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章主要哲学思想

智者

Ⅰ.目标:用修辞学来代替哲学,以及为了修辞学所可能带来的权力而用对修辞上的胜利的追求来代替对真理的追求;用主观主义代替客观性,用相对性代替客观真理,用怀疑主义代替知识。

普罗泰戈拉

Ⅰ.相对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

高尔吉亚

Ⅰ.虚无主义:“无物存在”;怀疑主义:即使有物存在,也不能被认识;主观主义:即使能被认识,认识也无法被传达。

色拉叙马霍斯

Ⅰ.权力,而非法律或道德,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目标。强权即公理。

卡里克勒斯

Ⅰ.权力,而不是正义,是善的。权力对于生存来说是善的。生存给予了快乐。饮食男女是人生的意义。

Ⅱ.道德是弱势大众强势个体的武器。

克里提亚

Ⅰ.聪明的统治者通过激发臣民对不存在的诸神的恐惧来控制他们。

Ⅱ.结论:撇开其对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辩护不谈,智者确实强行将哲学的注意力从宇宙论和物理学引开,引向人类的处境,而且他们参与到新的民主制雅典的政治生活当中。

苏格拉底

Ⅰ.智者最伟大的反对者,在每一个层面上挑战他们。

Ⅱ.苏格拉底的座右铭:“未经审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Ⅲ.苏格拉底在每一个哲学话题上询问每一个人:知识、存在、真理、意义、正义、爱、美、死亡,等等。

Ⅳ.他宣称一无所知,而始终处于对知识的永久追求之中。

Ⅴ.反讽作为一种分析工具。

Ⅵ.苏格拉底冒犯了雅典的权势人物,他被拘捕,并且以虚假的罪名被审判,并被判处死刑。他成为第一个载入史册的哲学殉道者。

柏拉图

Ⅰ.柏拉图在《理想国》里的目标:通过以苏格拉底为发言人的一系列对话,确立一套完整的对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社会和政治哲学、心理学和艺术哲学的解释。

Ⅱ.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

ⅰ.线段比喻(参看第 56 页的图)

ⅱ.本体论:两个主要的划分:上层的“可知世界”和下层的“可见世界”,后者仅仅是前者的摹本。

1.可知世界分为顶部的“理念”和下层的“形式概念”,后者仅仅是前者的摹本。

2.结果:实在的等级体系:依次递降的四个存在层级。

ⅲ.认识论:两个主要的划分:顶层的“知识”和下层的“意见”,后者仅仅是前者的摹本。

1.知识分为顶层的“纯粹理性”和下层的“知性”,后者仅仅是前者的摹本。

2.意见分为上层的“信念”和下层的“想象”,后者仅仅是前者的摹本。

3.“善的理念”是可知世界的神,“太阳”是可见世界的神。

ⅳ.洞穴比喻(参看第 53 页的图),是对线段比喻的神话式演绎,每一个特征都象征性地代表一种对教育的说明:从无知通向智慧的旅途。

ⅴ.伦理学:善是人的一切努力的动机。

ⅵ.社会哲学和心理学:个体的构成(理性部分、血气部分和欲望部分)和社会的构成(统治者、护卫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平行关系。

ⅶ.艺术哲学:指责再现性艺术是无知和堕落,基于形象和感情,而非理念和知识。

亚里士多德

Ⅰ.亚里士多德的目标:保留柏拉图主义的精华而拒绝那些太过超世俗的要素,代之以更为实际的要素。

Ⅱ.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

ⅰ.对柏拉图的批评:

1.客体的本质如何能够从那些客体中分离出去?

2.如果理念是不变的,那么变化是如何可能的?

ⅱ.亚里士多德对客体的分析性的区分(但不是实在的区分):分为形式(客体的“所是”)和质料(客体的“这个性”);实体就是一个具有形式和质料的客体。

ⅲ.变化:

1.每一实体(比如橡子或人类)都力争实现其潜能(对变化的一种目的论的解释——趋向一个目标的运动)。

2.四因:(a)质料因;(b)形式因;(c)动力因;(d)目的因;(b 和 d 是目的论的)。

3.第一推动者:每一事物和每一个人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力争到达的那个完满状态。

ⅳ.伦理学:(参看第 68 页的图)

1.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目标是幸福。

2.幸福是“灵魂的合乎德性的活动”。

3.德性:两类。

a.道德德性(合乎适度[中庸之道]地行动的习惯性倾向)

b.理智德性:两类。

① 实践智慧:在为所有的行为寻求中庸之道方面缜密斟酌的能力。

② 哲学智慧:对那些人们对之无能为力的事情进行哲学沉思(之前提到的灵魂的活动)。

ⅴ.政治学:三种合法的政府形式:君主制、贵族制和共和政体(即温和的民主制);君主制是最可取的。

ⅵ.美学:为反驳柏拉图对艺术的拒绝而对艺术作的两个辩护。

1.艺术是哲学性的(它表现了一种更高的真理)。

2.艺术是净化性的(它净化强烈而具有破坏性的情感)。

ⅶ.逻辑学:亚里士多德是逻辑(推导规则)科学之父。

1.三段论。

2.逻辑学原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BTLI+7YosrtiHhoUVAmU/9rHrAfrwLhOJsXLxMQJGJLrxHvnA/D2UEJ8wokfOf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