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澶渊对峙宋辽修城下之盟

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

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李纲《喜迁莺·真宗幸澶渊》

辽军在经过几次试探性的进攻之后,开始酝酿一场大规模的攻宋行动。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在萧太后和辽圣宗的统率下,辽国发兵20万,声势浩大地挥兵南下。宋朝威虏军(今河北徐水)和顺安军(今河北高阳)相继溃败。十月,辽军进攻保州(今河北保定)等地,遭到了宋军的有力反击。接着,辽军又进抵瀛洲(今河北河间)城下,萧太后和辽圣宗亲族击鼓助威,昼夜激战,阵亡三万余人,仍未攻取。但是,辽军其他将领顺利攻下了宋朝的祁州(今河北安国)、洺州(今河北永年东)等地。随后,辽军绕过宋军坚守的城池,直抵黄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城北,正面威胁都城开封,令宋朝廷措手不及。

这年六月,宰相李沆去世。宋真宗提拔兵部侍郎毕士安为礼部侍郎参知政事,接任相位。在毕士安的推荐下,宋真宗任命三司使、兵部侍郎寇准为集贤殿大学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列毕士安之后。

九月,宋廷接到辽军南侵的边报。宋真宗及朝臣顿感惶恐,一些重臣主张迁都避战,只有宰相寇准等少数人主张出兵抗击,并要求宋真宗御驾亲征,以振士气。随着宋军告急的边报不断送到京师,寇准故意扣下告急文书,待积累到一定数量,再一次性呈送给宋真宗。宋真宗见到如此多的急报,顿时没了主意。寇准趁势建议宋真宗立即御驾亲征,毕士安也表示同意。大敌当前,宋真宗只能勉强同意。

景德二年(1005年)一月,宋真宗率军从开封出发。出发前,宋真宗任命雍王赵元份(宋太宗第四子)为京师留守。然而,宋真宗车马行至中途,便传来京师留守雍王赵元份暴死的报告,随后指派参知政事王旦为京师留守。

快要到达澶州之时,军中又有人动摇了。宋朝内部“妥协”与“主战”两派的斗争十分尖锐,这种情绪很快传达到军队中。主张议和的大臣又开始怂恿宋真宗迁都避难,宋真宗也开始摇摆不定。寇准则坚决反对,认为陛下只可进尺,不可退寸。手握兵权的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也支持寇准的意见。宋真宗无奈,只好继续前行。然而,宋真宗的心里是十分畏惧战争的。

宋真宗的车驾到达澶州时,辽军已经抵达澶州北城附近。澶州被黄河改道的河道分为南城和北城。南城大,相对安全。然而,此时宋军主力都驻扎在北城。宋真宗心中畏惧辽军,见到辽军声势浩大,更加不敢向北城靠拢,只想驻扎在南城。但寇准及高琼都力劝宋真宗亲赴北城以鼓舞士气。宋真宗犹豫不决,一旁的议和派枢密院事冯拯则斥责高琼对真宗无礼。寇准与高琼也毫不妥协。最后,高琼命令士兵将宋真宗的车驾转向北城行进,迫使宋真宗渡过黄河。

宋真宗亲临北城,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巡视后,宋真宗回到南城行宫,宰相寇准留在北城全权决断军事事务。随后,宋真宗多次派人前往北城探视军情。为了不让宋真宗恐慌,寇准故意与知制诰杨亿在北城城楼上喝酒下棋,完全没有临阵之前的紧张气氛。宋真宗得知之后,果然也就轻松了许多。

辽宋两军在澶州对峙。辽军先锋大将萧挞凛自恃骁勇,便以轻骑临阵观察地形,被宋将李继隆伏设强弩击中前额而死。萧挞凛的死令辽军士气大挫。此时的辽军,孤军深入中原腹地,供给困难,处境极为不利。萧太后审时度势,下令暂缓攻城,谋求议和。实际上,萧太后在决定南侵之初,就做好了且战且议和的两手准备。她一面率军进攻宋朝,一面通过宋朝降将王继忠不断地向宋朝传递议和的消息。

此时的宋军,则因宋真宗的御驾亲征而士气高涨,几十万大军蓄势待发,处于有利地位。然而,早已对辽军心生畏惧的宋真宗却没有抗敌的决心,辽国议和的意愿正合了宋真宗的心思。只是寇准等人坚决反对议和,且战事又在紧张地进行,宋真宗因此犹豫不决。

寇准等人料定萧太后是担心辽军腹背受敌才谋求议和,因此他们坚决反对议和,主张乘势出兵,收复失地。宋军将领边军都部署杨延朗也坚决主战,并上疏提出乘辽军北撤之机,扼其退路而袭击之,夺取幽燕数州。

然而,宋真宗一心求和,声称“生灵重困,姑听其和”,并派出了使臣曹利用前往辽军大营,与萧太后议和。宋真宗求和的态度,使得朝中妥协派气焰高涨,甚至联合起来攻讦寇准拥兵自重。寇准无奈,只好同意议和。

辽军提出的议和条件是宋朝归还后周世宗北伐攻取的瓦桥关南之地。曹利用出使前,宋真宗虽然表示,只要辽国退兵,百万钱帛都可以出。但寇准则私底下警告他,即使有圣上的旨意,但如果超出三十万,就要砍他的脑袋。因此,曹利用坚称,宋朝愿以金帛求辽国退兵,但如果辽国坚持求地,则决战到底。

最后,双方经过反复讨价还价,萧太后也见好就收,最终达成了和议条款:

一、宋朝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二、辽宋为兄弟之国,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三、双方各守疆界,互不相侵,双方不得收留对方的逃亡人员。

四、双方不得构筑针对对方的军事设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此后的120年间,宋辽长期保持了友好往来,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得到了加强。然而,对于宋朝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是宋王朝和宋朝皇帝软弱无能的体现,对宋朝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宋朝每年给辽纳贡,开始了“岁币”的滥觞,加重了宋朝的长期财政负担,后来,党项的新继承人李德明也效仿辽国,向宋朝提出议和,索要钱财。1009年,双方也达成和议条款,内容与“澶渊之盟”如出一辙。此后,花钱消灾几乎成了宋朝解决外交问题的惯常手法。

【知识链接】

回銮碑与御井甘泉

回銮碑(又名契丹出境碑)坐落于河南省濮阳县城御井街,是记载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唯一实物。

1004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兵二十万进攻北宋,兵临澶州。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等主战派的督促下,御驾亲征,于澶州大败辽兵,双方议和,订立“澶渊之盟”。在班师回京之前宋真宗曾赋诗以志这次亲征胜辽之事,由寇准书丹,镌石于城内,也就是现存的回銮碑。御井相传是当年宋真宗用过的水井,旧志称“御井甘泉”。

回銮碑(澶渊之盟遗物) yaWtWFwUi1jXXzXgBi5Mx5QvEk2LrDGau5W72nyrjx/P82qSDJTF8P2AVNX8gP9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