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模块六

中药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中药提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常用的提取方法与选用;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与选用。

熟悉中药提取、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的目的;提取常用设备的构造、性能与使用。

了解中药提取常用溶剂和提取辅助剂;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制剂新技术。

能力目标

能领会中药浸提常用溶剂和提取辅助剂;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

项目一 中药提取技术

一、提取的概念与目的

从中药材中经过一种或多种操作工序,最终得到所要提取的药物的全过程,称为提取。提取又称浸提,是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操作过程。如黄连素的提取、当归流浸膏的提取、大黄流浸膏的提取等。

用于浸提的溶剂称浸提溶剂或浸提溶媒。用浸提法制得的制剂称浸提制剂。

浸提是中药制剂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操作之一,可除去其中的无效成分,从而达到提高疗效、促进吸收、减少用量、方便服用等目的。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既有多种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也包含有毒成分。提取其有效成分并进一步加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单体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药提取就是利用一些技术最大限度提取其中有效成分,使得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使中药的效果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常用的提取溶剂与附加剂

1.提取溶剂 提取过程中,提取溶剂的选用关系到有效成分的浸出,对制剂的有效、安全、稳定及经济效益均有较大的影响。提取溶剂对有效成分应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无效成分少溶或不溶。不影响有效成分的生理活性,安全无毒,价廉易得的常用溶剂有以下几种。

(1)水 水经济易得、极性大、溶解范围广,为常用的提取溶剂之一。药材中的生物碱盐类、苷类、苦味质、有机酸盐、鞣质、蛋白质、糖、树胶、色素、多糖类果胶、黏液质、菊糖、淀粉以及酶和少量的挥发油都能被水浸出。其缺点是浸出范围广,选择性差,容易浸出大量无效成分,还给滤过带来困难。不仅制剂色泽欠佳,易于霉变,也能引起某些有效成分的水解或其他化学变化。

(2)乙醇 乙醇为半极性溶剂,溶解性能介于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之间。可以溶解某些水溶性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苷类、糖、苦味质等,又能溶解非极性溶剂所溶解的一些成分,如树脂、挥发油、内酯、芳烃类化合物等,少量脂肪也可被乙醇溶解。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经常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有选择性地浸提药材有效成分。一般乙醇浓度在90%以上时,适于浸提挥发油、有机酸、树脂、叶绿素等;乙醇浓度在50%~70%时,适于浸提生物碱、苷类等;乙醇浓度在50%以下时,适于浸提苦味质、蒽醌类化合物等;乙醇含量在40%以上时,可延缓许多药物的水解,增加制剂的稳定性;乙醇含量达20%以上时便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乙醇易挥发,沸点为78.2℃,气化潜热比水小,故蒸发、浓缩等工艺过程耗用的热量较水少。但乙醇易燃烧,提取中应注意安全防护。乙醇较水的价格高。

2.附加剂 附加剂是指为了提高提取效能,增加提取成分的溶解度、制剂的稳定性及除去或减少杂质,而加入的某些物质。常用的附加剂有酸、碱、甘油及表面活性剂等,多用于特定成分的提取。

(1)酸 提取溶剂中加酸的目的主要是促进生物碱的浸出,提高部分生物碱的稳定性;使有机酸游离,便于用有机溶剂提取;除去酸不溶性杂质等。常用的酸有硫酸、盐酸、酒石酸、枸橼酸等。酸的用量不宜过多,以维持一定的pH即可。但过量可使部分药物水解或发生其他化学变化。

(2)碱 在提取操作中碱的应用不如酸普遍。加碱的目的是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常用的碱是氢氧化铵(氨水),因为它是一种挥发性弱碱,对有效成分破坏作用小,易于控制其用量。其他尚有碳酸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等。氢氧化钠因碱性过强,易破坏有效成分,使用较少,常配成稀溶液用于调节pH。碳酸钙为不溶性碱化剂,使用时较安全,可除去很多杂质,如鞣质、有机酸、树脂、色素等,在提取生物碱时常应用。

