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1
降压不降营养的饮食方法

清淡少盐是降压的关键

盐和高血压的密切关系

国际医学界研究证实,盐的过多摄入是引起血压升高的一个主要诱因。盐的主要成分是钠,当人体摄入盐过多时,神经中枢会传达口渴的信号,饮水量会增加,为了将钠保持在正常水平,肾脏会减少排尿,这就使存留在体内的水分增加。这些水分存在于血液中,导致全身血液循环量增加,血管由此受到强大的压力,血压攀升。

居民膳食中盐的摄入量和血压升高呈正比

此外,过多的盐还会通过提高血管外周阻力来使血压升高。因为当盐中的钠在血管壁的细胞内的含量增多时,会使血管壁发生水肿,导致血管腔变窄,血管外周压力增大。

高钠=高盐,钠和盐的换算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一大主因,与糖尿病、骨质疏松、胃肠疾病等也息息相关,因此,改变高盐饮食势在必行。但是减盐并不是单纯只减少食盐的摄入,而是减少一切含钠高的食物的摄入,高钠食物等同于高盐食物。

每天盐摄入量<5克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年)》中推荐:一般成年人每天用盐量应在6克以下,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在5克以下。高血压病情较重、有并发症者需控制在3克以下,甚至采用无盐饮食。

培养清淡口味,逐渐用盐量化

人的味觉是逐渐养成的,如果突然减少盐的摄入量,会破坏体内水分平衡,引发脱水,增加血液黏稠度。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其自身水分调节能力下降,盐分骤减会使血流量降低得更多,容易引发脑梗死。

因此,减盐可分阶段逐渐递减。假如最初盐的摄入量为每日10克,可逐渐递减为8克,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减至每日6克、5克、4克、3克,这样更有助于平稳血压。但是需要注意,低钠盐中含有氯化钾,所以肾脏病患者,尤其是排尿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不宜食用低钠盐。

用盐量化也能帮助培养清淡口味,可以用控盐勺测量每次的用盐量。此外,还有一些方法能帮助高血压患者测量每次的用盐量。如:

啤酒瓶盖小冒尖是5克

用食指、中指和拇指一起捏起

用食指和拇指捏起一撮盐约0.3克

食物中看不到的隐性盐

对于高血压患者,虽然已经注意到控制菜肴的用盐量,但对于一些含“隐性”盐的食物容易忽视。因此,高血压患者还要注意限制含“隐性”盐食物的摄入。

警惕食物本身的含盐量

高血压患者即使很认真地控制食盐摄入量,如果忘了食物本身也含有盐分的话,还是会摄取超量。控制盐量时,要事先扣除食物本身的含盐量。

食物本身的含盐量

续表

警惕加工食品的含盐量

一些加工食品虽然吃起来没有咸味,但在加工过程中都添加了盐,如面包、饼干、面条等;鸡精等含钠量也较高,应特别注意。

某些腌制食品和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也属于高盐(钠)食品。为控制盐摄入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少买高盐(钠)食品,少吃腌制食品。

常见零食类高钠含量食物表(每100克食物) 1克盐相当于400毫克钠

常见肉类、鱼类高钠含量食物表(每100克食物)

常见调味品高钠含量食物表(每100克食物)

常见其他高钠含量食物表(每100克食物)

不影响美味的低盐烹调方法

对于口味重的高血压患者,为了平稳血压,做菜时就要少放盐,这样做出来的饭菜就会感觉没有什么味道,难以接受。那么,如何烹调才能在减少用盐量情况下,又不影响菜肴的美味呢?下面介绍一些烹调小技巧,既可以享受美味饭菜,又不用担心盐摄入过多引起血压升高。

尽量选择高钾低钠的盐代替普通的钠盐

高钾低钠盐在含有一定量碘的基础上,氯化钠的含量是65%,氯化钾的含量是25%,相对于普通盐,味道不是很咸,却能将用盐量降低四分之一,而其中的钾能够促进钠的排出,还能软化血管,从而降低血压。

用蔬菜本身的强烈风味代替盐

对于重口味的高血压患者,无法适应清淡无味的低盐菜肴时,可以选择本身有强烈风味的蔬菜代替盐,如洋葱、番茄、香菇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调提味,也能减少用盐量。

