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再贬谪,坎坷仕途

七三六年,唐玄宗任用牛仙客为宰相,担心朝野有非议,就问高力士:“任用牛仙客做宰相,朝野议论觉得如何?”高力士回答说:“陛下,牛仙客出身地方,并无宰相之才。”唐玄宗非常生气。不久监察御史周子谅就上书弹劾新任宰相,也说他才能威望均不符宰相之职,唐玄宗觉得这是挑战了他的权威,盛怒之下对周子谅严加制裁,判罪流放。不久,周子谅的举荐者张九龄被罢相,接着又被贬为荆州长史。牛仙客之前虽然也统领一方,但确实没有宰相之才,所以就相位之后,凡事唯唯诺诺不敢裁决,所有政务几乎都由李林甫做主,而李林甫则一心奉承玄宗、独断专权、闭塞言路、排斥贤才、重用胡兵,被认为是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张九龄是唐代几百年间著名的贤相,他被罢相招致了士子的非议,而议论最激烈的人中,就有王昌龄。三四年前,在秘书省校书郎一职上一待就是七年的王昌龄再次参加官员选拔考试,因表现超群绝伦,刚刚被授予汜水县尉的小官职,因为替张九龄抱不平,很快遭到贬谪,贬往岭南。春天,王昌龄从汜水出发,一路经南阳、新野,特意绕道襄阳拜会老朋友孟浩然,诗酒游乐,逗留了好几个月,直到秋天才离开。孟浩然在《送王昌龄之岭南》一诗中记载了这次送别,其中写道:“已抱沉疴疾,更贻魑魅忧。数年同笔砚,兹夕异衾稠。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此时,他们都已经是快五十岁的人了,所以感慨往日的青春意气。

七三九年,唐玄宗加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大赦天下,王昌龄因此由岭南返回长安,归途中还特意去荆州拜望贬官至此的宰相张九龄。张九龄已经年过六十,由于长期的操劳,尽显老态,但并不落寞,这次贬官使他彻底放松下来,他看淡了仕途的得失,纵情自然山水之中,像一个隐士一样,令人羡慕。就像王昌龄在《奉赠张荆州》中所写的那样:“祝融之峰紫云衔,翠如何其雪崭岩。邑西有路缘石壁,我欲从之卧穹嵌。”

当然,王昌龄也不会忘记去看看老朋友孟浩然。这次相会非常美妙,但结果令人遗憾。在王昌龄前去拜访之前,孟浩然已经患病日久,他的背上长了毒疮,经过治疗眼见有所好转,医生叮嘱他忌口,不能饮酒,不能吃辣,也不能食用海鲜。可是老朋友王昌龄的到来,实在令久病落寞的孟浩然高兴不已,兴之所至,当然是无酒不欢,于是他吩咐家人准备了酒菜鱼肉,款待王昌龄。一时高兴,将医生的嘱咐忘得一干二净,所以王昌龄还没离开时,孟浩然就旧病复发,没几天就过世了。这让王昌龄悲伤不已,待孟浩然安葬之后,才心怀内疚地踏上返回长安的路途。

七四〇年冬天,返回长安没多久的王昌龄被任命为江宁丞,又一次离开京城长安。离开长安那天,年仅二十多岁的诗人岑参为他送行,还特意写了一首《送王大昌龄赴江宁》,对他一生不得志表示惋惜,同时又勉励他到任后爱惜身体:“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经过洛阳时,又有李颀为他设宴送行,李颀写了一首题为《送王昌龄》的送别诗,其中写道:“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与王之涣和高适一样,岑参和李颀也是不能不提的著名边塞诗人。出身贫苦的岑参是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此时的他还在长安淹留,整整四年后才如愿进士及第,谋得了一个参军的小官职。这个时候,岑参也还没能写出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七四九年,岑参辞去了无聊的参军之职,仗剑骑马,千里迢迢奔赴西域,在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充掌书记。

