:“孙膑这人是有本事,但是他就是跟我们魏国不贴心,要是他到了齐国,将来一定是我们魏国的大患,不如现在就把他杀了。”
魏惠王觉得这样也不好,刚刚请了他来,他又这么有本事,如果把他杀了,以后还有谁敢来,就没有同意。庞涓说:“这也好,我来劝劝他,他要是愿意留下,就证明他没有二心,要是他一定要走,那事情就不妙了,大王到时再发落。”魏惠王就同意了。
他到了孙膑这里又说了另外一套话,编造出孙膑家里的哥哥有事,让他回去一趟的谎言来骗他。孙膑说:“要是哥哥有事,我是要回去的,我就怕大王不同意。”庞涓说:“你跟大王请个假,我再给你说说。”
就这样庞涓又拿着孙膑的请假条来见魏惠王。魏惠王大怒,这人果然有另投他国之心,就叫人把他捆起来,交给庞涓发落。
庞涓一看到孙膑的样子,就大叫道:“这真是天大的冤枉,我一定到大王跟前给你说说。”
他煞有介事地走到了外面转悠了一圈子,又回到了孙膑这儿,说道:“大王一定要把你杀了,我在他面前反复恳求,他才答应饶你的性命,但是要按魏国的法令,在你的脸上刺上字,剜掉你的膝盖骨。”
孙膑对他感激涕零,心想,有了这样一个朋友,就是死了,心里也是安的。
孙膑受过刑之后,庞涓假惺惺地把他接回了自己的家,给他治疗,亲自送饭给他吃。一个多月后,孙膑的伤痊愈了,但是他的脸上留下了耻辱的永久印记,他的腿已经完全不能走路了,他成了一个残废人。
庞涓害了孙膑,心里还觉得不满足,他朝思暮想,就想得到孙膑家祖传的《孙子兵法》。庞涓想,只有得到了《孙子兵法》,我也许才能真正超过他。就想趁这个机会,看孙膑是不是能把它交出来。
一天,他向残废了的孙膑提出了这件事,孙膑说:“师弟的救命之恩,我没齿难忘,这点儿小事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我身边确实没有这本书。但是不要紧,我都能记得,你拿东西来,我给你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