温馨提示

高血压合并肾脏疾病,尤其是排尿功能出现障碍(如尿毒症)的患者,不建议吃高钾低钠盐,因为较多的钾不能有效排出体外,堆积在体内会造成高血钾,易造成心律不齐、心衰竭等。

充分利用葱、姜、蒜的爆香味减盐

高血压患者是可以吃葱、姜、蒜的,葱、姜、蒜不仅自身有营养价值,还可以通过烹调提高食物的可口性。烹调时,可以多放些,通过油温爆香,能提高食物的香味,进而减少用盐量,但不失口感。

用酱、酱油等代替盐

酱和酱油也含有一定的盐分(10毫升酱油含1.6~1.7克盐),在烹调肉类菜肴的时候可以适当加一点,同时不放盐或少放盐,这样菜肴既有诱人的色泽,能激发人的食欲,又减少了用盐量。

利用香辛料调味

在菜肴中适当加入五香粉、辣椒粉、咖喱粉等香辛料,可以增强口感,掩盖低盐后的清淡口味。

1.五香粉:用茴香、花椒、肉桂、丁香、陈皮等原料混合制成,有很好的香味。常用于中国菜增香。

2.辣椒粉:主要成分是辣椒,另可混有茴香、大蒜等,具有特殊的辣香味。

3.咖喱粉:咖喱在日本北方的大众语言中,是调味汁的意思。咖喱粉通常是由十种香辛料混合制成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在锅中放些油,加些姜、蒜等进行炒制,将其炒制成咖喱油,再去使用。

利用醋、柠檬等的酸味代替咸味

醋、柠檬等酸味食物,能调和出更好的味道,还能减少用盐量,或者不放盐也可以,常用于做凉拌菜和沙拉。

用橄榄油或香油来增香

适当使用橄榄油和香油可增加菜肴的香味,这样即便菜的口感比较淡也能够让人食欲大开,也是减少用盐量的一个好方法。

用芝麻酱、花生碎等调味

芝麻酱、花生碎味道鲜香,是很好的调味料。做拌菜、凉面时,适当加入一些芝麻酱、花生碎等,可以增加风味,缓解少盐的清淡。

烹调时后放盐

烹饪时最好在起锅前将盐撒在食物上,这样盐附着在食物的表面,没有渗透到内部,能使人感觉到明显的盐味,又可以减少近一半的用盐量。

低脂饮食,远离肥胖

肥胖和高血压的关系

肥胖者过多的脂肪会降低身体自动调节血压的能力。医学研究发现,身体内的脂肪量增加,会使肾脏排除钠的能力降低,从而降低对自身血压的控制。

据统计,我国肥胖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达22.3%~52%,而正常体重成人患病率仅为3%~10%,平均7.8%。

可以说,肥胖和高血压是一对“好兄弟”,它们常形影不离——高血压患者中有一半左右是胖子,而肥胖人群中有一半是高血压患者。

饮食太油腻易患高血压

在所有的食物中,油脂的单位热量是最高的,1克油脂即可产生9千卡(1千卡=4.184千焦)的热量;而身体每累积7700千卡的热量,就会增加1千克的体重。

若以每天多吃进1 匙(约15克)油计算,则每天多摄入热量135千卡,一个月后体重就会增加526克左右,一年就会增重近6千克。“一胖百病生”,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富贵病”就会随之而来。

饮食太过油腻,除了会造成脂肪沉积导致肥胖以外,还会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使人体氧化负担过重,造成一氧化氮生物活性降低,这也是造成血压增高的重要原因。

研究发现,调整饮食结构对于改善高血压是很有帮助的。

选择对血管有益的植物油

油脂分动物油和植物油两大类。由于大部分动物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会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对高血压人群有加剧病情的作用,所以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居多,能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所以高血压患者宜食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橄榄油等植物油,但要注意低油。

温馨提示

煮炖的食物避免连汤吃净,如拉面、水煮鱼等。在烹饪时,食用的油和盐都融入了汤中。而在吃这些食物的时候,油和盐都沉在底部,剩下底部的汤而不喝净,可以很有效地控制油和盐的摄入。

