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刘以忠:
高档奢华的秋林洋行

秋林洋行于1904年在南岗大直街与新商务街(现奋斗路)交叉处破土动工修建商业大楼(即现在的秋林公司址),至1908年9月竣工投用。这是哈尔滨第一个大型百货店开业,轰动了全城,顾客盈门。

9787503496905_0-Chapter02-6.jpg

秋林百货店

秋林洋行这栋楼是带地下室的二层楼,建筑面积711方沙绳(俄制,折3236平方米),用现在的眼光看是微不足道的建筑,但在20世纪初却是一栋了不起的宏伟建筑,楼的艺术造型具有欧洲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古朴优美,受到各界瞩目。楼内设施,在当时也独具风采,因哈尔滨初建市街,大直街还是砂石路,市政公共设施尚未起步,秋林洋行效法欧洲的高标准自己发电,自装暖气和上下水。1906年修建一座发电厂,采用蒸汽发电,容量50千瓦,除供照明和动力外,剩余电力实行商业性供给附近用户照明;还修建两眼地下70米深的电井、两个大型渗水窖进行排污,供生产和生活使用,这些浩繁工程设施,除发电厂于1929年并入市电业局统一供电外,上下水设施持续使用半个世纪之久而无损,电井用到1955年才改用市政的自来水。秋林洋行20世纪初如此巨大投资,具有深谋远计长久扎根哈尔滨的设想,作为私人资本是稀有商业活动。

9787503496905_0-Chapter02-7.jpg

秋林灌肠车间

日俄战争之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廷应准开放哈尔滨为商埠,欧美各国资本家、银行家和宗教文化人士纷至沓来,开洋行、设银行、办教堂,剧院、报社、学校也相继出现,一个资本主义殖民地社会的高消费阶层日益膨胀,于是秋林洋行突出了高档商品的经营,与欧美市场结成姻缘,欧美潮流商品成为秋林洋行的主流,如英国与波兰的呢绒毛料、法国的五金器皿,美国的食品罐头和裘皮大衣,哥伦比亚的留声机,法国的白兰地酒、香水化妆品等驰名于国际市场的名贵百货,搜罗备至,甚至当时中国不生产的食用精盐也要由美国输进。社会购买力随着人口的剧增而上升,据哈尔滨市警察局统计,截至俄国十月革命前的1916年,在哈尔滨的外国人达404万人,占全市人口49030。秋林洋行在这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以质优和信誉的优势,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秋林洋行的经营,商业与工业并重。1900年开办红茶加工厂之后,相继开办了葡萄酒酿造、肉肠、卷烟、油漆染料和服装定制加工等工厂,沿用欧洲的传统技术工艺,使用中国产原料制造的产品质量堪与欧洲媲美,曾多次获伦敦、罗马、伯力、中东铁路出口展览会的优质产品金质奖牌,因产品久负盛名,赢得了广阔市场,攫取了可观利润。现今秋林公司的黑加仑果子酒、葡萄酒、大面包以及在市场上独具欧洲风味的红肠、火腿一类品种,无不与早期秋林的传统产品工艺有着渊源。

秋林洋行的经营网络,在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扩展到一面坡、吉林、沈阳、齐齐哈尔等东北各地,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商业与工业一揽子经营模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向倾销俄国货和畅销欧洲的工业制品,货源中断,商店也因旅居哈尔滨的外国人纷纷出走而萧条,致使秋林洋行的经营陷入困境。继于欧战期间,于1917年11月爆发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统治哈尔滨的帝俄势力陷于混乱,疯狂挣扎,滥发货币,物价暴涨,粮油副食和服装从几倍到几十倍地上涨,秋林洋行在货物奇缺,卢布贬值的冲击下招致惨重损失。秋林洋行的店员,因卢布暴跌、生活受到威胁,遂于11月16日全体职工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翌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秋林洋行店员参加全市工人游行示威,在革命与反革命的激烈斗争中,有力地动摇了帝俄以哈尔滨市为中心的殖民统治。当时拥有300万卢布(1卢布约合2银圆)资金的秋林洋行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地削弱。

