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陈桥兵变赵匡胤和平夺权

太阳初出光赫赫,

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

逐退群星与残月。

——赵匡胤《咏日》

后周太祖郭威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开始了长达53年的“五代十国”乱世时期。这一时期,中原腹地群雄四起,军阀割据。公元907年至959年,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并先后产生了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和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在这五十多年里,中原地区动荡不安,生灵涂炭,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公元951年,中原地区混乱的秩序开始发生变化。这一年的正月,后汉宰相郭威发动政变,建立后周政权,并立志结束乱世。后周太祖郭威登基之后,勤于政务,励精图治,使中原一带的百姓过上了较为安定的生活。然而,954年,郭威英年早逝,其养子柴荣继位,成为五代第一明君——后周世宗。

柴荣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军队战斗力,并着手统一天下。他先后发兵征服了后蜀的秦(今甘肃天水)、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和阶(今甘肃武都)4个州,接着夺取南唐的淮南和江北14州。959年,柴荣北伐契丹,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途中,柴荣突染重病,只能班师回朝。

后周世宗柴荣

【知识链接】

燕云十六州

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936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汉族政权感受威胁长达四百年。

柴荣病倒后,各地武装势力蠢蠢欲动。这让柴荣很担心。据说,在北伐途中,他曾见到一块写有谶语的木牌,曰:“点检作天子。”这令他对手下的殿前都点检心生疑忌。殿前都点检是禁卫军的最高将领,掌管禁卫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当时,担任殿前都点检的是世宗的姐夫,也就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张永德。这时候,柴荣的儿子柴宗训才7岁,而他自己则身染恶疾。为了防范皇族成员发动政变夺权,柴荣解除了张永德的军职,任用与皇室没有关联且看上去忠诚厚道的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令其掌管禁卫军大权,辅佐幼主。安排好这一切后,39岁的周世宗柴荣病逝。

赵匡胤又是什么人呢?

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官宦之家。其父赵弘殷原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将领。后唐被灭后,李存勖继续在新王朝中担任武将。赵匡胤也就在这种动荡中长大。他自幼喜武厌文,深受父亲影响,练就了高超的骑术和武艺。在19岁那年,他离开家乡,独自外出闯荡,希望成就一番事业。两年后,21岁的赵匡胤在河北邺城投靠了后汉军队,开始了戎马生涯。他骁勇善战,很快得到柴荣的赏识,被任命为开封府马直军使(府属骑兵指挥官)。951年,郭威建立后周之后,他追随柴荣东征西讨,屡建战功。到953年,他因战功卓越,被提拔为驻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军队的副指挥使。柴荣即位后,北汉对后周发动进攻,他随柴荣前往迎战。这一战史称高平之战,赵匡胤与柴荣并肩作战,果敢英勇,奠定了其政治地位。战后,他被柴荣提拔为殿前都虞侯,成为禁卫军的高级将领,并受命整顿禁卫军。在他的整顿下,后周禁卫军被组建成一支殿前劲旅。当时,张永德被任命为统军首领,也就是殿前都点检,而赵匡胤被提升为殿前都指挥使。

跻身禁卫军高级将领后,赵匡胤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他以拜把子兄弟的方式聚拢了一批生死与共的死党,号称“义社十兄弟”,其中有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和杨光义,全都是手握兵权的高级将领。他还利用整顿禁军的机会,在殿前诸军中安插自己的心腹担任各级将领,并结交其他的禁军将领。南唐战役后,他开始着意组建自己的智囊团。此时,赵匡胤的野心越来越大,而当时能与之抗衡的有两股势力,分别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张永德和郭威的外甥李重进。据后人猜测,当年柴荣在北伐途中见到的木牌便是赵匡胤用来陷害张永德的诡计。

病重的柴荣中计后,罢免了张永德,擢升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同时,将李重进派出京师,令其防守河东。柴荣原本以为是为年幼的儿子铺路,不承想却是为赵匡胤夺位称帝扫除了障碍。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周恭帝柴宗训继位。此后的半年时间,赵匡胤及其心腹加紧活动,很快便将殿前司和侍卫司的高级将领都换成了自己的亲信。960年正月初一,北方边境传来战报,声称契丹与北汉联兵入侵。辅佐柴宗训的宰相范质和王溥等人惊慌失措,急令赵匡胤率领禁卫军前去迎战。次日,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便率领先头部队离开京师,并放出传言:“将在出征之日,册立点检为天子。”顿时,京城里谣言四起,而后周朝廷却被蒙在鼓里。正月初三,赵匡胤率领主力军出发,并于当晚在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安营扎寨。

当时,一位自称精通观天象的军官苗训,在军中传言,号称看到“日下复有一日”的天象,预示着改朝换代的“天命”。接着,军中很快又有传言:“主上年幼,我等出生入死为朝廷卖力,主上并不知道。点检大人为人仗义,英武盖世,不如先拥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这些言论在军中传播开来,将士们群情激昂。赵匡胤则将军中诸事交给弟弟赵匡义和心腹谋士赵普打理,自己躲进营帐饮酒直至醉卧榻上。

营帐外,军中都押衙李处耘、殿前都虞侯李汉超等将领与赵匡义、赵普等人商议,要拥立赵匡胤为帝。次日清晨,赵匡胤被呼喊声吵醒,披衣出帐。众将士则列队高呼:“诸军无主,愿策点检为天子!”不等赵匡胤开口,有人便将预先准备好的黄袍罩在他身上。众人则拜跪于地,山呼万岁。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

赵匡胤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对众将士说:“你们贪图富贵,拥立我为天子,就必须听我的命令,否则我不能应允。”众将士纷纷表示遵从圣命。赵匡胤于是颁布了入京以后的军纪。当天下午,赵匡胤率领部队返回京师开封,一路上,军容整齐,秋毫无犯。正月初五清晨,大军抵达汴梁。留在京师的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早已做好了内应准备,将城门控制住。赵匡胤大军顺利进城。守城的后周兵将见此情景,不敢轻举妄动,只有侍卫副指挥使韩通欲集结部队反击。殿前司将领王彦升发现后,将其斩杀,并灭其满门。之后,军中再无人敢反对。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东京城地图

入城后,赵匡胤登上明德门,命令诸将士返回所属军营,自己也回到府邸。随后,将领们挟持着宰相范质、王溥等后周要员前来见赵匡胤。赵匡胤见到他们,立即装出为难的样子,说自己是为将士们所迫,实则并无造反之心。军中将领立即声色俱厉地说:“我辈无主,今日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

范质、王溥等人见大势已去,便对赵匡胤拱手称臣。当日,周恭帝柴宗训也宣布退位。建隆元年(960年)正月初五,赵匡胤登基称帝。因他曾在宋州(治所位于河南商丘)担任归德军节度使,故而改国号为“宋”,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便是宋太祖。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动荡不安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历史再次进入大一统时代。 nF3uZTlQVLGpqjnnplh/u8SCMlI5FwW4PqLSlMERiULBRHK+Dc27H/eeCWTGEPf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