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冶长篇第五

共二十八则

(主要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5·1 子谓公冶长 ,“可妻 也。虽在缧绁 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 妻之。

◎译文

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曾被关在监狱之中,但不是他的罪过”。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注释

①公冶长,又称公冶氏,名为长,字为子长、子为芝。春秋时鲁国人,今山东诸城贾悦镇近贤村人。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

②妻,以……为妻,嫁给。

③缧,léi,引申为捆绑,拘禁。绁,xi è,拴,绳索,系牲口的缰绳。缧绁,拴罪人的绳索,这里指代监狱。

④子,儿女,此处指的是女儿。

5·2 子谓南容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

孔子说南容,“国家政治清明时,(有官做)不会被废弃;国家政治黑暗时,也不致被刑罚”。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

◎注释

①南容,即南宫适,字子容,孔子的学生。

②兄之子,孔子之兄叫孟皮,见《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引《家语》。这时孟皮应该已死,所以孔子替他女儿主婚。

5·3 子谓子贱 ,“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译文

孔子评论宓子贱道:“这个人是君子呀!鲁国要是没有君子的话,那这个人何以有如此德行呢?”

◎注释

①子贱(前521或502—前445),即宓不齐,字子贱,孔子的学生。汉族,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是宋国人)。他注意修养,有君子之德,《公冶长》载孔子称赞他为“君子哉若人”。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 也。”

◎译文

子贡问道:“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道:“你,好似一个器皿。”子贡道:“什么器皿?”孔子道:“宗庙里盛黍稷的瑚琏。”

◎注释

①瑚琏,hú niǎn,即簠簋fǔ guǐ,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相当尊贵。方形的叫簠,圆形的叫簋。

5·5 或曰:“雍 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 ,屡憎于人。不知其仁 ,焉用佞!”

◎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却没有口才。”孔子道:“何必要口才呢?伶牙俐齿地和人家争辩,往往被人厌恶。你不知仁(不要紧),但也不要用口才来衡量人!”

◎注释

①雍,孔子学生冉雍(前522—?),字仲弓。华夏族,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少昊之裔,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

②佞,nìng,能言善说,有口才。

③给,足也。“口给”犹如后来所说言词不穷,辩才无碍。

④不知其仁,孔子说不知,并非真的不知,只是否定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说冉雍还未能达到“仁”的水平。

5·6 子使漆雕开 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译文

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他答道:“我对这个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注释

①漆雕开(公元前540-前489),字子开,又字子若,又说作子修。汉族,东周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漆雕氏之儒的创始人,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②吾斯之未能信,“吾未能信斯”的倒装形式,“之”是用于倒装的词。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 浮于海。从 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

◎译文

孔子道:“主张行不通了,我想坐个木簰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是高兴。孔子说:“仲由这个人太好勇敢了,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注释

①桴,fú,古代把竹子或者木头编成簰,当作船用,大的叫筏,小的叫桴,也就是现在的木簰。

②从,动词,跟随。

③材,同“哉”,古时有些通用。

④春秋时期,没有高明的国君任用孔子施行仁政,所以孔子感慨。子路勇武过人,忠义之士,故能临险不避,所以孔子认为弟子中和自己一样勇猛的人,肯定是子路。子路听了,以为孔子没挑别人,单单选了自己随夫子出海,就很高兴。这说明他只知道勇往直前,而不会审时度势,不经思考就做决定。孔子教导子路的话,说明孔子虽然也有心灰意冷的时候,但是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不会遁世以求自保。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 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 ,百乘之家 ,可使为之宰 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 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问子路有没有仁德。孔子道:“不知道。”他又问。孔子道:“仲由啊,如果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负责兵役和军政的工作。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不知道。”

孟武伯继续问:“冉求又怎么样呢?”孔子道:“冉求啊,千户人口的私邑,可以让他当县长;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可以让他当总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不知道。”

