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苏格拉底

智者们是职业教师,但他们遇到了对手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前 399 年),他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师。尽管苏格拉底总体上并不同意智者派的观点,但他也跟随智者们的引导,从研究宇宙转向了专注于人类本身的事务。但与智者讨论人类的方式不同,苏格拉底想要把所有的论证都建立在客观有效的定义上。如果不知道“人”是什么,那么说“人是尺度”就几乎什么都没说。在《泰阿泰德》中,苏格拉底说道:

苏格拉底的讨论向两个方向推进——向外通向客观定义,向内探索内在人格,即灵魂,在苏格拉底看来灵魂是所有真理的源泉。这种探索可不是在一场周末演讲上进行的,而是一生的追问。

苏格拉底几乎从来没能对他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尽管如此,追问还得继续,因为正如我们从他的著名格言所知道的那样:

“未经审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的大部分时光在雅典的街道和市场上度过,他询问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是否知道些什么。苏格拉底曾说,如果有死后的生活,那么他会向冥间的幽灵询问同样的问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苏格拉底曾宣称自己一无所知。德尔斐的神谕曾说,正因此,苏格拉底才是所有人中最聪明的一个。苏格拉底至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而其他人却错误地认为自己有所知。

苏格拉底本人没有任何著述,但他的谈话却被他的门徒柏拉图记了下来,后来由柏拉图以对话的形式发表。通常苏格拉底的这些对话会强调一个具体的哲学问题,诸如“什么是虔敬”(见名为《游叙弗伦》的对话),“什么是正义”(见《理想国》),“什么是美德”(见《美诺》),“什么是含义”(见《智者》),“什么是爱”(见《会饮》)。典型的苏格拉底对话分为三个部分:

1.提出一个问题(比如,什么是美德,或什么是正义,或什么是真理,或什么是美);当苏格拉底发现有人声称有所知时,他会变得兴奋起来并充满激情。

2.苏格拉底在其同伴的定义中发现“微瑕”,然后慢慢地将这个定义拆解开,迫使其搭档承认自己无知。(有一篇对话实际上是以苏格拉底的批评对象泪流满面而告终的。)

3.为了认真地追求真理,两个承认自己无知的同伴达成一致意见。几乎所有的对话都以无定论而告终。当然,他们必须这么做。苏格拉底无法将真理馈赠给他的学生们。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自己来发现它。

在对真理的探求中,苏格拉底冒犯了雅典城中许多有权有势而又自命不凡的人物。(为对其指控者公平起见,需要提到的是,有些公民怀疑苏格拉底认为斯巴达的价值观比其本国雅典的更为可取。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是雅典的敌人。)苏格拉底的敌人共同密谋反对他,控告他教授错误的学说、不虔敬并且败坏年轻人。他们把他送上法庭,企图通过使他卑躬屈膝并恳求饶恕来羞辱他。

在受审过程中,苏格拉底非但毫不屈服,相反却通过宣告那些控告者的无知而对他们进行了抨击,并激怒了毫无秩序的 500 人陪审团。更有甚者,当他被问及他自己建议对他的惩罚时,苏格拉底提出要雅典人在市政厅为他提供免费的食宿。暴怒的陪审团以 280 票对 220 票判处他死刑。

雅典人对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对他们要处决他们最优秀的公民备感尴尬,当看守苏格拉底的狱卒受到贿赂允许苏格拉底逃走时,他们准备对之视而不见。

尽管苏格拉底的朋友们百般请求,他还是拒绝这么做。他说,如果他因为逃跑而违反了法律,那么他将自认为所有法律的敌人。所以,他饮下了毒芹酒,和朋友们谈论哲学直到最后一刻。因其死亡,苏格拉底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为真理殉难的象征。 vOJeTE+XJmLSXF60ecE4TumO5yIoU7Q82n/f1mxyP2+jsA+2P7czwpIC4OP6kNc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