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会转向政治权力和修辞学的研习,因而不足为奇的是,接下来出现的一派哲学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而是修辞学家,他们以智者(“有智慧的人”)之名闻世。他们穿梭于城邦之间,收取演讲的入场费,这些演讲的内容不是关于实在或真理的本性,而是关于权力和说服的本性。关于智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写了很多,根据他们留传下来的描述来看,当时流行的思想并不仅是怀疑主义,还有犬儒主义。
智者中最为著名(并且最不愤世嫉俗)的或许要数普罗泰戈拉(公元前 490—前 422 年)。他教导人们,成功之道是小心谨慎地接受传统习俗,这并非因为它们是真的,而是因为理解和运用它们是便利的。对普罗泰戈拉来说,所有习俗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事实上,万事万物都是相对于人的主观性而言的。普罗泰戈拉的名言是“homo mensura”——人是尺度。
普罗泰戈拉对主观主义、相对主义以及便利性的强调是所有智术(sophism)的支柱。根据一些说法,普罗泰戈拉被指控犯了渎神罪,他关于诸神的著作在雅典被当众烧毁。但他在关于宗教的著作的少许仅存残篇中说:“至于诸神,我无法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无法知道他们是否不存在。”
另一个著名的智者是高尔吉亚(公元前 483—前 375 年)。他似乎想要废黜哲学而代之以修辞学。在他的演讲和一部著作中,他“证明”了以下三个命题:
1.无物存在。
2.即使有物存在,也没有人能认识它。
3.即使有人确实认识它,也没有人能传达这种认识。
问题的关键当然在于,如果你能“证明”这些谬论,那么你就能“证明”任何事情。高尔吉亚并不是在传授我们某种关于实在的惊人真相;他是在教导我们如何能赢得辩论,不论我们的主张如何荒谬。
另一个智者是色拉叙马霍斯,他的著名论断是“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也就是说,强权就是公理。根据他的说法,关于道德的一切争论都是空谈,除非将这种争论还原为权力之争。
根据留传给我们的叙述,智者中最为愤世嫉俗的两个是卡里克勒斯和克里提亚。
卡里克勒斯主张传统的道德不过是弱势大众束缚强势个体的一种聪明手段。他告诫强者应该摆脱这种桎梏,而这么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自然正当的”。重要的是权力,而不是正义。但是为什么权力是好的呢?因为它有助于生存。那么为什么生存是好的呢?因为它能让我们获得快乐——存在于饮食男女当中的快乐。有识之士不仅在质量上,也在数量上追求快乐。节制这种传统的希腊德性是为傻子和笨蛋而设的。
克里提亚(他后来成为三十僭主中最为残暴的人,这些人推翻了民主制,短暂地建立了寡头专政)教导说,聪明的统治者通过激发臣民对并不存在的诸神的恐惧来控制他们。
由此可见,智术的本质包含主观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主张的每一种思想都被贬低了。不存在客观的实在,而即使存在客观的实在,人类的心灵也无法把握。重要的不是真理,而是操作和便利。无怪乎苏格拉底感觉他被智术大大地冒犯了。
尽管智术有其负面影响,我们还是必须为其说些公道话。首先,我们可以认为公元前 5 世纪的古希腊智者们在很多方面领先于弗里德里希·尼采(你们将在第六章学习他)的知识论的相对主义和 20 世纪后半叶名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运动。在本书中,这一运动的哲学表述是后结构主义,本书第 279 页以下会讨论它。我们也在此发现了对传统知识观点的强烈批评,以及尝试表明权力的结构如何索求其对于知识的所有权。第二,很多智者是老练的政客,他们确实在民主制的历史上作出了贡献。第三,历史上对他们的敌意主要基于我们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里得到的叙述,而他们两个都是智者的敌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智术有着积极作用,它让人类意识到,我们关注的对象不是宇宙,而是我们自身。普罗泰戈拉“人是尺度”一言既出,人们突然间便开始在哲学上关注其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