减少油脂摄入的小妙招

很多人炒菜时会放很多油,感觉这样才能让菜肴鲜香,其实,这样做会大大增加油脂的摄入。下面介绍一些减少油脂摄入的小妙招。

方法1:选择低油的烹调方法

同样的食材以不同方式烹调,摄入的油脂量是不同的。采用蒸、煮、炖、凉拌等方式,由于不借助油脂加热,会大大减少油脂摄入。

方法2:用不粘锅烹调

煎、炒食材的时候可以选择用不粘锅,不粘锅只需用很少的油就能烹调菜肴,可比普通锅少用油。

方法3:用蔬菜高汤代替油

用香菇、胡萝卜等熬制高汤,热量很低,在炒菜、炖菜的时候淋入高汤代替油,可以达到少吃油的效果。

方法4:切大块

食材切得过细过小,接触油的总面积就变大了,会增加吸油量,因此食材要尽量切大块。

方法5:先汆烫再煎煮

肉类、不易熟或易吸油的食材,烹调前可先汆烫,溶去部分脂肪,能减少油脂摄入。

方法6:挑选低脂肉类

海鲜、鸡肉等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红肉少,而红肉中的不同部位含脂量也不同,如猪腱肉、牛腿肉油脂较少。

烹调肉类,重在怎么选怎么做

肉类是蛋白质、脂肪、铁等营养素的主要来源,在饮食中不可缺少。吃肉要有所选择,以避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变慢,进而增加患高血压的概率。

“白肉”优于“红肉”,尤以瘦肉为好

“白肉”是指鱼类、鸡肉、鸭肉等鱼禽类肉,“红肉”是指猪肉、牛肉、羊肉等。两者比较而言,“白肉”比“红肉”的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对预防血压升高有重要作用。因此,“白肉”可以作为高血压患者食肉的首选。

当然,“红肉”不是不能吃,而是要适量地吃,在选择“红肉”时,应尽量选择脂肪含量低的瘦肉。

瘦肉不是零脂肪,不同部位脂肪含量不同

瘦肉的脂肪含量低于肥肉的脂肪含量,但瘦肉也含有隐性脂肪,食用的时候也要控制量。不仅如此,瘦肉的脂肪含量因种类不同而不同,以100克瘦肉为例,脂肪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猪瘦肉、牛瘦肉、羊瘦肉。而对于同一种类的肉来说,不同部位的肉脂肪含量也不同。

减少肉类脂肪摄入的烹调方法

方法1:在烹饪之前去掉肥肉或鸡皮

肥肉和鸡皮等油脂多部位,应该在烹饪去掉。

方法2:淋上热水去除油脂

像五花肉等油脂多的肉类,可以放在筛子上,用热水淋一下去除多余的油脂。

方法3:切成薄片

将肉切成薄片,可以增加表面积,在烹饪过程中,油脂更容易去除,进而减少油脂的摄入。

方法4:撇去水面的油脂和杂质

对于油脂多的肉类,可以用热水焯烫一下,然后放凉,水面会出现一层白色的固状油,去除后再烹饪。

方法5:烤肉用铁网比平底锅更好

用铁网烤肉可以减少20% 的脂质。炖肉时也可以用已经烤过的肉,不但美味,而且还能降低脂质的摄取。

方法6:多用蒸锅或电锅

用电锅或蒸锅加热,也可以去除一些脂质。

减少糖类摄入,平稳血压

糖和高血压的关系

摄入含糖量过高的食物,会让血糖浓度升高,尽管这种升高是暂时性的,但如果长期反复出现,则会引起血糖持续升高,而糖类会经肝脏转化为脂类物质,从而升高血脂,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质胆固醇的浓度也会随之升高,使血管壁的脂质沉积,导致血管损伤及硬化程度加重,这不仅会导致血管外周阻力引起高血压,还会阻碍药物作用,让高血压难以得到有效治疗。

此外,长期摄入高糖食物,会影响胶原纤维的降解,促使心肌肥厚程度增加,成为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的危险因素。

调味不用糖,选择代用品

高血压患者不宜多吃糖,那么喜爱甜食的患者怎么办呢?可以选择代用品——甜味剂。

甜味剂不属于糖类,属于无营养型的甜味剂,甜度远远高于蔗糖,既可以改善食物的口味,又不会影响血糖水平,尤其适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食用。生活中常用的甜味剂有木糖醇、山梨醇、安赛蜜、甜蜜素、阿斯巴甜等。