“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道:“公西赤啊,穿着礼服,立于朝廷之中,可以让他接待外来使者,办理交涉事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不知道。”

◎注释

①赋,兵赋,古代的兵役制度。这里应该也包括军政工作。

②邑,古代庶民聚居之所,有些地方有部分田地。《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云:“凡邑,有宗庙先王之主曰都,无曰邑。”又《公羊传》桓公元年云:“田多邑少称田,邑多田少称邑。”

③家,古代的卿大夫由国家分封土地,卿大夫派人治理,并且收取当地租税,这地方便叫采地或者采邑。

④宰,古代一县的县长,或大夫家的总管,均叫作“宰”。所以“原思为之宰”的宰为“总管”,而“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的“宰”是“县长”。

⑤宾客,二者本非一词。一般贵客为宾,天子诸侯的客人也叫宾;一般客人叫客。这里则把“宾客”合为一词了。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 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 女弗如也。”

◎译文

孔子对子贡道:“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子贡答道:“我怎敢和回相比?他呀,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而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道:“我同意你的话,连我也比不上他。”

◎注释

①愈,较好。

②望,比。

③与,动词,同意、赞同。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 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没法雕刻,粪土似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么,不值得责备呀。”又说:“最初,我对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而现在,我对别人,听到他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从宰予的事件以后,我改变了态度。”

◎注释

①柯,wū,泥工抹墙的工具叫柯,把墙壁抹平也叫柯。此处意译为“粉刷”。

②何诛,责备什么呢。此处为意译。

③子曰之后的话虽然也是针对“宰予昼寝”说的,却是孔子在其他场合说的,所以又加上“子曰”二字以示区别。古人有这种修辞条例,可参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二“一人之辞而加曰字例”,曾有详细阐述。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译文

孔子道:“我没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答道:“申枨就是这样的人。”孔子道:“申枨啊,他欲望太多,哪能做到刚毅不屈?”

◎注释

①枨,chéng,同“党”。《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申党,古音“党”“枨”相近,“申枨”就是“申党”。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 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

子贡道:“我不想别人欺侮我,我也不想欺侮别人。”孔子说:“赐啊,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注释

①加,驾凌,凌辱。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 与天道 ,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

子贡说:“老师关于文献方面的学问,我们听得到;老师关于天性和天道的言论,我们听不到。”

◎注释

①文章,指有关古代文献的学问。在《论语》中,包括诗、书、史、礼等等。

②性,人的本性。古代没有现今的阶级观念,因而是指人的自然的性。对此,孟子、荀子都有所主张,孔子曾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③天道,古代一般是指自然和人类社会吉凶祸福的关系。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说:《左传》昭公十八年郑国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是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吉凶有必然关系的否认。而昭公二十六年晏婴云:“天道不謟。”虽然是用人类的美德来衡量自然之神,反对禳灾,也是对当时迷信习惯的破除。这两人都为孔子所称道。孔子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不知道是否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5·14 子路有闻 ,未之能行 ,唯恐有闻

◎译文

子路很有名望。而没有做到的,只怕也有声望。

◎注释

①有闻,指很有名气,闻达于诸侯。

②未之能行,还没有做到的。

③唯恐有闻,只怕有名声。

④传统译注认为:子路听到一种说法,而未能施行时,唯恐又听到另一种说法。此种说法大略有误,若子路处事如此没有头脑,只怕难列贤弟子中。且子路之所以声名显赫,是因为他是在真心做事,做出成就自然会有声望。一些人总是求名,往往适得其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不立自立,不达自达,一些本不属于自己的名声,也会强加于已。当然,也有些人“未之能行也,唯恐有闻”,也有的人“未之能行也,唯恐不闻”。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 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文’呢?”孔子道:“他聪敏灵活,爱好学习,又不耻下问,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据说孔文子死于鲁哀公十五年,或在此稍前一段时间。

5·16 子谓子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具备君子的四种道德:自己行为庄重,侍奉君主恭敬,养护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乎法度。”

