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杨广全:
阿城清真寺

我生于1916年,在阿城的回族中,我是老户。据我父亲讲:我的祖辈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随移民从关里迁到阿城(那时叫阿勒楚喀)的。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回民达到20多户,我的祖辈杨华先便开始筹建阿城的清真寺。

建清真寺需要土地,但当时清政府有一个“旗民不交产”的规定,即满族的土地房产不许卖给汉族或其他民族。为了弄到土地,我的祖辈杨华先和满族人扎拉方关系不错,就以他的名义买了两块土地。一块修清真寺,面积为8000平方丈;一块葬坟茔,面积19000平方丈,共花价银300两。这在《阿城大事纪年表》中有记载,也有当时签订的契约。

这座清真寺经过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才逐步建成。寺内有遥殿、卷棚、南北讲堂对厅、沐浴池和教长、学员宿舍等30多间瓦房和门前影壁,并且东门院外和影壁有木栏相连。

同治五年(1866年),阿城发生了一次马傻子事件(农民起义),五月初九攻入城内,烧毁了清真寺的遥殿和其他一些建筑,只剩下卷棚、对厅和讲堂。同治九年(1870年),阿勒楚喀的副都统德英给清真寺挂了一块匾,匾上的文字是“西域宗风:钦命前署吉林将军原任阿勒楚喀镇守黑龙江将军简放吉林副都统军功花翎加一级纪录一次德英;大清同治玖年岁次庚午清和月穀旦”(此字现挂清真寺大殿正面南侧)。

被破坏了的清真寺,到光绪十六年(1890年)以后又重建了十多年。据我父亲讲,在这期间换了三任教长,重建兴工的教长是刘四阿訇,动工时的阿訇是王殿章,木匠孙玉林,竣工时的教长是杨永庆。那时修复这么大的工程需要很多资金,大部分都是到其他省、县募化的。运木材是动员回民的大车和人工。我父亲讲,建筑清真寺时的大量木材是从东山里用畜力大车拉来的。有一次,拉木材的大车走到东大坡(即现在体育场处)就拉不动了(因为这些松木都有15米长,1米多粗),是刘四阿訇骑马到西岗子回民聚居区去挨家挨户的招呼,叫他们出人到东大坡帮助推车。当时出动了很多人,我父亲也去了。在回民的帮助下,一车一车的木材才拉上东大坡,送到施工现场。清真寺的重修,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才基本完工。

八十多年前重新修复了的清真寺,基本就是现在这样一个规模:有遥殿底层三间(南北长11米,东西宽10米),上面三层楼,顶端有锡鼎,锡鼎上有月牙,总高有20多米;中殿有五间(南北长17米,东西宽8米);卷棚有三间(南北长17米,东西宽7米)。遥殿、中殿和卷棚都连在一起,室内的实有面积为323平方米。据我父亲讲,开始,建一个什么样的清真寺是经过民众讨论的。当时设计了两个清真寺建筑方案模型:一个是现在建成的这样一个方案,另一个方案也很有特点,不少人也很喜爱。民众讨论的结果,大多数人同意现在建成的这个清真寺方案。而对另一个方案虽然没用,也将它的模型摆在殿内西北角上,作为“民摆勒几”(讲台),一直摆到现在,回民们也不断地对它进行维修。

殿内的正中悬挂一个匾,匾文是用阿拉伯文写的古兰经的开头语,意思是:“我凭着大慈大悲主的尊名起”或译成“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四根通天柱上也有用阿拉伯文写的对联,译成汉文是主说:“安拉——只有他是唯一的主,他永生不灭,把万物治理;困倦不能把他征服,睡眠无法对他侵袭;天地间的一切都归他驾驭,谁能向他替人求情——除非是经过他特许;他熟知他们前前后后的底细,他们不能窥测他的丝毫奥秘——除非是经过他的同意;他的触角包罗天地,执掌天地对他毫不费力。”

现在阿城清真寺的院内,周围有用青砖砌的两米高的围墙,南北长78米,东西宽74米。南北有对称的各五间讲堂;南讲堂的东侧有沐浴室五间,北讲堂的东面是教长办公室和宿舍。正东面对厅三间,中间有正门,两侧有角门。正南还有架子房五间。对厅的对面(院外)有10米长影壁。

《阿城清真寺》 PiIP+GkhOK5rb6gBOmYgOmQmMUQekel/dlyPPA1GkMwOFqFuqE6cViU5R+utCN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