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
【原文】
《淮南子·天文训》:“十五日指甲,则雷惊蛰,音比林钟。”
【释义】
“十五日”:《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前有“加”字。知有脱文。
甲:天干的第一位。古代用来纪年、月、日。
惊蛰(zhé):公历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汉书·律历志》:“降娄,初奎五度,雨水。(唐·颜师古注:‘今曰惊蛰。’)”《说文》:“蛰,藏也。”即隐藏义。(清)李光地等撰《御定月令辑要》:“《四时气候》:立春以后,天地二气合同,雷欲发声,万物蠢动,蛰虫振动,是谓惊蛰。乃二月之气。”
林钟:高诱注:“六月也。林,众;钟,聚也。阳极阴生,万物众聚而盛,故曰林钟。”
【今译】
增加十五天斗柄指向甲,那么雷声阵阵,惊蛰到来,其音相当于十二律中的林钟。
【物候】
(明)黄道周撰《月令明义》载: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第一候。桃始华。《吕氏春秋·仲春纪》高诱注:“桃李之属皆舒华也。”有“李”字。(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十九卷:“桃,实,主治:作脯(fǔ)食,益颜色。肺之果,肺病宜食之。”本句意为,桃树开始开花。
第二候。仓庚鸣。《诗·豳(bīn)风·东山》:“仓庚于飞,熠(yì)燿(yào)其羽。”仓庚,即黄鹂。古代名称很多,各地称呼不同。中国第一部名物词典《尔雅·释鸟》中说:“商庚、黎黄、楚雀也。”齐人谓之抟(tuán)黍,秦人谓之黄琉璃,幽、冀谓之黄鸟。可知古人非常重视仓庚的到来。黄鹂鸣叫,进入春耕季节。(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预示着明媚春天的到来。
第三候。鹰化为鸠。鹰,蛰(zhé)鸟也,鹞鹯(yàozhān)之属。鸠(jiū),《淮南子·时则训》高诱注:“鸠,谓布谷也。”本记载亦见于《礼记·月令》、《吕氏春秋·仲春纪》、《淮南子·时则训》等。鹰、鸠互化,这是古人的误解。
【民俗】
驱虫。春雷惊醒了害虫,农户在这一天拿着扫帚,到田间举行扫虫仪式;同时手持清香、艾草,熏遍家里的每个角落,希望能够驱走蛇、虫、蚊、鼠等。南方又叫“打小人”。3月5日,香港居民流行惊蛰“打小人”。
【农谚】
春雷响,万物长。
二月打雷麦成堆。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大麦豌豆不出九。
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核桃树,万年桩,世世代代敲不光。
栽桑树,来养蚕,一树桑叶一簇蚕。
【民谣与诗词曲】
(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晋)陶渊明撰《陶渊明集》卷三
【饮食与养生】
惊蛰吃梨。梨多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为“百果之宗”。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三十卷:“梨,主治:热咳,止渴。润肺凉心,消痰降火。”民间说,“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以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对于种植梨树,(汉)班固《汉书·货殖列传》中说:“淮北、荥南、河济之间,千株梨,其人与千户侯等也。”南朝宋代郑缉之撰《永嘉记》:“青田村人家多种梨。有一梨树,名曰官梨,大一围五寸,恒以贡献,名为御梨。”中国古今民间培育了大量的上乘梨的品种。当今中国四大名梨有:砀山酥梨(安徽宿州砀山)、库尔勒香梨(新疆巴音郭勒库尔勒)、莱阳梨(山东烟台莱阳)、鸭梨(辽宁铁岭银州区),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