(3)表面活性剂 在提取溶剂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可降低药材与溶剂之间的界面张力,促进药材表面的润湿,利于部分成分的提取,但浸出液杂质亦较多。

三、中药提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中药材分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矿物性药材无细胞结构,其有效成分可直接溶解或分散悬浮于溶剂之中。而植物性、动物性药材的有效成分存在于组织细胞中,溶剂必须进入细胞组织中,才能溶解扩散至浸出液中。这一提取过程包括浸润、渗透、解吸、溶解、扩散等相互联系的几个阶段。

(一)中药的提取过程

1.浸润与渗透阶段 溶剂进入细胞内部并将有效成分溶解在溶剂中才能将其提取出来。溶剂能否使药材表面润湿并进入组织细胞中,与溶剂和药材性质及液体与固体接触的界面有关。如果药材与溶剂之间的附着力大于溶剂分子间的内聚力,则药材易被润湿。反之,如果溶剂的内聚力大于药材与溶剂之间的附着力,则药材不易被润湿。

中药粉碎后,粉粒的表面是不平滑的,当浸提溶剂与粉粒接触时,粉粒表面吸附的空气形成气膜,可阻止浸提溶剂的浸润。浸提溶剂与药材表面的界面张力大,则浸提溶剂不易附于粉粒表面。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强力搅拌或加入表面活性剂来降低二者之间的界面张力,使溶剂易于附着于粉粒表面和渗入粉粒内部。溶剂进入药材内部的速度除与药物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有关外,还受药材的质地、炮制状况、粉碎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花叶类药材较根茎类药材容易被浸润,结构疏松者较致密者易被润湿。

2.解吸与溶解阶段 溶剂进入细胞后,可溶性成分逐渐溶解。随着成分的溶解,组织中药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渗透压提高,溶剂继续向细胞内透入,部分细胞壁膨胀破裂,可使已溶解的成分顺利向外扩散。药材中有效成分往往被组织吸附,浸出溶剂须具有更大吸附力时,才能起到脱吸附作用,使成分转入溶剂中溶解,溶剂的这种脱吸附作用称为解吸作用。

为了增加脱吸附作用,提高浸出效率,可根据药物结构特点选择溶剂,如水、乙醇或其他有机溶剂等,必要时可在溶剂中加入适量的酸、碱、甘油、表面活性剂等以助解吸,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量。提取溶剂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后,已经解吸的各种成分就转入溶剂中,这就是溶解阶段。成分能否被溶解,取决于成分结构和溶剂的性质,且遵循“相似相溶”的原理。

3.扩散阶段 溶剂在细胞中溶解可溶性成分后,细胞内形成高浓度的溶液而具有较高的渗透压,细胞外的溶剂不断渗入细胞内,而细胞内溶质则不断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直至整个浸出体系中浓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扩散即终止。在此过程中,浓度差是渗透和扩散的推动力。扩散速率可用Fick’ s扩散公式来说明:

式中,d t—— 扩散时间;d s ——d t 内的物质扩散量; F ——扩散面积,代表药材的粒度及表面状态;d c /d x ——浓度梯度; D ——扩散系数。

负号表示扩散趋向平衡时浓度降低。扩散系数 D 随药材而变化,与浸出溶剂的性质亦有关,它不是常数,可按式6-2求得:

式中, R ——摩尔气体常数; T ——绝对温度; N ——阿伏伽德罗常数; r ——扩散物(溶质)分子半径; η ——黏度。

从式(6-1)、(6-2)可以看出,扩散速率(d s /d t )与扩散面积( F )、扩散过程中浓度差(d c /d x )、温度 T 成正比;与扩散物质(溶质)分子半径 r 、液体的黏度 η 成反比。但在实际提取过程中,这些因素还受一定条件的限制,不像化学药品在溶剂中的扩散那样简单。

