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升大二的小Q就未来规划找我交流。小Q是一个工科学生,成绩在年级中上,努力一下也可能保研,但他一直喜欢码文字,有了转行的想法。到底是出国、就业还是读研呢?到底是继续工科还是转向喜爱的文科呢?和一般同学的“没有目标”不一样,小Q的迷茫在于“未知的选择太多”。
“为什么大学会这么迷茫呢?”小Q满脸纠结地问。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大部分同学在大一、大二期间不知道自己将来的规划,也有很多大三、大四的同学仍处于混沌中。
其实这个问题,我几乎跟每届同学都有探讨。为什么大学生会如此迷茫呢?因为大学跟高中太不相同了: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更多的自由分配时间;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人而异、不再单一而纯粹的既定目标。正是如此,大多数同学失去了明确的人生目标与清晰的人生规划,一时之间无所适从。
我们大多数同学自小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上好大学,几乎没有分歧。那么,进入大学之后呢?未来似乎变得有无限可能,每个人都有各种选择和广阔的前景。但是这纷繁的种种,满是机会,也是诱惑,有欣喜,也会让人手足无措。
当然,如果像小Q这样选择太多,觉得自己都感兴趣、都能行,每个都想去尝试,那也会因目标分散、精力不足而饱受困扰。因此,进行各种尝试与准备、确定合适的目标是要循序渐进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这个过程其实是大学期间始终要思考、终究要面对的必修课。
在这里,我对小Q等同学的建议是:
第一,学好本专业课程,任何时候都不要荒废学业。在目标不能马上确定的时候该怎么办?很简单,好好学习。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曾对学生说过:“在你还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的时候,也不要荒废学业。”施一公现在是世界顶级的结构生物学专家,但是大学时候的他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专业课程也听不太懂。所幸的是他一直没有放弃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他出国深造,成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等真正进入生命科学领域后,他才发现自己对这个学科的兴趣。他曾说:“如果我以前因为没有兴趣而荒废学业的话,我想,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找到自己的兴趣了。”所以,在没有确定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前,一定不能荒废自己的学业!
第二,有了兴趣和目标,一定要花时间去尝试和实践。小Q说想转向文学传播方向,那他对于这个行业到底了解多少呢?说实话,每年转专业期间很多同学都蠢蠢欲动,但是一些同学转了之后就后悔了。因为很多学科都是在未知的前提下被美化了,转完之后才发现和自己的预期完全不一样。其实细究起来,每个学科都不容易,深入学习时都会有枯燥的内容、需要努力思考的问题,乃至让人费解的难题与瓶颈。与其自我烦恼与困扰,不如去深入了解。所以我建议小Q去旁听一些传播学的课程,可以和那边的老师、学姐学长交流。假期如果有时间也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实习,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学习一个“二专”。在确定自己真正喜爱的行业之后,再结合该行业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决定毕业后是直接就业、国内升学还是出国留学,最后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路径规划并付诸行动。正如我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希望小Q任何时候的决定都不是基于想象与冲动,而是在充分了解、调查的基础上做出的。
大学美好而短暂,对于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可以迷茫,但不能放弃;我们可以有紧迫感,但不要过分焦虑;我们要充分实践,而不能一味臆测空想。如果没有目标和兴趣,那就努力去发掘、去培养;如果目标太多、兴趣太广,那就勇敢地尝试,深入地调研,大胆地排除,直到找到自己愿意与之相伴、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