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秘岛》的初次相遇,始于儿时就读小学的图书馆里——为了便于孩子们阅读,世界名著的缩写本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八九岁的孩子正是好奇心旺盛的时候,读罢《神秘岛》,我又如饥似渴地补上三部曲的前两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整个暑假都沉浸在凡尔纳所描绘的奇幻世界中而欲罢不能。自此,儒勒·凡尔纳这个法国人名字便深深印在了记忆深处。
人生之美妙,一如儒勒·凡尔纳笔下世界之峰回路转。十几年后的今日,自己竟有幸成为《神秘岛》复译本的译者。激动、感慨,却又忐忑不安、诚惶诚恐,翻开法语原著,从头细细品味。有人说,《西游记》老少咸宜,不同年龄的人能读出不同内涵。那么我想,《神秘岛》也是这样一部经典:如果说童年时“牛饮”般的阅读只是聚焦于跌宕起伏的荒岛生存故事,少年时则会专注于书中的自然生物、地理化学等科学知识的魅力,而今日再次品读,人物、情节早已了然于胸,无论是阅读体验、情感代入都是一次全新的感觉。
一九八七年,儒勒·凡尔纳的《神秘岛》以小说连载的形式与大众见面。时值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成立初期,人文主义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便由此在凡尔纳笔下生花。
史密斯、史佩莱、纳布、潘克洛夫和赫伯特,他们是美利坚土地上南北之争中的勇士,是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向往的学士。三天三夜的风暴将他们带至大西洋上的一粒孤岛。五个人,三年间,坎肩上的一粒麦变成了无垠麦田,粗糙原始的矿石变成了陶铁铜器,他们成了一岛之主,创建了自己的现代家园。“凡祈求的,必得到,凡寻找的,必寻见。”这是合上书后,留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一句话。史密斯随手翻开的马太福音,是偶然,也是必然。这五人在岛上探索、劳作、拼搏、坚持,用尽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与命运抗衡,这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也应该成为今日社会中我们信奉的信条。在复译过程中,译者数次为这些人生勇士的拼搏精神所深深感动,也再次理解为何很多青少年在提及尼摩船长时崇拜之情溢于言表,自己的微信名称一直维持尼摩而数年不变。在译者看来,这是一种永恒的情怀!
感谢命运眷顾,使自己成为研习法语多年的工作者与译者,复译凡尔纳作品的过程,尽管因心怀敬畏而时时如履薄冰,但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心灵修行与铸造定力的过程,面对困境永不言败,翻译完毕后自觉精神境界也得到一定升华。作为科幻大师“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神秘岛》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及《海底两万里》中的揪心人物的结局进行了“大揭秘”。还记得那个曾经残忍狡猾的匪首艾尔通吗?多年之后,主动要求被流放孤岛的他将何去何从?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是否会记得那个承诺,前来找寻艾尔通?还记得那只“独角鲸”大怪物和它神秘的主人尼摩船长吗?沉寂许久,他们又将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尹明明 甄权铨
二〇一七年五月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