浸出的关键在于保持最大浓度差,没有浓度差,其他的因素如 D 值、 F 值和d t 值都将失去作用。因此,用浸出溶剂或稀浸出液随时“置换”药材周围的浓浸出液,创造出最大的浓度梯度,就能提高浸提效率。浸提过程虽然是由湿润、渗透、解吸、溶解及扩散、置换等几个相互联系的作用综合组成的,但各阶段并非截然分开,往往是交错进行的。

(二)影响提取的因素

影响提取的因素较多,它们分别作用于上述提取过程的一个阶段或多个阶段,彼此之间相互影响。

1.药材的粉碎度 理论上讲药材粉碎得愈细,固液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提取效率越高。实际上,药材粒度过小并不利于浸出。原因在于:①过细的粉末对药液和成分的吸附量增加,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②药材粉碎过细,破裂的细胞组织多,致使细胞内的大量高分子物质溶入浸出液中,增加药液的黏度,浸出的杂质也相应多。③药材粉碎过细给提取操作带来困难,例如滤过困难,降低生产效率;渗漉时易堵塞等。因此药材的粒度要根据其性质和所采用溶剂等因素来选择。通常情况下,叶、花、草类疏松药材,宜粉碎的粗一些,坚硬的根茎类药材,宜用薄片或粗颗粒。

2.提取温度 一般温度愈高,扩散速度愈快。因为温度升高可使分子间运动加快,使植物组织软化,促进膨胀,有利于可溶性成分的溶解和扩散,促进有效成分的浸出。还可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利于制剂的稳定性。

但温度也不宜太高,以防止某些热不稳定性成分分解和挥发性成分损失,影响疗效。另外,高温下,无效成分浸出增加,杂质增多,放冷后,会因溶解度的降低或胶体变性而析出沉淀。

3.提取时间 药物成分的溶出在每一个环节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浸提时间过短会使有效成分溶出不完全,增加时间,有利于浸提量的增加。但当扩散达到平衡时,时间即不起作用。此外,长时间的浸提往往也增加杂质的溶出,降低生产效率。因此,应根据药材性质的不同控制适宜的浸提时间。

4.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指药材组织内部的浓溶液与外部溶液之间的浓度差,是扩散的动力。在浸提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度差能增加扩散速度,加速药物的溶出。常用的增大浓度梯度的方法有:①重新更换溶剂;②浸提过程中不断搅拌;③强制浸出液循环流动;④ 采用流动溶剂,如渗漉法。

5.溶剂的pH 提取过程中,除根据各种被浸出物质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当溶剂外,提取溶剂的pH与提取效果密切相关。调节提取溶剂的pH,可利于某些有效成分的提取。如用酸性溶剂提取生物碱,用碱性溶剂提取皂苷、黄酮类成分等。

6.提取压力 提高提取压力可加速溶剂对药物的浸润与渗透过程,使溶剂快速地进入药材组织内部,缩短溶质扩散所用的时间。同时在加压情况下,可使部分细胞壁破裂,亦可加速成分的扩散。应当注意,加压对质地坚硬、不易浸润的药材更为适合,对组织疏松者,影响不明显。

此外,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提高提取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制剂的质量。例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等在中药提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四、常用的提取方法

提取方法的选择与药物的性质、剂型要求及临床治疗的需要有关,又受到生产条件的约束。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等。近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提取法、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法等新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1.煎煮法 煎煮法是最常用的浸提方法之一,本法是以水为溶剂与药材共同加热煮沸而制成水提液的方法,又称煮提法或煎浸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制备汤剂皆用煎煮法,煎煮法所得的提取液经处理也可用于制备一部分中药散剂、丸剂、颗粒剂、片剂等剂型。但用水煎煮,浸提液中除有效成分外,往往杂质较多,给精制带来不便,煎出液易霉败变质,应及时处理。由于煎煮法能提取出较多的成分,符合中医传统用药习惯,故对于有效成分尚不十分清楚的中药或方剂在设计提取工艺时,通常采取煎煮法粗提。一般药材宜煎2~3次。

