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项目二

护理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过程,也是护理学科的建立和护理形成专业化的过程。1860年,弗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在英国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标志着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护理学科不断变化和发展,从护理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来看,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 这一时期护理的特点是:①护理已成为一个专门职业,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②护理从属于医疗,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和各项技术操作,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疾病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常规。③护理只是协助医生消除患者的局部病症,忽略了人的整体性。

2.以患者为中心的阶段 这一时期护理的特点是:①护理是一个专业,护理学的知识体系逐步形成。一方面,护理学通过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如健康、环境的概念,一般系统论,适应论等;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通过自身的实践与研究,建立了许多护理模式,如奥伦的自理模式,罗伊的适应模式等。所有这些,形成了护理学的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②以患者为中心,实施生理、心理及社会多方面的整体护理。③护理人员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④护理人员的工作场所主要局限在医院内,服务对象还只是患者,尚未涉足群体保健和全民健康问题。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这一时期护理的特点是:①护理学已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一门综合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独立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学科。②护理的工作任务由护理疾病转向促进健康,工作对象由原来的患者扩大为全人类,工作场所由医院向社区延伸。

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史,心理学的历史却十分短暂。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创造了条件。1879年,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标志着心理学开始真正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受其影响,此后大批学者也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心理现象开始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20世纪初心理学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其中,也涌现出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心理学理论学派:

1.精神分析学派 此学派为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9世纪末创立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学理论学派。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意识层次论、性心理发展理论和人格结构论等,提出人的心理是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部分组成;人的一生行为都带有性的色彩,受“力比多”的支配,并随其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集中于身体某一区位的变动而出现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五个发展阶段。该理论认为精神活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本能;人格结构存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经典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因其夸大性本能的作用,虽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但其在全世界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对拓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随着新精神分析理论学派的形成,这一学派的理论正在被更多的人所关注。

2.行为主义学派 此学派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于20世纪初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的主要心理学派。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早期行为主义时期(1913—1930)和新行为主义时期(1930年以后)两个时期。早期行为主义完全排斥对人的心理和意识进行内省研究,主张心理学应该对环境操纵与人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研究,并把心理现象过度地简化为“刺激-反应”模式,即“S-R”模式。由于行为主义强调研究的客观性,使一套行为控制的方法得到发展,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精确性和实证性,并在心理学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它因无视有机体反应内部过程而走向了极端,到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被新行为主义所取代。新行为主义者强调客观的实验操作,并修正了“S-R”模式,在“S-R”之间增加了一个中介变量“O”(代表反应的内部过程),形成“S-O-R”模式。

3.人本主义学派 此学派为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于20世纪50年代创建的一个心理学学派。该学派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贬低人性,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又反对行为主义理论把意识看作行为的副现象,注重研究人本身的价值和潜能,故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股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在充分发展自我潜力时,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追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人在获得需要满足的过程中能产生人性的内在幸福感,给人以最大的喜悦,这种感受本身就是对人的最高奖赏。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的角度看,心理学应当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提倡发挥人的创造性动机,展现人潜能的途径。人本主义不排除传统的科学方法,而是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目前,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在发展中的学说,但代表了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

4.认知心理学派 这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心理学的新学派,但已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从广义上说,心理学中凡侧重研究人认识过程的学派都可称为认知心理学派,但在西方多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认知过程的科学,因而也叫认知加工心理学。确切地说,它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即感知觉、记忆、表象、思维和言语等。它强调人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并且通过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类化,像研究计算机程序的作用那样在较为抽象的水平上研究人的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特点,以揭示人脑高级心理活动规律。因此,把关于人认知过程的一些设想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的计算机模拟,也就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

三、医学模式的演变

医学模式(Medicalmodel)是指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总体认识和本质概括,体现了一定历史阶段医学发展的主导思想与理念,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从历史上看,在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和机械论医学模式之后,1628年英国著名生理学家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创立了血液循环学说,并建立了实验生理学的基础,成为近代医学的起点,生物科学在这一时期相继取得巨大发展,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形成。生物医学模式是以生物学过程解释健康和疾病,将生物学手段当作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手段的医学模式。其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特点,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患者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

1977年美国曼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G.L.Engle)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标志着一种新的医学模式被提出,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行为以及社会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主要观点是:①健康人或患者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保持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活动的统一。②人同时具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与身互相联系,心理行为活动通过心身中介机制影响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同时生理功能也影响个体的心理功能,因此在研究疾病和健康问题时,无论是致病、治病、预防或是康复,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特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③人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社会环境因素如文化、职业、家庭、人际关系,以及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污染等,都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④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功能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人作为一个整体会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做出适应性调整,以保持健康状态。在这种适应性调整过程中,人可以通过认识和行为做出一些主动的适应性努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有关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对医学知识的补充和有机结合,而护理心理学则是这种补充和结合的具体实践的产物,是在现代医学模式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壮大的,同时护理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对促进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人类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防治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代护理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也相应地从功能制护理逐渐转变为系统化整体护理,因此实现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解决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为目标的护理功能,护理理论与实践扩展到了人的心理、行为、社会等方面,形成了护理心理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极大地促进了护理科学的发展。 G5ZYlecv53Usb5h/hFuS3j6cCygiLh9NpF/9uzsoWrj72f26UdpJAV6lLfsybu1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