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章用秀:
李叔同及李氏的两处宅院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8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天津三岔河口东粮店后街地藏庵附近的一座三合院内。李叔同两三岁时,其父因官运、财运俱佳,遂将原三合院旧宅卖出,在距旧宅不远的粮店后街山西会馆斜对过,购置了一套“田”字形的共有四个院的新宅第,李叔同随同家人迁居于此,以后一直没有搬离这所宅第。1898年,他奉母携眷,离津去上海。1905年,其母病逝,运灵回津后,便东渡日本求学。次年,一度返津。1910年毕业返津门故里,先就任天津工业专门学堂教员,转年执教于直隶模范工业学堂,留居天津近两年。1912年,他离津再度去上海,参加了柳亚子创办的南社。同年秋,离上海赴杭州,任教于杭州一师,后兼任南京高等师范课程。1918年秋出家后,再也未返回家门。

李叔同从出生到19岁赴沪一直没离开天津;以后去日本,又赴沪,在此期间曾几度在天津居住。加在一起,总共在天津生活了约22年。他在天津生活与学习的年代,正是清王朝内外交困并逐步走向穷途末路的时候。

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戊戌变法的风暴卷入天津时,年仅19岁的李叔同立即做出反响。他认为“老大中华,非变法无以自存”,极力赞同维新变法。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由北京逃到天津,在六国饭店暂避,李叔同对康、梁深表关切与同情,自刻一石章,文曰“南海康翁是吾师”,聊志景仰之意,因之有人说他是康、梁的同谋者。

戊戌变法以后,天津涌现了一批具有新型教育思想的老前辈,他们的观念和作为对年轻的李叔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些老前辈中,他最佩服严修。严修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一位知名人物,而且对诗文书法均擅长。李叔同对严修以“乡前辈”相称,在津时常去严家讨教问业。严修的一言一行在李叔同一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在客居杭州时还常常向人提起这位严老先生。

李叔同不但受到天津教育界、文化界新派人物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还通过研读有关介绍西方文明的书籍受到新思潮的启迪。他在天津居住时,庭院内除了有供他阅读中国典籍的中式书房,还有一间“洋书房”。自1910年从日本留学回津至1912年春自津赴沪期间,他主要是在这间“洋书房”里度过的。他不仅在这里读书学习,还接待过许幻园等盟兄执友。

关于李叔同的故居,天津有两处。一处是李叔同降生的地方,地点在河北区粮店后街东侧地藏庵前陆家胡同东口门牌2号的一所南北方向的长方形三合院。后来,其父将这所宅院卖出。另一是坐落在粮店后街山西会馆斜对过的一所较大的宅第,即现在的粮店后街60号院,李叔同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这是一座已有150余年历史的典型清代建筑,占地2亩,计有各类用途的房间60余间。整个建筑沿街而建,坐西朝东,大门为“虎座”门楼,门楣上有极为精细的“百兽图”镂刻砖雕,墙壁为磨砖对缝,迎面为刻砖照壁,门楼左侧为厅房。当年大门楼前和过道内分别悬挂“进士第”和“文元”两方大匾。前四合院有两个砖砌垂花门,有南北房各3间,东西房各5间。前脸均为雕有“渔樵耕读”的木结构装饰。在大四合院右侧,原有—个小花园,名“意园”,建有藤萝架,四周为竹篱围起。意园有一间西屋,是李叔同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改建的,称“洋书房”。李叔同在天津任教时,就是在这里读书、写字、作画和接待友人的。东房称“中书房”,藏有线装古版书5000余册。南侧有一长廊,使得东西相通。后三合大院,西房为四进5间,北有一间平房,面积约占二间半,装玻璃隔扇,光线明亮,西南角处有一座抱柱书橱。这间房为李叔同父亲李世珍的住室。南房即为李叔同少年时代的居室,李叔同就是在这里扬起他的人生风帆,走向他艺术和事业的成功之路的。

《李叔同及李氏的两处宅院》 9ITUUo7mCoyBO2gQpRx3byvFT7ADz4VicvKqssyVfG+5ydOIfb50/yRJhO87Ae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