秋林洋行早在欧战之前,就投资租定位于道里中央大街与日本街(现西六道街)拐角的房基地段,准备在这个繁华点修建道里百货大楼,后于1916年破土动工,至1919年11月竣工,原在中央大街与西头道街拐角道里秋林商店迁到这栋新楼营业。新楼具有欧洲“巴洛克”建筑艺术造型,楼高三层另带地下室,建筑面积77105方沙绳(折3512平方米),内部装修豪华,是当时哈尔滨又一个大型的百货店,内设食品、服装、靴鞋、呢绒布匹、文具、化妆品、服饰及儿童玩具等八个售货部,另设服装缝纫工厂,经营规模虽略窄于南岗秋林百货店,但所经营的名贵高档商品与南岗并驾齐驱。新楼开业之后,在旧址开办了一家秋林洋行五金用品商店,专门经营五金钢材、油漆和建筑器材、货物多从美国和德国输进,是当时著名的经营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五金行。

9787503496905_0-Chapter02-8.jpg

秋林百货店内部

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俄国具有2100万卢布资本金的伊·雅·秋林无限公司被收为国有,对设在中国的秋林洋行仍保留私人资本所有权,被困在莫斯科的伊·雅·秋林无限公司董事长阿·沃·卡西雅诺夫于1922年获准偕家属和有关股东来到哈尔滨定居,继续经营秋林洋行。这个时期欧洲各工业国已进入战后经济复苏,从哈尔滨出走的欧美商人卷土重来,盘踞哈尔滨的帝俄残余势力已于1921年被中国政府驱逐,收回了市政管理主权。据哈尔滨警察局公布,1922年末侨居的外国人达19065万人,占全市人口520,其中俄国人15054万人,是俄国十月革命前的406倍。外国领事馆到1923年也达15个国家,当时处于衰退状态的秋林洋行,在这一新形势下,重新筹集资金,东山再起,与欧美500多家厂商重建经济关系,专门经营世界闻名的高档商品,包括呢绒毛料、靴鞋衣帽、钟表照相机、乐器、文具书籍、金银饰品、五金器械、餐具日杂、建筑材料、烟酒茶糖、熏鱼、肉肠、火腿、奶酪等,品种之多,质量之好,款式之新,是东北同业无与伦比的,被社会舆论称为百货之王。特别是加强了秋林洋行的工业企业的经营,引进了欧战后新兴技术,更新了卷烟、制茶和灌肠、酿酒等工厂的生产技术装备;新建了“伏特加”酒厂,肥皂和化妆品厂,以优良的产品质量与欧美产品抗衡。其中秋林卷烟厂的经营,因受老巴夺烟厂的刺激,投资20万元巨资,专门生产“带纸咀的俄国香烟”十余种牌号,畅销东北,又出口国外,占有广阔市场,持续经营到1937年停产。

秋林洋行的经营随着社会形势发展进行开发,1925年鉴于十月革命后,定居哈尔滨以北的俄罗斯人增多,以垦荒务农和畜牧为业,拓荒种植兴办农场的也有增加,轻工业和运输业也见兴旺,秋林洋行不失时机地于1925年组建了“工业设备技术部”和“汽车部”,经销德国制造的内燃机、蒸汽机及铁路、电站、榨油、制粉等工业机器设备,经销轿车和载重汽车。继于1926年组建“农具部”,经销美国和德国制造的火犁(拖拉机)和犁、耙等农机具,并附设修配组装工厂和耕种试验场为购户服务。从而使经营结构从消费资料扩展到生产资料,形成以商业为主,兼办工业的前店后厂的特色。

《哈尔滨秋林公司》 bgywItpYHZwD3Dv+kPgTZq4umjEZOx7qb2s3jTLkjEPlZsjwbxGGwUxTWj//uKs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