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潘前春:
成都街道概览

成都为历史文化名城,其街名的历史文化特征也分外突出。大多数街名描述对象为人文景观,有的街名也描述了历史上的自然景观和风貌,少城的街名尤具特色:

如支矶石街,是因历史古迹而得名,清代时称君平胡同。相传严君平卖卜于此,民国初年因街西有支矶石庙,故改名支矶石街,沿用至今。清代康熙年间八旗兵驻成都,在街西头建关帝庙(即后之支矶石庙),支矶石即立于庙内。神话传说支矶石为天上织女织机上的垫石,其实它是古蜀国的墓志石。1958年,支矶石已移往文化公园内,供游人观赏。

而以地形、地势得名的有宽巷子、窄巷子、小通巷、西半节巷、上半节巷。

宽巷子在清代时因与邻近街巷相比较为宽,遂用此名。其余四条街均缘于地形特点得名。宽巷子和窄巷子的房舍全系平房院落,大多建于民初,少数建于清末。其多为中国典型的四合院:石狮、石鼓、天井、中门绘有金钱狮子、屋檐翘角凌空欲飞,展现了古少城的风貌。

旧时的少城多幽巷,巷内多深宅大院,院内树木葱茏,鲜花盛开。一些街道也因植物而得名,如泡桐树街、桂花巷、柿子巷、槐树街。

泡桐树街清代时为满城的仁里胡同,因街中有大泡桐树,民国初即改名。

桂花巷在清代称丹桂胡同,胡同内栽有多株桂花树,民国初改称桂花巷。

柿子巷清代时名永平胡同,巷内有一株大柿子树,民国初改为现名。

槐树街即满城的槐荫胡同,当时沿街植有多株槐树,并有一槐树林,民国初更名为槐树街。

以庙观祠堂得名的有永靖街和祠堂街。

永靖街清代时名永清街,光绪末年东段改为西鹅市巷,西段仍名永清街。民国时,本街回民聚居,著名的皇城清真寺建于此,更名永靖街,取“永葆伊斯兰纯洁”之意。原街西端有二巷,分抵小河街,修建蜀都大道后,街形大变,现已不通小河街。

祠堂街清代时称喇嘛胡同,亦名蒙古胡同。据传,康熙五十七年,八旗官兵曾为年羹尧建生祠于此,街因此得名。

以吉祥愿望得名的有吉祥街、仁厚街、多子巷。

吉祥街清代名通顺胡同,吉祥胡同。民国时先名新巷子,后改吉祥街,取“吉祥如意”之意。

仁厚街清代称仁厚胡同,也是表达“吉祥”之意。民国初改称仁厚街。

多子巷清代名太平胡同,因满营在此开炉铸造刀剑,民国初名刀子巷。刘湘在此居住时,膝下只有一儿一女。恶“刀子”二字于己不祥,故以刀子谐音,改为多子巷,含“多子、多福、多寿”之意。

以地物得名的街道较多:如过街楼街、黄瓦街、栅子街、东马棚街、西马棚街、奎星楼街、红墙巷、井巷子。

过街楼街清代名集贤胡同,又名永兴胡同。因街上旧有木质结构的跨街楼房(形似天桥)一座,民国初更为现名。

黄瓦街清代称松柏胡同,昔民间盖房,习用青砖灰瓦。有两侯爷,家业破败,居然将建庙宇的红砖砌墙,黄瓦(琉璃瓦)盖顶。现街名即源于此黄瓦围墙。

栅子街清代名里有仁风胡同,辛亥革命后,因街口设有栅门,晨开夜关以防盗,故名栅子街。

东、西马棚街在清代时分别称仁德胡同和阿产胡同,原系四川将军统率满蒙骑兵养马之地。棚为篾棚,高大宽敞,无一住户。现在的街房均为辛亥革命后陆续修建。

奎星楼街清代称光明胡同,又名魁星楼胡同。后因西头关帝庙内有奎星阁,遂改名奎星楼街(奎星是二十八宿星之一,共有五个星点,经常疏散排列。如五星相聚,则为文教昌明之象)。

红墙巷清代名普安胡同,西头有关帝庙及永安坊。因临街一堵红墙,民国时改名红墙巷。

井巷子清初名如意胡同,因街中有水井,供群众汲水,故改名井巷子,沿用至今。

少城的街名以方位序数得名的也不少。如西二道街、东二道街、三道街、四道街、东城根街、东门街、东胜街、西胜街等。这些街的得名多来自在少城内的次序和方向。

因学校得名的有商业街和实业街。

商业街在清代因街北有副都统衙门,名都统胡同。民国初于副都统衙门旧址创建商业专门学校,更名为商业街。

实业街清代名甘棠胡同,街北有八旗官学。民国初,官学旧址改办女子实业讲习所,遂改名实业街。

以上列举了少城的大部分街道名称,从它们的来由,我们能窥见古少城风貌之一斑,感受到历史脉搏的跳动。

《少城漫话》 rbZCIw5FnFC+ZJlaupbZ8os+iLMNNd+N/nvRXjvhw3kYQ66Fx7MGNL/L9XJDT/z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