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一)

士兵们!四千年的历史在俯视着你们!

——拿破仑

啊,阿蒙神,我敬你之名,将你给予我,如此我便可知晓你,如此我便可于图阿特(冥府)得到安宁,如此我便可在其中拥有所有家人臣属。

——《亡灵书》

提到古文明,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必然有古埃及。因为它实在太古老了,文明灿烂生辉。在公元前3200年的原王朝时期,埃及统一,象形文字被创造了出来,在随后的早王朝时期出现了象形文字文本。而差不多同期,在遥远的东方,被考古学界认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的良渚文化,还只是在器物上刻有原始文字而已。德国作家C.W.策拉姆在《神祇、陵墓与学者》一书中无比感慨地写到:

“当最早在卡比托利欧山的元老院召开集会确定世界帝国罗马的政策时,埃及文明已经很古老了;当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在北欧的森林里捕捉熊和野牛时,埃及文明已经很古老并且不复存在了。……而埃及的最后一个王朝,也就是第二十六王朝衰亡覆灭后,还要经过500年才进入我们的纪元。利比亚人先统治着这块地方,随后是埃塞俄比亚人、亚述人、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伯利恒马厩上才亮起了星辰。”

“庄严徐行,光亮盈满,光芒铺洒众生面庞……” ,颂歌中这样赞美太阳神拉。遥想在古埃及,清晨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升起,天空湛蓝。太阳向西运行,那灼热、明亮的光芒照耀在茫茫的沙砾上。这片烈日炙烤的沙漠本应是块不毛之地,然而,在其中尼罗河奔涌澎湃,莲花与纸莎草摇曳,水鸟游弋。人们唱诵尼罗河道:“你是拉神所创造的田地之灌溉者,你从天而降,予所有动物生命,予所有土地不竭之水源,你是面包之友。” 尼罗河一年一度的涨水,漫过河床,淹没沙地,带来肥沃的泥浆。河水慢慢退去,植物吐绿,谷物生长,粮仓充盈,带来“丰收的年份”,并以丰年的收成来供给歉收的年景,数千年如此。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如今在这片风景中,依然林立着昔日庙宇、陵墓的废墟,耸立着宏伟壮观的法老的陵寝——金字塔,卧着狮身人面像。

古埃及人在尼罗河的滋养下,创造出了令人惊叹、敬畏的文明和博大精深的神话体系。神话学者的研究表明,古埃及神话可能产生于早于公元前5000年的前王朝时期的远古。同古埃及神话起源相关的关键词总结起来无外乎两个:太阳与尼罗河。古埃及人认为神秘的尼罗河和太阳是生命的起源;在神话中以及《亡灵书》里,古埃及人希望自己能够乘着太阳船,沿着尼罗河航行,去到极乐之地,获得永恒的生命。荣格认为,神话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透过神话,可撩起文明的面纱。在源远流长的岁月里,古埃及的历史和神话相互融合,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古埃及历史的源头也是埃及神话的源头。然而,自公元前4世纪开始,古埃及不断被异族势力统治,其历史、文化以及多彩的神话传说渐渐被人遗忘。直到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埃及的神话和历史才重新进入世人眼中。当时人们仅仅惊叹于神庙和金字塔的雄伟,对发现的象形文字和神庙雕刻感到好奇,但不知所以然。终于,法国人商博良于1822年解读出罗塞塔石碑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那时,记述古埃及神话的金字塔塔文和书写在莎草纸上的《亡灵书》才真正为世人所关注,古埃及神话随后也成了埃及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正是一部埃及神话研究的著作,作者沃利斯·布奇爵士(1857—1934)是著名的英国埃及学家和东方学家。他供职于大英博物馆,负责古埃及和亚述的文物,出版了诸多关于古代近东文明的著作。他曾多次考察埃及和苏丹,代表大英博物馆购入文物古董,其中,最为重大的文物收获就是《阿尼纸草卷》、《亡灵书》和阿玛尔纳书简。他对博物馆楔形文字板、手稿、纸草卷的馆藏贡献良多,在他的努力下,当时的大英博物馆有着全世界最优秀的古代近东馆藏。他在埃及学方面的大量著作将研究成果、考古发现传播到广大读者中间。1920年,他因对埃及学和大英博物馆的卓越贡献受封为爵士。

布奇爵士的这本著作,可以说给出了到目前为止关于埃及神明最全面的介绍。他详尽地讲述了各个神明的故事,囊括了古埃及神话中的大神,例如太阳神阿蒙和阿蒙–拉、冥府之主奥西里斯、生命女神伊西斯、王权守护者荷鲁斯、干旱之神赛特、亡灵守护神阿努比斯,还记载了次一级的诸神和神圣动物的典故。本书将神话传说与历史考古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展示神话演变的脉络,挖掘诸神的信仰与古代埃及社会生活的关系,深入浅出,十分有趣。更为令人称道的是,这本书旁征博引,既有埃及学权威学者的文献,又有古希腊罗马作家比如普鲁塔克、希罗多德等等的著作,同时还大量引用了金字塔塔文、《亡灵书》和纸草卷里的文字,内容丰富详实,读来令人不忍释卷。书中包含上百幅插图,其中有大量精美的彩图,部分章节提供了象形文字碑文及详尽的翻译和解读,形象地展现了埃及神话的内涵。

