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步又是在提醒你要耐心。微习惯策略效果很好,可是如果你在一个行为真正成为习惯之前就停止,继续添加下一组习惯,那么你可能会像个手法拙劣的杂耍艺人一样冒着让手里的橘子全部落地的风险(我现在玩杂耍的手法就很拙劣,但如果我定一个微习惯,每天花一分钟练习,我敢打赌我肯定能抛得很好)。
代表行为已成为习惯的信号有:
● 没有抵触情绪:该行为似乎做起来容易,不做反而更难。
● 身份:现在你认同该行为,而且可以信心十足地说“我常看书”或“我是个作家”。
● 行动时无须考虑:你不需要做出执行的决定就能开始该行为。你不会想:“好吧,我决定去健身。”你会自然地收拾好东西并出发,这是因为到周二了,或者好像到该运动的时间了。
● 你不再担心了: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担心自己漏掉一天或者早早放弃,可当行为变成习惯后,你知道你会一直做这件事,除非出现紧急情况。
● 常态化:习惯是非情绪化的。一旦一件事成为习惯,你不会因为“你真的在做这件事”而激动不已。当一个行为变为一种常态,它就是习惯了。
● 它很无聊:好的习惯并不会让人兴奋,它们只是对你有好处而已。你会因为它们而对生活更有激情,但别指望行为本身也是如此。
超额完成任务是我爱上这个体系的理由之一。此前,我们探讨过在你的意志力变得能够支撑那么多工作量之前,反复超额完成目标的行为是如何帮你塑造期待值,让你能一直进行这种活动的。这点有好处,也有几分坏处,好处是大脑开始把这种活动当作习惯,坏处是因为它过早提高了标准,会导致拥有微习惯的很多好处消失。从小事开始和消除期待值带来的压力是我们取得成功的秘诀,而且效果很好,所以我们要尽可能长久保持。
再强调一遍,我并不是说你不能超过目标。如果你今天真的想跑 3 千米,但是你的目标是只跑到大门口,那就太好了!去吧,跑 3 千米,但是别把目标变成 3 千米。不管什么时候,你都要做好开开心心地完成微目标然后回到屋里的准备,不过即使完全可以这么做,你一般也不会选择就此回屋,而是会继续跑一段。
如果你没能在最开始就超额完成目标,别担心。我的写作微习惯从一开始就势不可当,但在阅读微习惯方面,我直到第 57 天才看到明显而持续的超额完成现象。有些微习惯的火花能迅速燎原,而另一些则需要更长时间,这主要取决于你对这个习惯有多大兴趣,以及你对超越原始目标后继续行动的感知难度。
我几乎每天都能超额完成写作目标,但仍能随意把控自由度。我可以写满 50 字就停。如果我有其他安排,可以花几分钟完成最低目标,然后充分享受这一天。
如果你超额完成了目标,你很了不起,但如果没有呢?你还是很了不起。不只是“好”,而是“了不起”。大脑很难改变,所以我们要庆祝每一次进步。但是问题又来了,这么做是不是会更轻松?有些人全无意志力,却要跟大型目标较劲,相比之下,用我们的方法更轻松,而且收获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