煎煮法属于间歇式操作,即将药材饮片置煎煮器中,加水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用筛或纱布滤过,滤液保存,药渣再依法煎煮,至煎出液味淡为止,合并各次煎出液,供进一步制成所需制剂。根据煎煮时加压与否,可分为常压煎煮法和加压煎煮法。常压煎煮适用于一般性药材的煎煮,加压煎煮适用于药材成分在高温下不易被破坏,或在常压下不易煎透的药材。生产上常用蒸汽进行加压煎煮。

2.浸渍法 浸渍法是用定量的溶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将药材浸泡一定的时间,以提取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浸渍法适用于黏性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膨胀的药材,价格低廉的芳香性药材如大蒜、鲜橙皮等的浸出;不适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制备高浓度提取液。另外,浸渍法操作时间较长,耗用溶剂较多,浸出液体积大,浸出液与药渣的分离比较麻烦,在应用上有一定的限制。

根据浸渍温度和次数的不同,浸渍法分为常温浸渍、加热浸渍和多次浸渍三种。中药酒剂的制备常用此法,质轻的花、叶也可用浸渍法提取有效成分。多采用二或三次浸渍,以减少由于药渣吸附导致的成分损失。

(1)常温浸渍法 该法是在室温下进行操作的,生产酊剂和酒剂多采用此法,所制得的成品在不低于浸渍温度的条件下贮存一般都能较好地保持澄清。其操作方法是:取药材饮片或碎块,置有盖容器内,加入定量的溶剂,密闭,在室温下浸渍3~5天或至规定时间,经常振摇或搅拌,滤过,压榨药渣,将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后,滤过,得滤液。此法可直接制得药酒、酊剂。若将滤液浓缩,可进一步制备流浸膏、浸膏等。

(2)加热浸渍法 该法是将粒度适宜的药材饮片置特制的罐内,加定量的溶剂(如白酒、稀醇) ,水浴或蒸汽加热,使在40~60℃进行浸渍,以缩短浸提时间,但由于浸渍温度高于室温,故浸出液冷却后,在贮存过程中常有沉淀析出,应分离除去。加热浸渍法可用于酒剂的制备,其他同冷浸渍法操作。

(3)重浸渍法 即多次浸渍法,此法可减少药渣吸附浸液所引起的药材成分的损失。浸渍法中药渣所吸收的药液浓度总是与浸出液相同,浸出液的浓度愈高,由药渣吸液所引起的损失愈大。重浸渍法能大大地降低浸出成分的损失量。一般在正常操作下,三次重浸渍,即可使药渣吸液所引起成分损失减少到无实际意义的程度,但也应指出,浸渍次数增多,将增加浸出液的处理量,在生产上应予注意。

其操作方法是:将全部浸提溶剂分为几份,先用其第一份浸渍后,药渣再用第二份溶剂浸渍,如此重复2~3次,最后将各份浸渍液合并处理,即得。

3.渗漉法 渗漉法是将药材粗粉置渗漉器内,溶剂自渗漉器的上部加入,连续渗过药材层向下流动,从而制得浸出液的一种动态浸出方法。所得的浸出液叫“渗漉液”。渗漉法因能提高浓度差,所以浸提效率较浸渍法高,溶剂的用量较浸渍法少,而且也省去了大部分浸出液与药渣分离的时间和操作。该法适用于有毒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或贵重药材的浸出,以及高浓度浸出液的制备。但渗漉法对药材的粗细及工艺技术条件要求较高,掌握不好可影响浸出效果。

渗漉法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渗漉法、重渗漉法、逆流渗漉法、加压渗漉法等。

(1)单渗漉法 其操作一般可划分为:粉碎→润湿→装筒→排除气泡→浸渍药材→收集渗漉液6个步骤。

①粉碎药材:药材的粒度应适宜,过细易堵塞,而且吸附性增强,浸出效果差;过粗不易压紧,粉柱增高,减少粉粒与溶剂的接触面,不仅浸出效果差,而且溶剂耗量大。一般药材以用粗粉为宜。

