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在世界反法西斯题材的文学作品中,一个普通的犹太少女和她的日记备受瞩目,那就是安妮·弗兰克和《安妮日记》。

安妮·弗兰克于1929年6月12日出生在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父亲奥托·弗兰克是一名德籍犹太商人。1933年,德国纳粹党开始执政,大规模的反犹行动在全国展开。为了免遭厄运,奥托·弗兰克携妻子伊迪丝·霍兰德·弗兰克移居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定居下来。不久,安妮和姐姐玛戈特也到了荷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荷兰宣布中立。1940年5月,德军入侵荷兰,荷兰人民也被卷入战火。移居荷兰的犹太人依旧难逃德国法西斯的魔掌。为了避免像其他许多犹太人那样遭到迫害,奥托·弗兰克预先做好准备,于1942年7月带领一家四口佯装逃难到别的国家,实际上藏匿在他所在公司的办公大楼的密室里。在密室里开始藏匿生活的除了安妮一家,还有范·丹恩(此为化名)一家——范·丹恩夫妇和儿子彼得以及后来加入的牙科医生杜塞尔(此为化名)。1944年8月4日上午,德国纳粹党卫队军官率领荷兰警察破门而入,逮捕了藏匿在密室内所有的八名藏匿者,同时逮捕了帮助他们藏匿的克莱曼先生和库格勒先生,并把密室内的全部贵重物品与存放的钱财带走。办公室职员米爱普和贝普有幸没有被逮捕,她们在警察走后,从旧书堆里发现了安妮的日记和手稿,并妥善保存下来。而不幸的八个藏匿者不久被分散押送到不同的集中营,除了奥托·弗兰克,其余七人先后遇难。其中,安妮在1945年2月底或3月初因伤寒病死于德国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而这个集中营于当年4月12日被英军解放。

战争结束后,奥托·弗兰克回到阿姆斯特丹。米爱普获悉安妮的死讯,便把安妮的日记和手稿交给了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没有想到,安妮在两年多的密室生活中留下了这么多珍贵的笔记,将密室的日常生活记载得如此具体和准确。为了一偿安妮想要成为作家的愿望,也为了纪念,他把安妮的日记进行了整理,于1947年首次公开出版。

《安妮日记》的首篇写于1942年6月12日,末篇写于1944年8月1日。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十三岁生日,而日记本是安妮收到的生日礼物,她把日记本命名为吉蒂。在两年多的密室生活中,写日记是安妮最大的乐趣。安妮把吉蒂作为假想的收信人,以写信的方式倾诉自己的内心,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其中既描写了密室成员短暂的快乐和长久的恐惧、成员之间的趣事和冲突,也记述了安妮身心发展的艰难历程。

安妮是一个乐观、勇敢的女孩。在被压抑和恐惧气氛笼罩的密室生活中,她虽然有时像大人一样情绪低落,但始终心存希望。她积极地学习函授课程,广泛地阅读书籍,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艰难,努力地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安妮喜欢思考,她的日记中有许多文字记载了她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母亲)的好恶、对密室内部争论的分析、对战争的看法,甚至涉及对女性社会地位问题的见解。 当然,安妮是一个成长中的少女,她也像普通少女一样对渐渐发育的身体充满好奇,对理想的爱情满怀憧憬与渴望,对人性与人生进行深刻的探索,这一切都在她的日记中有所表达,她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鼓励下逐渐独立和自主。

时至今日,《安妮日记》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它记载了那个特殊时期在荷兰的犹太人在德国纳粹党统治下真实而悲惨的遭遇,引起人们对战争的思考、对人性的深思,还因为少女安妮面对苦难时表现出了乐观、坚强和勇敢等优秀品质,为青少年树立了可以学习、获得鼓舞的榜样。

本书译者在借鉴前人翻译成果的基础上,从史学性、文学性等多方面入手翻译,力求有所突破,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李川(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参与了部分稿件的校订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我想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想把快乐带给所有人,甚至是那些我从未见过的人。我想一直活着,甚至在死后也能活着。

——安妮·弗兰克 SFjqiDNfriRbLa9Bxo3uJ14uagq4I+DqMGkxyWPOoJf0jSoU651NQhSfvxsxaSb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