◎注释

①子产,即公孙侨,字子产,郑穆公之孙,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在郑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二十二年。其时,晋楚两国争强,战争不息,郑国地处要冲,而子产却能周旋于这两大强国之间,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保全国家,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甚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

5·17 子曰:“晏平仲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

◎译文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朋友,相交越久,别人对他越发恭敬。”

◎注释

①晏平仲(公元前578年—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号“平”,夷维(今山东省莱州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②久而敬之,《魏著作郎韩显宗墓志》中“善与人交,人亦久而敬焉”,与其他版本《论语》作“久而人敬之”者义同。“之”字,指晏平仲自己。

5·18 子曰:“臧文仲 居蔡 ,山节藻棁 ,何如其知也?”

◎译文

孔子说:“藏文仲收藏占卜用的大龟,并把它们供养在豪华的屋子里,这人聪明吗?”

◎注释

①臧文仲(?—公元前617年),姬姓,臧氏,名辰。臧哀伯次子,谥文,故死后又称臧文仲。春秋时鲁大夫,世袭司寇,执礼以护公室。

②居,收藏。蔡,大龟,用于占卜。《淮南子·说山训》中云:“大蔡神龟,出于沟壑。”古代人迷信卜筮,卜卦用龟,筮用蓍草。认为龟越大,卜卦越灵。

③节,柱上斗拱。山节,在房屋的柱头斗拱上雕刻山水。棁,zhuō,梁上短柱。藻棁,在梁上的短柱上雕刻水草。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 三仕 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 ;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 ,陈文子 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译文

子张问道:“楚国的子文三次担任令尹之职,并未喜形于色;三次被罢免,脸上也没有怨恨的神色。每次临走前,一定会把自己的政令全都告诉接任者。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可以算是尽忠于国家了。”子张道:“算不算仁呢?”孔子道:“他还没明白什么是仁,又怎么能称得上仁呢?”

子张又问:“崔杼无理地杀掉齐庄公,陈文子舍弃了四十匹马,离开齐国。到了一个国家,说道:‘这里的执政者同崔子差不多。’于是离开。到了另一国,又说道:‘这里的执政者同崔子差不多。’于是又离开。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很清白。”子张道:“算不算仁呢?”孔子道:“他还没明白什么是仁,又怎么能称得上仁呢?”

◎注释

①尹子文,若敖族人,斗氏,名豰於菟,字子文。据《左传》,子文于鲁庄公三十年开始做令尹(楚国的宰相),到僖公二十三年让位给子玉,中间足有二十八年,应有数次被罢免又起复。《国语·楚语》中云:“昔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也可佐证。

②三仕,与下文“三已”的“三”不一定是实数,可能只是表示次数之多。

③未知,和上文第五章“不知其仁”,第八章“不知也”的“不知”相同,不是真的“不知”,只是否定的另一方式。

④如前文所述,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不该得到的或不是通过正常渠道得来的不能苟且,反之应该去争取的,可以利用正常渠道争取的也不应偷生。令尹子文只是尽忠,却没去争取应得的正当利益,不考虑自己若将相位拱手让于小人,将给国家、社会、人民带来多大的灾难,不懂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因此孔子说他“未知,焉得仁。”当然,孔子对其做法还是给予肯定,认为他算得上是一个忠臣。

⑤崔子弑齐君,事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崔子,齐国的大夫崔杼。齐君,齐庄公,名光。古代下位者杀掉上位者叫做弑。

⑥陈文子,也是齐国的大夫,名须无。《左传》没有记载他离开的事,却记载了他以后在齐国的行为,可能是一度离开,最终又回到本国。

⑦崔文子虽然清高,却距仁甚远。士人往往识见中肯,批评深刻,却很难身体力行。乱世大多只顾自己,只是避乱、避祸、避世而已,不符合孔子见危授命、见义勇为的“仁”的精神。

