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龙门诗宴夺锦袍

在河南熊耳山南麓,古老的伊河从群山脚下匆匆流过,相传这里曾是鸾鸟栖息的地方,因此伊河在旧时又叫“鸾水”。鸾水由南向北,一路流向洛阳城南,它的两岸,是东西对峙的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夹一水,草木葱郁、风景绝佳,不光有鬼斧神工的“伊阙”胜景,更有自北魏以来历代雕刻于两岸崖壁上的佛龛、佛像,景象壮观,自古为帝王将相乘舟览胜之地。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清风朗朗,阳光明媚,龙门山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似乎更旖旎妩媚了。这天,当时已独掌朝政大权的武则天亲率文武百官前来游览。

武则天是个智慧而有野心的女人,同时也颇具才华,一生曾写下不少诗歌,据说她当年在感业寺时写给唐高宗的《如意娘》,曾令大诗人李白都怅然若失、自愧不如,而她少女时之所以被召入宫,除了美貌外,更是因为其出色的才华。

转眼几十年过去,当年的武才人已然成了天下的主人,但她雅兴未减,游龙门时命随行的群臣即兴赋诗以记当日之盛事,谁第一个作成,谁就能获得一件锦袍作为奖励。

一则,唐朝初年,尤其自“贞观之治”之后,国家百废俱兴、人才济济,在文化上,诗歌这种古老的艺术也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开始出现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其风格更是变化多端、不一而足,而诗人也井喷似的出现,甚至可以说,当时的文人几乎没有不会作诗的。二则,由于此次诗歌宴会的召集者为掌握百官命脉的武则天,这无疑成了一个绝好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倘若能在此次诗会中有出类拔萃的表现,说不定还能因此加官晋爵、平步青云。正因如此,当年那场看似只是为了助兴的龙门诗会变成了一场百官的诗歌竞技,武则天的话音刚落,随行的官员们就立即各自沉思起来。

不一会儿,当其他人还在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时,有一个官员已经快速吟成一首,并迅速写下来呈了上去。此人便是左史东方虬。武则天看了看东方虬的诗,微微颔首,随后便将事先已备好的锦袍赏赐给了他。东方虬叩谢了武则天,将钦赐的锦袍端在手里看了又看,内心无比激动与喜悦。

不一会儿,又一名官员奋笔疾书后,微微擦了一把额头的汗,也将写完的诗稿呈了上去。他在诗中如此写道: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

山水楼台映几重。

群公拂雾朝翔凤,

天子乘春幸凿龙。

凿龙近出王城外,

羽从琳琅拥轩盖。

云罕才临御水桥,

天衣已入香山会。

山壁崭岩断复连,

清流澄澈俯伊川。

雁塔遥遥绿波上,

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

远壑初飞百丈泉。

彩仗蜺旌绕香阁,

下辇登高望河洛。

东城宫阙拟昭回,

南阳沟塍殊绮错。

林下天香七宝台,

山中春酒万年杯。

微风一起祥花落,

仙乐初鸣瑞鸟来。

鸟来花落纷无已,

称觞献寿烟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

石关犹驻五云车。

鸟旗翼翼留芳草,

龙骑骎骎映晚花。

千乘万骑銮舆出,

水静山空严警跸。

郊外喧喧引看人,

倾都南望属车尘。

嚣声引飏闻黄道,

佳气周回入紫宸。

先王定鼎山河固,

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

时雨来观农扈春。

这首名为《龙门应制》的七言歌行写得洋洋洒洒,先描绘了洛阳花红柳绿、亭台楼阁的春日胜景,再写群臣随武后礼佛及在伊河上游览观景的盛事,而无论写景还是记事,文辞都十分优美,且用的全是“七宝台”“万年杯”“祥花”“瑞鸟”这些祥瑞之词,尤其是诗歌的最后两句:“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对武氏政权进行了大肆赞美,这马屁真是拍得既专又准,很得武则天之心。