如果高血压患者体重不超标又没有糖尿病,也可以选择用蜂蜜代替糖。蜂蜜属于温性食物,其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还含有少量的麦芽糖、蔗糖、糊精、树胶、含氮化合物、有机酸及铁、锰等矿物质。蜂蜜不但营养丰富,还是润肠、通便的佳品。高血压患者常吃蜂蜜能治疗便秘,通顺大便,这样还可以减少高血压性心脏病突发。

蜂蜜不但有润肠通便的

温馨提示

有些高血压患者想喝些果汁,但又怕果汁过甜引起血压升高,这时可以使用蔬菜、水果打成果蔬汁,如胡萝卜梨汁、西红柿柠檬汁、西芹苹果汁等。这样糖分减少了,而且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化、排泄,促进新陈代谢,也是减肥瘦身的很好选择。

多摄入与降压有关的营养素

优质蛋白质
增强血管弹性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能增强血管弹性,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如果不慎吃了高钠饮食,摄入适量的高质量的动物蛋白,血压也不容易升高。

优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鱿鱼、黄豆、虾皮、花生、牛肉、鸡肉、鲤鱼、鸭肉、核桃、鸡蛋等。

每天摄入量:1克/千克体重。

膳食纤维
调节脂类代谢

膳食纤维能吸附体内多余的钠盐,促使其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同时,膳食纤维还能防止便秘,减少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减少其在血管壁上的沉积,防止血管硬化,保持血管弹性,这些对于控制血压升高都有重要意义。

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裙带菜、魔芋、薯类、大豆、豌豆、黑豆、红豆、燕麦、荞麦等。

每天摄入量:25~30克。

维生素C
降低血脂,使血流畅通

维生素C能有效抗氧化,保护血管,还能促进胆固醇转变成胆酸排出体外,降低血清胆固醇,从而使血流畅通,使血压得到良好控制。

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食物:绿色蔬菜、番茄、橘子、柠檬、橙子、草莓、樱桃、猕猴桃、葡萄柚等。

每天摄入量:60毫克,相当于1个葡萄柚。


促进钠的代谢与排出

体内钠过量会导致水分潴留,进而产生水肿、血液量上升、血压升高等症状,钾有利于钠的代谢与排出,因此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

钾含量较高的食物:糙米、香菇、杏仁、杨桃、香蕉、桃子、橙子、龙眼、猕猴桃、南瓜、茼蒿、菠菜、空心菜、圆白菜、韭菜、胡萝卜、茶等。

每天摄入量:2000~2800 毫克。


强化动脉,降低血脂

血液中的钙具有降低血脂、预防血栓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强化、扩张动脉血管,达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钙含量较高的食物:芹菜、菜花、甘蓝、紫菜、黄豆、豆腐、牛奶、酸奶、小鱼干、虾米等。

每天摄入量:800 毫克,相当于800毫升牛奶。

芦丁
抑制使血压上升的酶的活性

芦丁能保护微血管,增加血管壁的弹性,使血液流动顺畅;同时,还可以抑制使血压上升的酶的活性,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芦丁含量较高的食物:荞麦、茄子、酸枣、葡萄、山楂、柠檬、樱桃、红酒等。

每天摄入量:50~70 微克,相当于洋葱100克或红酒50 毫升。

ω-3脂肪酸
舒张血管

ω-3 脂肪酸可提升体内一氧化氮水平,能更好地舒张血管平滑肌,使血液流通顺畅,从而降低血压。

ω-3 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食物:鲑鱼、金枪鱼、凤尾鱼、鲟鱼、核桃、橄榄油、大豆油、葵花子油、蜜桃、豆角。

每天摄入量:800 毫克/天。

黄酮
抗血栓,有效调节血压

黄酮有抗氧化作用,还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预防动脉硬化,同时具有抗血栓、扩张血管、加强血管壁弹性等作用,可使血流畅通,达到调节血压的目的。

黄酮含量较高的食物:胡萝卜、菜花、洋葱、黄豆、柳丁、番茄、橘子、柠檬、草莓、苹果、葡萄、红酒、红茶、银杏、黑巧克力等。 o507zoGy4ZYZTWCzyo9woD+siTLKAo+wD/jEALN5cGlkb9oUZGGxqWY1Bg3a57i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