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的竹竿巷,到这里进行交易的各地客帮络绎不绝。一些从事棉纱、杂货、药材、纸张、茶叶、麻袋的掮客,仨一群俩一伙地在路旁交头接耳,时而在袖口里互掐手指,时而高声吵嚷争得面红耳赤,也有的附耳低语(俗称“打哑谜”)讲价钱,穿梭似的来来往往,不绝如缕。当时天津各行各业包括各银行、银号、商号以及外商银行,要通过华账房办理申汇事宜,不论是几十万甚至百万两行平化宝银或银圆的汇款额,都要以竹竿巷附近的公记经纪人成交开盘、收盘行市为依据。因此,竹竿巷这个巷子虽小,但在经济上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对促进天津金融、贸易的繁荣,沟通南北物资交流,起着很大的作用。
竹竿巷虽小,却开设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天津商业巨户。商号的建筑大多是宽阔的大四合院,青砖木结构,磨砖对缝青石作碱,大漆门窗隔扇,装修阔绰讲究,古色古香,金字牌匾辉煌夺目。这些大商号,大部分都是天津著名的“八大家”穆家、石家和“棉布业八大家”的金桂山、潘耀庭、卞润吾、胡树屏、孙烺轩、范竹斋、乔泽颂、纪卫瞻等,以及豪绅巨商章瑞廷、大总统冯国璋、大买办魏信臣、巨商孙樾桥、赵仲山、赵聘卿等人所经营的大棉纱庄、大银号、大杂货商、茶叶庄、麻袋庄、南北货的姜厂和关东烟铺等等,可谓天津商业之荟萃。
竹竿巷这个小巷里,有大棉纱商24家,大银号8家(其中有西街代表性的2家、山东帮1家、山西帮1家、本地帮4家),大杂货贸易商3家,著名茶庄2家,大麻袋庄1家,最早最老的烟铺1家,共39家。其中二分之一以上是新老“八大家”所经营的。总计这些家的自有资金(不靠外力),总额约在二三千万两银子,因此素有“银子窝”之称。
《忆早年天津的竹竿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