②润湿药材:药粉在装筒前应先用溶剂润湿,使其充分膨胀,避免在筒内膨胀,造成装筒过紧,影响渗漉操作。一般加入药粉1倍量的溶剂拌匀后,视药材质地不同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以使药粉充分地润湿和膨胀。药粉润湿时加溶剂的量要适中,以湿粉在手中压紧后能结成团块但表面不出现溶剂为度。

③药材装筒:根据药材性质选择适宜的渗漉器,膨胀性大的药粉宜选用圆锥形渗漉筒,膨胀性不大的药粉可选用圆柱形渗漉筒。先取适量脱脂棉,用浸提溶剂润湿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已润湿膨胀的药粉分次装入渗漉筒中,每次投药后压平。松紧程度视药材及浸出溶剂而定,若为含醇量高的溶剂则可压紧些,含水较多者宜压松些。装毕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以防加溶剂时药粉浮起。

装筒时药粉的松紧状态对浸出效果影响很大。药粉装得过松,溶剂很快流过药粉,造成浸出不完全,消耗的溶剂量多。药粉过紧,溶剂不易通过,无法进行渗漉。因此装筒时,要分次装,并层层压平,不能过松或过紧。渗漉筒中药粉量装得不宜过多,一般只装其容积的2/3,留一定的空间以存放溶剂,以便连续渗漉和操作。

④排除气泡:药粉填装完毕,先打开渗漉液出口,自上端缓缓添加溶剂,以置换筒内气泡,防止溶剂冲动粉柱,使原有的松紧度改变,影响渗漉效果。加入的溶剂必须始终保持浸没药粉表面,否则渗漉筒内药粉易于干涸开裂,这时若再加溶剂,则从裂缝间流过而影响浸出。

⑤浸渍药材:筒内剩余空气排除后,关闭活塞,排除气泡时流出的漉液再倒入筒内,并继续添加溶剂至没药粉表面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

⑥收集渗漉液:渗漉速度应适当,若太快,有效成分来不及浸出和扩散,药液浓度低,太慢则效率低。若药材质地坚硬或要求制备浓度较高的制剂,多采用“慢漉”,以使成分充分浸出;若药材质地松散或有效成分易于浸出扩散者,则采用“快漉”。一般1000g药材的漉速,慢漉为1~3mL/min,快漉为3~5mL/min。大生产的漉速,每小时相当于渗漉容器被利用容积的 1/48~1/24。有效成分是否渗漉完全,可由渗漉液的色、味、嗅等辨别,有条件时还应做已知成分的定性反应加以判定。

(2)重渗漉法 是将渗漉液重复用作新药粉的溶剂,进行多次渗漉的方法。由于多次渗漉,溶剂通过的粉柱长度为各次渗漉粉柱高度的总和,故浸出液浓度高,能提高浸出效率。

具体方法:将待渗漉1000g药粉分为500g、300g、200g 3份,分别装入3个渗漉筒内,将3个渗漉筒串联。先用溶剂渗漉500g装的药粉,渗漉时先收集最初流出的渗漉液200mL,另器保存;然后继续渗漉,并依次将续漉液流入300g装的药粉,又收集最初漉液300mL,另器保存;继之又依次将续漉液流入200g装的药粉,收集最初漉液500mL,另器保存;最后收集其剩余漉液,供再渗漉同一品种新药粉之用,并将收集的3份最初漉液合并,共得1000mL渗漉液。

由于重渗漉法中一份溶剂能多次利用,溶剂用量较单渗漉法减少;同时渗漉液中有效成分浓度高,可不必再加热浓缩,因而可避免有效成分受热分解或挥发损失,成品质量较好,但所占容器太多,操作麻烦,较为费时。

(3)逆流渗漉法 是利用液柱静压,使溶剂自渗漉器底部向上部流动,由上口流出渗漉液的方法。由于溶剂是借助于毛细管力和液柱静压由下向上移动,因此药材粉末润湿渗透比较彻底,浸出效果好。

(4)加压渗漉法 增加粉柱长度虽能提高渗漉效率,但也增加溶剂通过的阻力,要克服此种阻力,必须加压,故称为加压渗漉法。加压后可使溶剂及浸出液通过粉柱,浓浸液从下口流出。

