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定一:
少城人家,高门槛难跨

秦惠王二十七年,为公元前310年,成都的少城与大城同时建成。大城在东,“少城惟西南北三壁,东即大城之西墉。”(《寰宇记》)

所谓“少城”,是指“满城”以后的少城。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清王朝结束了满族260多年的统治。代表满族控制四川的将军和八旗驻防“满城”的时日也宣告结束。

“满城”,成都人习惯上仍称之为“少城”。到了民国,陆续拆去“满城”的城墙。在其北,拆出了一条西大街;在其东,拆出了一条东城根街;在其南,一部分属于“少城公园”,一部分成了蜀华街。只有西面的城墙还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满城”的城墙没有了,但老成都人脑海中的“少城”还在。比如住在长顺街一带的人,自称住在少城。过了西御街到东御街,就称为“大城”。住在东御街以东的人,走过“皇城坝”,过了西御街,就称为到“少城”了。

“少城”驻防的八旗军不存在了,但他们遗留下来的四合院还在,它们就陆续地变成了新主人的“公馆”。这些主人们,就是新的有钱、有权者(主要是土地出租者,所谓的绅粮)。在长顺街两旁,商店林立,就成为这些人的日常生活资料的供应点。

这些“公馆”的门前大都有一对小型石狮子,或石鼓作饰品,以显示其身份的不平凡。

门是黑漆大门,有的门上还用油漆画上终年不换的门神。那时的大门下,都装有一段能够装上卸下的高门槛,以挡住大门。“高门槛难跨”,就成了“少城”人家的象征。老成都人当时有句谚语:“你的门槛太高,不大好跨!”意思是讽刺人好拿架子,高不可攀。后来大致这道高门槛又重又笨,不太方便,便逐渐被取消了。后来的少城,住进了一批所谓的新派人物,他们取消了高门槛和门神,悬挂上名人字画,他们就成了高雅人家了。他们的正屋两旁陈设着红豆木雕花座椅和茶几,后来改成沙发,此处也就成为餐厅和起居室。

正屋的两边,就是屋主人的寝室了,后面还有一个小天井,天井中都有一口水井,接近水井处,就是厨房,洗衣处也在附近。此外厕所、杂物间都在一个区间内。这个一院两进深的格局,就是那时所谓“少城人的家”了。

《“少城”风情一瞥》 doQ9c5AliaX7RRBL5rHAoFG2RksZfTtMsa3VNeztBW9gizGoEXWnEVU/Qs4ezJU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