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课

离开忧谷

本课概述

本课目的 :理解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学习用更积极的方式应对负面情绪。

本课流程:

1.【导入】引出本课主题,为进入主题活动环节做好铺垫。

2.【活动一:怎么会这样?】讨论几种应对负面情绪方式的作用和不足。

3.【活动二:离开忧谷】识别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4.【总结与反思】回顾课程内容,总结个人收获。

教学目标

1.了解自我防御机制的作用和不足。

2.识别几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教学难点

1.准确掌握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和理论。

2.引导学生识别自我防御机制。

兴趣点

自我防御机制等心理学知识,可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

1.附件1:“怎么会这样?”学生页(每组一张)。

2.附件2: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教师参考资料)。

3.“俗语”条9张:掩耳盗铃;不堪回首;东施效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此地无银三百两;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挑软柿子捏;“这不是色情,这是艺术”。

教学过程

续前表

续前表

附件1

“怎么会这样?”学生页

附件2

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在弗洛伊德最初提出时,它是一种对付因挫折而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的心理调整方法。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有以下几种:

(1)否认,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地加以否定,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痛苦。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掩耳盗铃)

(2)压抑,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压抑到无意识中去,使人不能意识到存在。这种被压抑的冲动和欲望并没有消失,一直在无意识中积极活跃。如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不堪回首)

(3)认同,指无意识中取他人(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之长归为己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借以排解焦虑与适应的一种防御手段。(东施效颦)

(4)投射,指自我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归因(投射)于客观或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6)反向形成,指将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此地无银三百两)

(7)补偿,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8)转移,指将在一种情景下是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景下释放出来。通常是将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挑软柿子捏)

(9)升华,指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这不是色情,这是艺术”) Uru3cUA7DONqFklSIA2Xe/uAuNqMI9ynx/y4iuhYjgzM6F4UjYclPc05Vf3v1O9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