5·20 季文子 三思 而后行。子闻之,曰:“再 。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闻后,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

◎注释

①季文子(?—公元前568年),鲁国的大夫季孙行父,历仕鲁国文公、宣公等数代。孔子生于寰公二十二年,文子死于襄公五年。孔子说这话的时候,文子已经过世很久了。

②三思,其中的“三”字非实指,而是指多次。

③再,后面省去了动词“思”字。唐《石经》作“再思”。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却说季文子太过呢?宦懋庸《论语稽》中云,“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云云。依《左传》所载文子先后行事,即明白孔子所言之理。

5·21 子曰:“宁武子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在国家太平时节,就聪明;在国家混乱时,就装傻。他那聪明,别人学得来;那装傻的本事,别人就赶不上了。”

◎注释

①宁武子,卫国的大夫,姓宁,名俞。经历卫国两代的变动,由卫文公到卫成公,两朝代完全不同,宁武子却安然地做卫国的两朝元老。

②愚,孔安国以为这“愚”是“佯愚似实”,故译为“装傻”。

③本句意为:世道清明,就展示自己的才华,成为一名智者;世道混乱,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几乎大家都能做到,但装傻却很少人能做到。

5·22 子在陈 ,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 狂简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 之。”

◎译文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那里的学生们志向高远得很,文彩又都斐然,出口成章,我还不知道回去该怎么指导他们呢。”

◎注释

①陈,国名。都于宛丘,即今天的河南淮阳县。周武王灭殷以后,求得舜的后代妫满封于陈。春秋时拥有现在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一带地方。春秋末为楚所灭。

②吾党,即我的故乡。古代以五百家一为党。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

③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

④裁,剪裁。以剪裁布譬如人要教育才能成才,故译作“指导”。

5·23 子曰:“伯夷、叔齐 不念旧恶 ,怨是用希。”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不记念过去的仇恨,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很少。”

◎注释

①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季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继位,先后都逃往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拦马谏阻。周统一天下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为食,终饿死在首阳山。

②恶,此处为名词,嫌隙,仇恨。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 直?或乞醯 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译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很率直?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说自己没有,却到邻人那里转讨一点给人。”

◎注释

①微生高,姓微生,名高,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当时人认为他为人爽直、坦率。有一说认为是尾生高。《庄子》、《战国策》等书载有尾生高守信的故事,说其和一位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女子未至,他一直在等,河水涨高都不走,最后被淹死。“微”、“尾”古音相近,因此很多人认为微生高就是尾生高。

②醯,xī,醋。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 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容貌,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过分恭敬,(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这种行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注释

①足恭,一说是两只脚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态来讨好别人;另一说是过分恭敬。这里采用后说。足,zù。

②左丘明,历来相传左丘明为《左传》的作者,又因为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过:“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又说他是《国语》的作者。

5·26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 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 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孔子坐着,颜渊、季路两人站在孔子身边。孔子道:“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道:“愿把我的车马衣服与朋友共享,弄坏了也没有不满。”

颜渊道:“愿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向孔子道:“希望听到您的志向。”

孔子道:“(我的志向是)让老者安逸,让朋友信任我,让年轻人怀念我。”

◎注释

①侍,《论语》用法很多,有“侍”“侍侧”“侍坐”。若单用“侍”字,便是孔子坐着,弟子站着。若用“侍坐”,便是孔子和弟子都坐着。至于“侍侧”,则弟子或坐或立,无法确定。

②盍,hé,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

③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句的“轻”字是后人加上去的,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列举了诸多证据,可证明唐以前的本子并无“轻”字。

④施,说出,表白。《淮南子·诠言训》中云:“功盖天下,不施其美。”这两个“施”字意义相同。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译文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看见过看到自己的错误便会自我责备的人哩。”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YTgCeGZg9lXWnUEZySizjz1zdG8tPQhNIBQ4vNEb44JUX3e/npNKF0ABOdn8Vy1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