安西四镇节度使驻地为旧时龟兹都城(今新疆库车地区),为唐时西部边陲,再往西便是中亚诸国。那里的自然风光与关内截然不同,广袤的大漠、飞沙走石、雪原火山,这些气象宏伟、瑰丽的塞外风情,令岑参感到非常震撼,同时无边的荒凉也让离家许久的诗人怀念起家人来。《碛中作》正是他第一次出塞时的见闻与感受: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对于初次出塞的岑参来说,风景虽壮观无比,可是辛苦的军旅生涯令人难以忍受。所以,两年之后岑参回到长安,半官半隐,只七五四年再度出塞。这一次他是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幕府任判官,官职有所提升,也基本适应了苦寒的边塞生活,心情明快,经常随军出行,对从军生活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深刻的体会。种种因素的叠加,使岑参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边塞诗。

如为大将封常清出师壮行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非常生动地描绘了冬季西域风吹斗石满地走的恶劣自然环境及将士忍受严寒行军打仗的情景,令读者读之有如身临其境: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而送友人归京的边塞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描绘了边疆地区银装素裹的雪天景象,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为此诗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情调: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封常清被诏回京城,保卫长安,兵败被杀。失去依靠的岑参也不得不离开边塞,重回关内。后来,在老朋友杜甫等人的推荐下,他曾在动荡的肃宗朝廷担任过右补阙,但几经官场沉浮,一直郁郁不得志。

李颀与王昌龄年岁相近,在洛阳相见时也已年近五十岁。早早中了进士的李颀,仕途更不如意,中进士后授官新乡(今河南新乡)县尉,但多年不见升迁,久而久之,他也不以为意,任其自然,后来在这个小小的县尉任上半官半隐,最后干脆辞官隐居嵩山,聊度余生。李颀虽也以写作边塞诗著称,但他一生都未出塞,只是因为交游广泛,和王昌龄、高适等人关系密切,所以对边塞生活的艰辛、战争的残酷,有一些间接的了解。在唐代边塞诗中,他的《古从军行》和《古意》都是名篇。《古意》先写男儿在边塞心怀壮志、奋勇杀敌,后写听见羌笛声不觉思乡落泪,通过前后对比,生动地刻画了戍边将士的生活,也非常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思想: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

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

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

使我三军泪如雨。

李颀的边塞诗在思想上比较独特,他广为流传的诗歌,不管是《古意》还是《古从军行》表达的均是反战思想,如果说《古意》只是有所流露,《古从军行》则是尖锐的讽刺与批评。《古从军行》以汉喻唐,以汉武帝开边讽刺唐玄宗征战,直说经过多年的征战,牺牲了万千将士,最终换来的只是一些葡萄种子,反战思想非常明显: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再说王昌龄。在江宁任上,他曾多次回京,希望可以留任长安,为国效力,但始终没有机会。那一时期,唐玄宗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穷兵黩武,王昌龄还希望上书言事,把自己有关兴国安邦的见解上陈给皇帝:“良马足尚踠,宝刀光未淬。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诸将多失律,庙堂始追悔。安能召书生,愿得论要害。戎夷非草木,侵逐使狼狈。虽有屠城功,亦有降虏辈……”(《宿灞上寄侍御玙弟》),可惜早已懒于政事的皇帝,哪里还对这些感兴趣,一切政务早都交给了李林甫。

王昌龄一直对自己被贬江宁心怀不满,所以从长安奔赴江宁时,他曾在洛阳逗留了半年,迟迟不去报到。而到江宁之后,每天借酒消愁,又经常去太湖等地游历,看上去确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就是他接连被贬的原因,即“不矜细行,谤议沸腾”(见《河岳英灵集》)。七四二年的一天,好友辛渐在江宁小住一阵后要回洛阳去了,王昌龄依依不舍地将他送到了润州,这才在渡口与他分别。临别时,王昌龄写下了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特意嘱咐辛渐,如果洛阳的朋友问起他的近况,就告诉他们自己如玉壶冰心一样不改初衷: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aP5Hcuitpxdc5gs6FnvLXCKSel5Zq5NWxj/aqKplccnZin+Dbku3WOZ/dSYR7R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