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思考题

1.本章认为主观主义、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是智术的核心。把这些思想和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的思想比较一下,再与柏拉图哲学中的思想比一比。

2.以本文你所阅读的几页关于苏格拉底的文字为基础,写一篇短文,思考一下苏格拉底所说的“未经审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

3.把柏拉图的线段比喻和洞穴比喻作一对照。表明线段上的每一个范畴或存在者在洞穴比喻中都有相应的范畴或存在者。

4.在线段比喻中,太阳(光的最终来源)被柏拉图称为“可见世界的主宰”。也就是说,物质世界的每一事物都依赖于太阳。所有对物质世界的视觉感知都是由于光的存在。太阳反过来又是善的理念的摹本,后者是“可知世界的主宰”。关于可知世界中的客体和关系以及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太阳和善的理念之间的这一类比告诉了我们什么?

5.威廉·华兹华斯的诗《颂诗:忆童年而悟不朽》和约翰·济慈的诗《希腊古瓮颂》有时被称为柏拉图式的诗歌。去图书馆找出这两首诗,写一篇关于这两首或其中一首的短文,根据柏拉图的形而上学来对它们进行解释。同时对“柏拉图式的诗歌”这个观念所包含的讽刺意味作出评论。

6.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健康的城邦是按照和健康的个人一样的模式来加以解释的。解释一下它们之间的这种一致性。

7.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地位的争论中,你倾向于赞同哪位哲学家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8.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观点各异,柏拉图对双方立场都给予信任,但最终站到了巴门尼德一边,解释一下其中的内涵。

9.说明目的论在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不同方面所起的作用。

10.在本章中,运用了橡子和雕像的例子来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再选另外两个例子(一个自然的例子,一个人工制品的例子),看看你是否能通过亚里士多德的四因来对这两个例子作出解释。

11.亚里士多德用中庸之道来规定道德行为。首先解释一下他的这一思想。然后说明为什么进行道德活动是实现幸福或“善的生活”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12.写一篇短文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按照你的看法,美国的宪法体系是否解决了亚里士多德对民主制观念所提出的反对意见? Ka8MP+wmYZbmdGSTSf0WCAAQsDXl20BVIyvStpZMCr9XMpthKixCQ/pje1Yjpl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