武则天拿着这首新鲜出炉的应制诗,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于是命人将东方虬还未看够、摸够的锦袍收了回来,转赐给了眼前这位仪表堂堂而又才华横溢的年轻官员。这位年轻官员,就是宋之问。

宋之问比“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杨炯年龄要小几岁,武则天登基称帝时,他也不过三十岁左右。他的父亲宋令文在高宗时曾任骁卫郎将,也是个奇人,相传生平有三绝:一绝是他的书法,二绝是他的文辞,三绝则是他的神力。据说当年禅定寺有一头力大无比的牛发了疯四处顶人,人们吓得不行,又没有人敢靠近它,只好围了一圈很大的栏杆将它关了起来。宋令文听说这件事后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他赶到禅定寺,二话不说就跳进了牛栏,直奔疯牛而去。疯牛见了他,低着头一路猛冲过来,但宋令文丝毫不畏惧,待疯牛靠近时,用两只手死死地抓住牛角拉拽,没几下,那疯牛就被他折断颈骨、倒地身亡了。

宋令文有三个儿子,据说三个儿子各继承了他的一绝:一个工书法,一个骁勇过人,而作为长子的宋之问则在文才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父亲宋令文高出了许多,并且年纪轻轻就进士及第踏上了仕途。

踏上仕途后不久,宋之问就同杨炯等名士一起被召入了崇文馆任学士。崇文馆原为太子读书的地方,后成为融贵族学校与大型皇家图书馆为一体的综合机构,在这里读书的学子都是皇亲国戚或达官显贵家的公子哥,而学士则是负责教授这些学子读书的老师,其身份十分荣耀。

不过,同为才子的宋之问与杨炯在为人与性格上截然不同,而文如其人,因此他们的诗风也截然不同。

跟同为“初唐四杰”的王勃相比,杨炯不及王勃狂傲,也曾为自己的政治前途,时不时地写些迎合圣上的应制诗文——如他写给武则天的文辞雅丽的《盂兰盆赋》,就对女皇大肆吹捧,但瑕不掩瑜,不管怎么说,杨炯骨子里还是清高的,内心也还是有理想的,否则就不会讥笑朝中大臣为“麒麟楦”,也不会写出《从军行》《战城南》这类慷慨激昂的边塞诗了。

至于宋之问,不知他是否也曾有过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但从他的行为和表现来看,他是个十足的投机分子,功名利禄是他毕生的追求,这也直接决定了他诗文的特色与格局。可以说,宋之问的诗文风格跟杨炯、王勃等人是完全对立的,“初唐四杰”所崇尚的,是有骨气的、刚健的诗风,而宋之问所追求的,则是靡丽精巧的风格,所作也多为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制诗。

如《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

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

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又如《麟趾殿侍宴应制》:

北阙层城峻,西宫复道悬。

乘舆历万户,置酒望三川。

花柳含丹日,山河入绮筵。

欲知陪赏处,空外有飞烟。

虽然宋之问所作的此类应制诗无非是写写景、叙叙事,其中再掺杂一些讨主上欢心的阿谀奉承之词,但结构精巧、用词华丽,其中也不乏“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等佳句。他尤其擅长写五言律诗,在当时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并因此与善作七言律诗的沈佺期并称“沈宋”,成为武则天时代最具盛名的宫廷诗人之一。

女皇武则天十分喜欢宋之问辞藻华美、闻之悦耳的诗文,无论巡幸何处都要带上他,这令宋之问倍感荣耀,并更坚定了通过写诗来博取声名与官位的决心。与此同时,由于宋之问善于作诗而深得女皇宠幸,靡丽精巧的“宋氏”诗风一度在朝中流行开来,为攀龙附凤之人竞相效仿。 KAlttv1LppunzjLWOp2MQl0DwFoK5AGNJ59n4P+8y5ZBwB4znlRpiUXXksOVU8B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