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儒勒·凡尔纳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及“科学诗人”,其一生共创作了六十余部科幻作品。法国众多文人学者都曾经撰文表达过对于凡尔纳的赞赏及敬仰,其中不乏罗兰·巴特、阿波利奈尔等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〇一四年的统计数据,凡尔纳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已有4751种译本,凡尔纳亦是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第二多的作家,位于莎士比亚之上,仅次于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

凡尔纳与中国的渊源由来已久。二十世纪初,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作为一种全新的小说形式被译介到中国。一九〇〇年,晚晴文人薛绍徽、陈寿彭夫妇合译了凡尔纳的《八十日环游记》,由经世文社出版,它既是凡尔纳科幻小说的第一个中译本,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本科幻小说的中译本。凡尔纳的科幻作品由此逐渐被中国读者所接受与熟知。随着时代的演进,《八十天环游地球》的复译版本层出不穷。生活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经历背景的人,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亦不尽相同,因此不同风格的翻译方式应运而生。

塞万提斯曾在《堂吉诃德》中借堂吉诃德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翻译的看法:“文字的翻译就像佛兰德的壁毯翻到背面来看,图案花纹虽还看得清,却隔着一层底线,见不到正面的那种鲜亮的光彩。”换言之,所有的译著就其本质而言,都不可能完全还原原始文本。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打磨、完善译本的语言,根据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不断对原文进行复译。任何译著,无论出自哪位名家之手,都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绝不会万世不朽。《八十天环游地球》作为一部世界经典名著,一直带给人们新的感悟与启迪,生命力经久不衰。然而时代的不断变化,语言的历久弥新,使我们再度审视已有的译本时,发觉一些译本由于语言晦涩难懂或者译者二度创作的痕迹较为明显,无法满足读者对于原著的审美需求。因此,复译《八十天环游地球》一书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最初接手此书时,译者便深刻感受到了复译世界名著所带来的责任与压力。皆因凡尔纳这三个字对于众多青少年是神祇一般的存在,加之已有众多名家译本在前,想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改良,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该书从翻译、校对、再到成书出版,历经了寒冬、暖春、盛夏三个时节,师生之间在翻译过程中不断激荡共鸣的思想火花,翻译过程的点点滴滴至今仍历历在目。

开卷有益,祝愿读者籍由此书打开了解法国文化的一扇窗户,展开法兰西文学作品阅读长卷的首页!

尹明明 宫泽西
二〇一七年五月十八日
于北京 zCH7ZQCyD5euOrttm+V0N8eCobiyAWN/LElhsi/iu1T6faZIH1X1+nLlC1TGbTU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