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冯直等:
搬不空的嘉定,
塞不满的成都

“搬不空的嘉定,塞不满的成都。”这是长期以来在川西地区、府河流域广为流传的两句谚语。它概括性地说明了通过府河、岷江连接起来的成都、嘉定(今乐山)之间的物资供求关系。素有天府盛名的成都地区,由于人口众多,生产发达,生产生活供需、交流量大,更以其地处省城,既为全川政治、文化中枢,亦为蜀中商品经济交往之中心,因而其物资吞吐量亦极大。这里周转、调剂、流通的,有川西平原丰饶的货物,也有川南、川北稀世的土产,更有远自巴渝、松、沪沿水路运来的名产、洋货。且成都居民所需之油盐酱醋、柴炭米酒及其他轻手工业原料均需仰给于毗邻千里、四方八面的物资济运。故“穿城九里三,绕城四十八”的蓉城竟给人以“塞不满”的深刻印象。但以成都地处盆地中心,川西坝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各地旱路运货至蓉,多靠肩挑背磨,或骡驮马载,既弥时日,量又不敷,殊难适应成都及川西各地生产、消费、商业交通之需要,所谓“蜀道难”也!

然则,山水相因,利弊在人,蜀山虽云道阻,却蕴藏着丰富的水源。自秦蜀守李冰开凿都江堰以来,蜀中沃野千里、水旱从人,非但广被岷水灌溉之利,且以内江各支流沟通岷、沱,连接长江,使川西各地颇得舟楫之便。都江堰鱼嘴分岷水为内外二江。内江过宝瓶口经各节制闸分为若干支流。其中之走马河分分合合经郫县、成都历华阳、仁寿,逶迤而南,在彭山的江口复入外江,合为岷江正流。因其流经郫县,故古有郫江之称,又以其流经成都府,故自成都之西北至江口一线又称府河,是为内江南下之正流。府河在江口与外江汇流后,滚滚南流,经眉山、夹江等县,在乐山纳青衣、大渡;过犍为,纳马边河水,至宜宾注入长江,从而借长江经泸州,过重庆,直出夔门,远达松、泸,直至海洋。于是深居盆地中心的成都地区便凭着滔滔岷江,上通郫、灌、松、茂,中接丹棱、洪雅,下连嘉、犍、叙、庐,远出巴、渝、三峡,沟通外界调剂内部。而在川西坝上,内江支流纵横交错,左连仁、华、彭、双,右接蒲、新、邛、邑,沟通崇、温诸县,可谓千头万绪,举之甚烦。然则,万头千绪,自有一针穿引,这便是通上连下缝左接右,流经成都的府河。在陆路交通极难的条件下,府河便成了成都与附近诸县及川北、川南、川东,乃至外省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航线。

尽管府河上下有不少险滩、高堰、拱桥、河湾,给行船造成了不少困难,每年发生的船毁、货失、人亡的悲剧不在三十起以下,但人们仍靠着她往来航运沟通经济文化。因而除木排外,仅成都至嘉定府这段河流,每年上、下的船筏在两千只以上。

那时上下府河的船筏大约有四种。一是载容量约四十吨的,客货两运的官舱大木船。这种船高桅、高舵、六篙、十二至十六桡。前有招、后有鼓,靠岸上下有纤索。舵手掌舵击鼓,以鼓声之徐急指挥船的行止快慢。二是载运量为二十至三十吨的中型木船。这种船与官舱大木船不同之处是只设四篙,六至八桡,无招。其余设备与大木船同,三是五至六吨的爬湾船。有桅、有纤,但篙、桡只有二至三个。上水时,一舵一纤,需二人操作;下水时,改纤为桡(或篙),桡手可以舵手兼之,故一人即可操作。最后一种是载容量五吨上下的竹筏。这种筏用火将楠竹烤翘制成,因而又称“狗头筏”。除上述四种船筏外,还有用杉木条子连接而成的“木排”。这种木排主要是运销杉木条,但常常顺便载搭些火把柴、焦炭之类。据多方调查估计,除木排外,上述四种船筏往来于成都至乐山之间航运者,大致在两千只上下。在盛水季节,四十吨的大木船亦可直驶成都。但在枯水季节大木船一般只到江口,中型船则可在中兴二江桥卸货。只有爬湾船,无论盛枯均可直抵成都。一般来说,如果中途顺利又无停阻,下水船在盛水季只需一至一天半,即可由蓉抵嘉,即便枯水季节,也不过三天左右。而上水船则稍费时日,若在一日能行七十里的盛水季节,由嘉趋蓉约需五至六日;枯水季节,则需十天以上。以此,枯冬之季,沿海站口、码头尤其稍大一点的场镇,无不聚集数十百计的过夜船只,而成都、江口、乐山诸站,更是樯桅林立、夜市熙攘。碧波绿水,映衬着江上船火、闹市灯影,恍若人间星月、天上都市,引出人们许多美好的遐思。

《四十年代府河航运概况》 aESAfGv2HXxEtCM3rfNwTcWFV3/FnPl1ZRV8lFK6GAgHOfqo2nqsAngE8WBn1U7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