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罗素哲学的形成

罗素哲学基本形成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和20世纪的最初十年。它的形成包含了两个正相反对的过程:一方面,罗素要从传统哲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罗素要创造性地建立自己的新哲学体系。

罗素从1890年起升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他先是专攻数学,从第三年起专攻哲学。当时的英国哲学界,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据罗素说,他一开始学习和研究哲学,就陷入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哲学的圈套,黑格尔的辩证法有很大的迷惑力,强烈地吸引着罗素。

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黑格尔的哲学就已在欧洲大陆占优势。黑格尔死后,他的学派分裂成两派。其中的青年黑格尔左派,后来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另一派则形成了19世纪下半叶的新黑格尔主义(Neo-Hegelism)。新黑格尔主义和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康德主义(Neo-Kantianism)一起,把德国古典哲学追求体系化的作风吹遍欧洲各国。在英国,新黑格尔主义以托马斯·格林(Thomas Hill Green, 1836—1882)、鲍桑葵(Bernard Basanquet, 1848—1923)、赫伯特(Francis Herbert, 1846—1924)和麦克塔格特(John Ellis McTaggart, 1866—1925)为代表。格林等人把黑格尔的著作系统地介绍到英国来,并结合英国哲学的传统创建一支在英国各大学和学术界中深有影响的英国式的新黑格尔主义。罗素说:

黑格尔认为宇宙是一个密切联合的统一体。事实上,他的宇宙是像胶体那样的东西,只要你碰到它的一部分,整个东西都会垮下去,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不像是胶体物,因为它无法分割成各个部分。根据黑格尔本人的看法,分割成各个部分的外表不过是一种幻觉,唯一的真实是“绝对 ”—— 这是他给上帝所取的代名词。在他的哲学中,我一度找到了安慰。当他的哲学被他的一些英国信徒,尤其是麦克塔格特(他是我当时的密友之一)呈献给我时,黑格尔哲学似乎既迷人又有高度的可论证性。

但是,黑格尔哲学的上述体系,很快就遭到罗素的否定。如前所述,罗素从幼年起,就受到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特别是穆勒哲学的影响,再加上他本人对数学有深厚的感情,他越加觉得黑格尔讲的那一套同他本人所经验到的和数学所证明的不一样。

罗素很生动地描述了他自己从黑格尔哲学反叛的过程。黑格尔哲学给人提供的是一幅关于世界的模糊的(尽管是完整的)图画,就像在英国伦敦的大雾中,我们看到远处那模糊的汽车影子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雾中确实首先看到一辆巴士的模糊的黑影。当巴士向你驶来,你才逐渐察觉出那是一辆载着乘客的车子。但是,在黑格尔看来,你首先看到的模糊的车影,反而比你后来近看的清晰的汽车更正确、更真实。罗素认为,这显然是一种经主观分析而得出的错误认识,罗素说:“他这种观点非常不合我的胃口。”罗素所喜欢的是什么呢?如前所述,他喜欢那些精确无误的事物,就像最早的希腊哲学家泰勒斯(Thales of Miletus, 624—546BC)喜欢那具有鲜明的轮廓的希腊山水一样。

罗素感到惊讶的是黑格尔等人的那种颠倒事实的概念竟然会得到这么多自称是哲学家的人们的崇奉。在他看来,黑格尔的哲学“事实上不过是传统信仰的翻版,里面有不少是在玩弄诡辩的把戏。”

罗素对黑格尔哲学的反叛过程,就是他创立新的哲学体系的过程。他越是怀疑黑格尔哲学的真理价值,越觉得必须使哲学建立在数学的精确论证的基础上。

当罗素放弃德国哲学之际,他同时也吸收了德国数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在研究数学原理方面的成果。罗素认为,他们在这方面的成果比哲学方面的成果更大。罗素以极大的兴趣阅读和研究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Karl Weierstrass, 1815—1897)和戴德金(Richard Dedekind)的作品。他们俩把自从莱布尼兹以来一直妨碍着数学基础发展的大量形而上学的屏障都排除掉,使数学更加充满着辩证法的活力。此外,对罗素的新的哲学思想的形成起更大作用的是乔治·康托尔(George Cantor, 1845—1918)。康托尔在他的划时代的著作中,把“无穷大”的问题,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给罗素很大的启发。到了20世纪初,正当罗素集中精力探索他的新的哲学体系的时候,另一位德国哲学家弗雷格(Gottlob Frege, 1848—1925)和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Giuseppe Peano, 1858—1932)的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罗素的新的哲学体系——逻辑原子论哲学(The Philosophy of Logical Atomism)的建成。弗雷格的主要著作《概念性》( Begriffsschrift , 1879)、《算术基础》( Die Grundlagen der Arithmetik , 1884)和他的两卷本的大部头著作《算术基本原则》( Die Grund setze der Arithmetik, 1893;1903),像阳光雨露一样,一下子使罗素清醒过来。罗素在1897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几何学基础》( Foundation of Geometry , 1897)之后,接着在1903年就写出了《数学原理》(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 )。然后,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内,在弗列格等人的上述著作的影响下,与他的老师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1947)一起写出了《数学原论》( Principia Mathematica )。这本书成为他的数理逻辑和逻辑原子论的理论基础。《数学原论》的完成标志着罗素哲学已经基本形成自己的体系。从此,他的声誉不仅传遍英国哲学界,而且,也飘过英伦海峡和大西洋,传遍整个欧洲和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罗素的逻辑原子论形成的过程中,罗素的朋友G. E.摩尔(George Edward Moore, 1873—1958)始终都同罗素有密切的思想联系。

罗素在形成自己的逻辑原子论哲学的同时,同G. E.摩尔一样,很重视“分析”(Analysis)在哲学中的功用。所以,人们往往也把罗素的逻辑原子论同摩尔的哲学一起归入“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的范畴之中。但所谓“分析”,主要是指一种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如果从本质上讲,罗素和摩尔的哲学都是要强调:物体世界并不是像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和黑格尔(G. W. F. Hegel, 1770—1831)所说的那种依赖于主观意识或绝对精神的东西,而是独立于经验而存在。下面,我们将要看到,随着罗素的哲学体系的完成,他进一步论证了在我们之外的物质世界是独立于经验的“实在物”(real being)。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罗素和摩尔以及在他们之后的布罗德(Charlie Dunbar Broad, 1887—1971)所构成的新的哲学流派,被称为“实在论”(realism)。 HvkGNERyRoiKMBqa+u8atkG89T6ygjM9x4wERKP4K9HSwz/Gc0DiD90dmLv1HDA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