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艾群:
南岗有个老巴夺

哈尔滨人有句民谣:“道里、道外正阳河,南岗有个老巴夺。”这说明老巴夺烟厂(即今日哈尔滨卷烟厂)是家喻户晓了。

说起哈尔滨卷烟厂,当初,可不像现在这样,它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04年创始是一个小作坊,后扩展叫葛万那烟庄;1904年为英商老巴夺父子烟草有限公司;日伪时期,为满洲中央烟草株式会社;1952年后改名为国营哈尔滨卷烟厂。

20世纪初,中东铁路通车后,有一对兄弟来到哈尔滨,他们是波兰籍的犹太人,哥哥名字全称为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弟弟叫阿勃拉·阿罗维奇·老巴夺。弟兄二人原是一对普通外侨,来哈靠贩卖俄国烟丝和卷烟为生。

9787503496905_0-Chapter02-3.jpg

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

1904年,老巴夺兄弟二人,把多年积蓄下来的钱买了一台手摇俄式造大白杆的卷烟机。这种大白杆烟与其他卷烟有所不同,具有独特风味,它比普通卷烟稍长一些。前半截是烟,后半截是用硬白纸卷成的筒,成为连接一体的烟嘴,当时可堪称一绝。这种烟主要是销往中俄边境,北满和中东铁路沿线一带,很受人们的欢迎。老巴夺兄弟俩开的小作坊,只有七八个中国人,完全是手工操作,地址在现今马迭尔宾馆附近。当时老巴夺兄弟二人发了一笔小财,所以就将小作坊迁到道里中国十三道街着手创办葛万那烟庄。

老巴夺兄弟二人,善于投机和钻营,由小手工作坊发展成葛万那烟庄,这个变化是很快的。他俩除了经营有方外,靠雇用廉价中国的劳动力,主要靠剥削童工,他们每天劳动十三四个小时,但取得的报酬寥寥无几。

9787503496905_0-Chapter02-4.jpg

老巴夺烟盒

这时老巴夺兄弟二人已成为腰缠万贯,声名显赫的人物了。虽如此,他们还想发大财,想把大白杆烟倾销到国际市场,这需添设备,买进大量原料等,需要很多的资金,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想起要同上海的英美烟草公司谈判合资办烟厂。合资后遂将葛万那烟庄改名为“英商老巴夺父子烟草有限公司”,扩大了厂房,在南岗山(现在的一曼街)街,建了四层楼房(即现在的厂址),扩大了生产,增添了设备。厂名虽叫老巴夺,但工厂的总办,一切大权均被英国人篡夺了,他们兄弟二人为理事,主管一个营业部。老巴夺由此逐渐被英美资本控制,他们兄弟俩也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了。最后,不得不携眷属跑到法国巴黎做寓公去了。1914年,英美烟草公司把老巴夺烟厂大权弄到手后,为了便于掠夺东北的财富,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招数,把哈尔滨、沈阳、营口三个烟厂划为东北片,以沈阳为中心,领导哈尔滨、营口两地。同时,把哈尔滨的英美烟草公司、永泰和、老巴夺公司三个营处部合并一起,统称为“英商启东公司”,这时老巴夺的股份仅占400了。

9787503496905_0-Chapter02-5.jpg

老巴夺烟厂

1937年七七事变后,英美资本家觉得日本在东北的统治稳定了,想进一步扩大烟厂,可以把英商老巴夺父子烟草有限公司的“英商”二字去掉,从而向伪满当局报呈该厂资金350万,这里英国人耍了一个小把戏,目的是怕日本人把烟厂资金吞掉,遂将400的资金,挂到早已去巴黎的老巴夺兄弟二人头上。其实,老巴夺兄弟俩此时资本不足400了。日本人也用了一些办法来限制、控制火车皮,限制外汇和原料,这样烟厂没有维持几年,日渐衰落。

《从老巴夺到国营哈尔滨卷烟厂》 2ngyI5xDbFZQn/JQyBs1xDaQNjeW2V8zhpELZfjQxjyF1sUhS4K+gcFYc4+lClX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