布奇爵士在书中展示了古埃及人的宇宙观、生死观和道德观。第一,宇宙观。在太阳神的创世神话里,太阳神诞生于原初的混沌水渊,他生下两个孩子:大气之神苏和水汽女神泰芙努特。苏与泰芙努特结合生下大地之神赛布和天空女神努特。然后苏从赛布怀中托起了努特,于是天地就分开了,中间充盈着空气。古埃及人认为,天似穹顶,大地则为方形,有四根柱子支撑着天,这种宇宙观和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理念非常相似。在这种朴素的宇宙观下,古埃及人崇拜万物和生命之源的水,还划分了天空中的十二星座,有对应的守护神,而出生于不同时期的人,会由相应的神祇守护。第二,生死观。古埃及人认为,灵魂有几种形式,其一为卡,卡伴随着人的一生,人出生,卡随之,人死亡,卡离去。其二为巴,人死后,卡化为巴,巴能向上飞升,到达极乐之地。因而在埃及的绘画里,巴呈现为人首鸟身的形象。古埃及人认为,人在死去后灵魂要去到奥西里斯的审判堂,在天平上估量善恶,善人获准进入奥西里斯掌管的极乐之地,获得永恒的生命,如神明一样生活。此外,亡者的尸体必须做防腐处理并妥善保管,这样,通过审判的灵魂才能和尸体重新结合,生活在冥界。古埃及人这种“现世短暂而来生永恒”生死观,在《亡灵书》和金字塔塔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冥府图阿特被描摹得美轮美奂,人们觉得在那里灵魂和肉体才能永恒诗意地栖居。第三,道德观。在第八章所引用的《亡灵书》片段里,亡灵对判官奥西里斯说:

“我从不害人。我从未欺压家人。我未曾亵渎玛阿特之地。我从不结交无德之人。我从不作恶。我从未[思量]每日之要义便是使人勉力为我劳作。我从未炫耀名号。我从未虐待仆从。我从未轻慢神明。我从未骗取下人财物。我从未行诸神憎恶之事。我从未致使仆从受其主惩罚。我从未予人苦痛。我从未使人挨饿。我从未使人哭泣。我从未伤人性命。我从未差遣他人伤人性命。我从未致人苦痛。我从未骗取神庙之供奉。我从未偷窃神之糕饼。我从未带走供奉神灵之糕饼。我从未通奸。我从未以不洁之身进入神明之圣所。我从不短斤少两。我从不扩地窃地。我从不侵占[他人]田地。我从不给秤砣增重(即欺骗卖家)。我从不误读秤盘刻度(即欺骗买家)。我从未抢夺孩童之牛奶。我从未驱赶吃草之牛群。我从未网罗诸神之羽禽。我从未用同类之鱼[作饵]捕鱼。我从未在[河水流淌]之时使其回流。我从未破坏奔淌之河流。我从未熄灭燃烧之火。我从未侵犯神选肉供之时节。我从未驱赶诸神领地之牛群。我从未冷落显露神迹之神明。我是纯洁的。”

古埃及人朴素的道德观由此可见一斑。

布奇爵士博闻强识,文笔优雅,措辞精妙,但句式复杂,加之内容广博,引经据典,翻译起来其实难度很大。选择翻译这本书并且在繁忙之余尽善尽美,全因我的古埃及情结。这个情结太久远,从年幼时父亲作为礼物递上的全套彩图版《世界五千年》就开始了。虽然至今我还未踏上那片古老神秘的土地,但心已远。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观时,我曾在埃及馆流连大半天,看到了一个小小的棺椁,文物的说明显示是第十八王朝时期夭折的幼儿的木乃伊棺木。一旁展示的陪葬品中有数枝干枯的莲花,虽鲜妍褪去,但仍是含苞待放的样子。那一刻,似乎穿越数千年的时空,我能真切感受到孩子父母的哀思与祈愿。于我,这本书既圆了多年的情结,也是对已经湮灭的古埃及献上的一枝小花。

本书为国内第一个中文译本,第一章至第十三章由杨昕翻译,第十四章至第二十章由杜甜甜翻译。由于本书虽是一本神话学的通俗书籍,但文中涉及大量神名、人名、地名以及考古、生物、地理、历史知识和术语,译者查阅了不少专业文献,但仍不能穷尽所有疑难。囿于译者的水平,译文中难免有乖谬之处,望读者批评雅正!

杨昕
2018年5月 RcB/ZJbCD/8QgCXpXCNV8rtvZO0hEbUmReWTD9EeH8zimB5WeNAP7mQZe2TE5p3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