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腧穴》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依据《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落实教育部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和《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精神,从中医药事业发展对高端技术技能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出发,由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一规划和指导,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具体组织,全国医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联合编写,供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使用。
本教材遵循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启发性,在传承上版教材编写成果和编写经验的基础上,从教材内容选取、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突出3个特点:一是对接临床,培养能力。对接针灸推拿临床岗位能力要求,着重培养应用经络腧穴知识和技能对常见病证进行诊疗的能力。二是对接准入,强化规范。对接经络腧穴国家标准和中医执业准入要求,按照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突出规范性和适用性。三是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改变传统学科结构,引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先进教学理念,教材按项目式、任务化组织编写,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教材编写分为5个学习项目。
项目一为经络腧穴总体认知,学习任务有4个:经络腧穴概念与历史发展认知(周祖刚执笔),经络总体认知(罗丽丹执笔),腧穴总体认知(张国强执笔)和标本根结与气街四海认知(李志宏执笔),指导学习经络腧穴是什么、怎么来的、有哪些内容。
项目二为十二经络与腧穴识别与应用,学习任务有12个:手太阴(邓成哲执笔)、手阳明(王莉执笔)、足阳明(周祖刚执笔)、足太阴(周祖刚执笔)、手少阴(彭欣执笔)、手太阳(彭欣执笔),足太阳(赵云龙执笔)、足少阴(赵云龙执笔)、手厥阴(苏绪林执笔)、手少阳(邓成哲执笔)、足少阳(王小琴执笔)、足厥阴(王小琴执笔)的经络与腧穴识别与应用,指导学习十二经络如何循行、常用腧穴有哪些及在哪里、临床怎么应用。
项目三为奇经八脉识别与应用,将督脉、任脉、冲脉(张海峡执笔),带脉、阳
脉与阴
脉、阳维脉与阴维脉(王健执笔)列为6个学习任务,指导学习奇经八脉如何循行、有哪些腧穴、有什么特点、临床怎么应用。
项目四为经外奇穴识别与应用(王芳执笔),分为头面部、胸腹腰背部、四肢部奇穴的识别与应用3个任务,指导学习经外奇穴有哪些及在哪里、临床如何应用。
项目五为创新发展与学习指导,学习任务为探索经络腧穴的实质(范金华执笔),了解经络腧穴的创新发展(李志宏执笔),研讨经络与腧穴的学习方法(苏绪林执笔),指导拓展创新能力,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附录列有常用经络腧穴歌诀(王杰执笔)、常用古代体表标志释义(范金华执笔)和腧穴索引表(王杰执笔),便于学习时快速查询。
本教材采用人体全真彩图,书中所用彩图均由苏绪林、冉茜组织制作。为保证教材编写质量,全体编写人员承担了交叉初审任务,副主编和主编分工进行了一审、二审和终审。为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和力,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推拿专业聘请了学生顾问。在此对参与本教材编写工作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所限,教材中若有疏漏或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和同学在使用本教材过程中不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经络与腧穴》编委会
201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