4.回流法 回流法是使用挥发性溶剂如乙醇、乙醚、氯仿等加热浸出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回流法可分为回流热浸法和循环回流浸出法。

(1)回流热浸法 将粉碎后的药材装入圆底烧瓶,添加适量溶剂,浸泡一定时间,再加热回流至规定时间,滤出回流液,添加新溶剂再回流2~3次,合并各次回流液,回收溶剂,所得浓缩液再按需要做进一步处理。

(2)循环回流浸出法 又称索氏提取法,是将热溶剂连续进入浸出器与药材接触浸出其成分,使浸出过程始终保持着最大浓度梯度的回流方法。药材中有效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低或药材质地坚硬不易浸出时,采用回流法要反复浸出多次,既能减少溶剂用量,又可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但浸出液受热时间较长,故不适于对热不稳定成分的浸出。

5.水蒸气蒸馏法 本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道尔顿定律:相互不溶也不起化学作用的液体混合物的蒸气总压,等于该温度下各组分饱和蒸气压(即分压)之和。因此尽管各组分本身的沸点高于混合液的沸点,但当分压总和等于大气压时,液体混合物即开始沸腾并被蒸馏出来。例如松节油的沸点是154℃,但同水在常压下于95.5℃就可沸腾而被蒸馏出。

水蒸气蒸馏法分为共水蒸馏法(即直接加热法)、通水蒸气蒸馏法及水上蒸馏法三种。其操作方法是将药材的粗粉或碎片用水浸泡湿润后,直火加热蒸馏或通入水蒸气,也可在中药多能式提取罐中使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蒸馏而带出,经冷凝后收集馏出液。为提高馏出液的纯度或浓度一般需再蒸馏一次,最后收集一定体积的蒸馏液,但蒸馏次数不宜过多,以免挥发油中某些成分氧化或分解。

此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又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如挥发油的提取。

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物体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状态时,成为单一相态,将此单一相态称为超临界流体。

图6-1 纯流体的理想压力-温度图

超临界流体萃取时,将需要萃取的药物粉碎,称取适量装入萃取器中,用CO 2 反复冲洗设备以排除空气。CO 2 的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分别为31.05℃和7.38MPa,当处于这个临界点以上时,CO 2 同时具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黏度与气体相近,密度与液体相近,但其扩散系数却比液体大得多,是一种优良的溶剂,能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扩散作用将许多物质溶解。同时,在稍高于临界点的区域内,压力稍有变化,即引起其密度的很大变化,从而引起溶解性能的较大变化。因此,超临界CO 2 可以将药材成分溶解出来,降低压力或升高温度后,超临界CO 2 的溶解性能降低,这些物质就沉淀出来(解析)与CO 2 分离,从而达到提取分离的目的。

超临界CO 2 萃取技术的优点:①萃取能力强,提取率高;②提取温度低(35~40℃);③无溶剂残留;④生产周期短;⑤易于控制。适用于亲脂性、分子量较小物质的萃取,对极性大、分子量太大的物质如苷类、多糖类的提取有一定的难度。

五、常用的提取设备

1.小型煎煮器 有陶瓷、搪瓷、玻璃和不锈钢容器。传统用的瓷容器不易与药材的化学成分发生作用,并有保暖、价廉和易得的优点,但不适于大量的生产。

2.多功能式中药提取罐 是目前中药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类可调节压力、温度的密闭间歇式提取或蒸馏等多功能设备。该设备特点是使整个提取过程在密闭的可循环系统内进行,既可常温常压提取,也可高温高压提取,或减压,或回流,也可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性成分。该设备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提取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并有集中控制台控制各项操作,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结构如图6-2所示。

图6-2 多功能式中药提取罐示意图

多功能提取罐有气动锥底结构,方便启闭,但有时药渣在锥底口会发生严重“架桥”阻塞现象,不便排渣,可改成罐底呈微倒锥形的多功能提取罐,底口大,借药渣自身重量自行排出。多功能提取罐的提取操作如下:

