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赫拉克利特

值得我们注意的下一位哲学家是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公元前 470 年),爱菲斯距米利都有几十英里。赫拉克利特的著作中大约有 100 段可信的文字留存下来供我们阅读。我们对赫拉克利特实际上说了什么相比任何其他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所说的知道得更多。不幸的是,关于他的意涵我们并不必然知道得更多。和阿那克西曼德一样,赫拉克利特用散文体写作,但他选择用箴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短小而简练的爆发式语句,携带着一些刺激读者来读懂它们的令人困惑的信息。我在此不试图概述近年来努力传达赫拉克利特残篇的多种意涵的大量学术成果,而集中关注赫拉克利特身后的几代来自希腊和罗马的追随者们赋予其观点的内涵。在早期的评论者那里出现的图景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这或许有些误导人,但毕竟那幅图景保证了赫拉克利特数个世纪的大名,并且对观念史影响深远。

赫拉克利特最为著名的一句箴言是关于火的。他写道:“万物皆转化为火,火又转化为万物。” 很多评论者认为赫拉克利特将火视为实在的基本质料,因而处于试图将万物还原为一个元素的米利都派宇宙论者的脉络之中。其他人意识到赫拉克利特在更微妙的象征性意义上使用火这个形象。火的性质可令人同时洞悉显像上的稳定(火的形状是稳定的)和事实上的变化不定(在火之中,每个事物都发生变化)。

据此观点赫拉克利特得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结论:

实在不是由许多的事物构成,而是由持续不断的创造和毁灭的过程所构成。

“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

“斗争即正义。”

但这些段落同样应该从象征意义而不是从字面意义上理解。

赫拉克利特的另一句箴言唤起了流水这一形象:

“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对这个观点的解释是:“万物皆流,无物常留;万物皆变,无物常驻。” 评论者们对赫拉克利特的解读是,赫拉克利特认为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根据这种解释,实在的终极真理就不是火而是变化,火只是变化的最佳实例,同时也是变化的隐喻。

赫拉克利特过去曾因其箴言的艰深而被称为隐秘者和晦涩者。不管是否合理,他的思想被后世的古希腊人作了悲观主义的解读,而这样一种理解一直流传了下来。根据这种解读,他的思想不只产生了一种哲学,而且还形成了一种心境,甚至是怀旧和茫然的世界观:

你再也无法回到家中。你的童年也已经失去。

你年轻时的朋友已经离去。

你的当下也正在从你身边悄悄溜走。

什么都不再与以前相同。

尽管如此,赫拉克利特哲学中也有积极的东西。存在着一种不可见的逻各斯(一种道理),它统治着变化,使变化成为一种合乎理性的现象,而不是像它表面上显现的那样混乱而任意。赫拉克利特写道:“逻各斯万古如此。” 这一逻各斯学说深深地影响了柏拉图,并且最终成为自然规律这一观念的基础。它还和基督教所主张的一种教义直接相关。在《约翰福音》中,上帝和基督都被等同于逻各斯:“太初有道(逻各斯),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翰福音》1:1);“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翰福音》1:14) kG5eAtAEZBSwU9bDFIR5OOY7vu54zerayoMkyXdocaEXo0xp5qlxG7ZXvXpFegp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