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秦淮河水经夫子庙泮池、文德桥,过今乌衣巷口的来燕桥,继续由南向西流淌,出西水关汇入外秦淮河。在来燕桥西的瞻园路上,有一处在明代被称为“南都第一园”,在清代与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留园及无锡寄畅园并称“江南五大名园”之一的瞻园。这是一座在明中山王徐达后裔的诸园中最负盛名的园林,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太平天国时期,东王杨秀清曾在此小住几天,后为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幼西王萧有和王府。太平天国失败后,复为江宁布政使衙署。同治六年(1867),经两江总督李鸿章批准,江宁布政使李宗羲对衙署进行整修,“以崇政体”,新建房屋319间,今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内保存的古建筑即其所为。同治七年整修园林,因其水石之旧,薙茀除秽,扶阤累倾,临池为榭(名静妙斋,即今静妙堂),冠阜以亭。继后,几任藩台均进行整治和修缮。光绪三十年(1904)春,江宁藩台黄建笎再次“捐赀延工”,维修该园,恢复北假山上的亭子,取名“绿墅”,于西北坡新辟迎翠草榭,补栽修竹,种花四壁,园貌为之一新。黄建笎为此作《瞻园记》。据《金陵待征录》记载,园以石胜,有最高峰极峭拔。友松、倚云、长生、凌云、仙人、卷石,亦名称其实。石之下邃谷集祥,伏虎、仙姑、三猿、明道、垂云诸洞,盘纡曲邃,足增幽况。其室宇或因时易名,而钓艇尤据其胜。仙人、倚云两峰,传为宋徽宗花石纲之遗物。
民国时期,瞻园初为江苏省省长公署,1933年,为国民政府内政部和中统特务机关前身特工总部所在地,是关押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的囚笼。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罗登贤、郭纲琳、何葆珍、徐全直等烈士都曾关押于此,并牺牲于雨花台。
《江南名园之瞻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