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沈浩:
甘熙故居

走进南京城南一条平常的小巷——南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具有清中晚期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令人感受到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和精巧的民居建筑艺术。这里就是甘熙故居,民间俗称金陵“九十九间半”,现在是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所在地。

甘熙故居位于城南闹市、中山南路的西侧,东南为夫子庙,往北为古运河,西北不远即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古建筑群——朝天宫,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同时,紧邻南捕厅这条街的又有绒庄街、绫庄巷等,这里过去是南京民间手工艺人聚集的地方,具有古朴的民俗环境。

甘熙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藏书家,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以知县签分广西。道光二十二年(1842)调任京官,历官礼部郎中、礼部仪制司、户部广东司兼云南司主稿、道员等职。甘熙一生治学严谨,博古通今,精研金石之学,且擅长风水堪舆之术,勤事纂述,曾为道光皇帝宠妃选得陵址,获得道光赏赉。但甘熙不愿久留京师,于是称疾告老还乡。

9787503496622_0-Chapter01-4.jpg

甘熙故居

甘熙故居为徽派传统民居风格结合南京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在朝向、布局、功能、装饰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个性。

首先,在朝向上与众不同。南捕厅宅坐南朝北,分东、中、西三路,大板巷宅坐东朝西。其原因待考,据说是依据风水堪舆之理论而决定的。

其次,在平面布局上亦各有特点。南捕厅15号中轴线上布置有六进房屋,由北往南分置门厅——大厅——正房——正房——正房——厨房、柴房。门厅、大厅和最后一进厨房、柴房为一层,第三、四、五进正房都是二层楼房。在中轴线六进建筑的东西两侧还分别建有几组建筑,在过去是作为花厅、花房及祠堂之用。东侧是两组平行的房屋,由两进大厅和两进偏院构成;西侧则有四进建筑,前两进大厅的左右两侧分别配有对称的两组小偏院,后两进大厅则只建有西偏院,东西两侧这几组建筑都有院门与中轴线相通。整个15号建筑的结构、砖雕门楼、门窗隔扇甚至在天井的墙壁上原先用来临时搭设凉棚的砖雕墙孔都保存完好。南捕厅17号、19号和大板巷42号这三组建筑都由五进组成,分别为门厅——轿厅——大厅——正房——正房,第四、五进为二层,左右两侧有厢房或回廊相通,称“跑马楼”,堪称南京城南民居的一大特色。

这四组建筑每进多为三开间,总数有300多间,因为按皇家规定,民间住宅不能与王族勋戚相匹敌,不得超出百间,于是实为300余间的甘熙故居就有了“九十九间半”的说法。在南京,“九十九间半”也是规模较大、多进穿堂式民居的统称。

《金陵“九十九间半”》 ZlT3ZJ2hdmtV0cUqlv+k4pr60o0hX//BCQv+XqV6W6gt1O7W98gk/EGQQ2yhr1F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