(1)加热方式 水提时,沸腾前将加热蒸汽通入罐内进行直接加热,沸腾后将加热蒸汽通入夹层进行间接加热,保持温度;醇提时则全部用间接加热。

(2)回流循环 在提取过程中,罐内产生大量蒸汽,这些蒸汽经泡沫捕集器进入热交换器进行冷凝,再进入冷却器进行冷却,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使残余气体逸出,液体回流到提取罐内,如此循环,直到提取终止。

(3)强制循环 在提取过程中,为提高浸提效率,可开启水泵,对药液进行强制性循环提取,即药液从罐体下部排液口放出,经管道滤过器滤过,再用水泵打回罐体内,直至提取完毕。但对含淀粉多和黏性大的药材不宜强制循环提取。

提取液的放出提取完毕,提取液从罐体下部排液口放出,经管道滤过器滤过,然后用泵将药液输送到浓缩工段,浓缩至一定的密度。

(4)提取挥发油(吊油) 在进行一般的水提或醇提时,通向油水分离器的阀门必须关闭,只有在吊油时才打开。加热方式和水提操作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既要收集罐中的提取药液,又要收集挥发性成分(通常称双提法)。提取过程中药液蒸汽经冷却器冷却后,直接进入油水分离器进行油水分离,使所需要的油从油水分离器的油出口放出(若挥发性成分的密度比水小,则芳香油出口在油水分离器的上方;反之,则出口在下方);芳香水从回流水管经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残余气体排入大气,液体回流到罐体内。两个油水分离器可交错轮流工作,吊油进行完毕,对油水分离器内最后残留而回流不了的部分液体,可以从其底部放水阀排出。

3.球形煎煮罐 是借鉴造纸行业的蒸球研制而成的,阿胶生产厂多用于驴皮的煎煮。在煎煮过程中,球迄不停地转动,起到翻动搅拌作用。球形煎煮罐如图6-3所示。

图6-3 球形煎煮罐

1.电机 2.减速器 3.制动器 4.入料孔盖 5.压力表 6.安全阀 7.截止阀 8.蒸汽进口 9.出料口

项目二 中药提取液中固-液分离技术

一、固-液分离的概念与目的

固-液分离是将固体-液体非均相体系用适当方法分开的过程。中药品种多,来源复杂,中药材的提取液往往是一种固体(如药渣、沉淀物、泥沙及其他固体杂质)和液体(含可溶性成分的浸出溶液)的混合液,须加以分离以除去固体物。同时,提取液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既含有效成分,又含无效杂质等。故中药提取液的纯化、药物重结晶等要进行分离操作;注射剂的除菌也用到分离技术。

二、常用的分离方法

分离方法一般有三类:沉降分离法、离心分离法与滤过分离法。

1.沉降分离法 沉降分离法是在液体介质中,固体物借自身重量自然下沉,然后将上层澄清液虹吸出来,使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当固体与液体的比重相差悬殊,且固体的含量较多,固体物易于下沉时,用虹吸法基本可行。但效率低,分离不够完全,特别是当浸提液中固体物含量少,固体物细而轻不易为重力所沉降时,则应采用滤过法或离心分离法。

2.离心分离法 离心分离法是根据固体和液体或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密度差的不同,借助离心机高速旋转,产生大小不同的离心力,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操作过程。在制药过程中常用于:从混悬性药液中分离除去固体沉淀;从母液中分离出结晶体;或将互不相溶、密度不同的两种溶液分开。虽然重力沉降及离心沉降都是利用混合液的密度差来进行固液分离的,但前者所用分离力为重力,而后者为离心力。从离心沉降的情况来看,因离心力比重力大数千倍,离心力的作用远比重力沉降作用大,因此离心分离效率高,净化度也高。

3.滤过分离法 滤过分离法是将固-液混悬液通过一种多孔介质使所含固体粒子被截留,达到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通常把安装这种多孔介质的装置称为滤过器。滤过的目的视有效成分的物态而定,若有效成分可溶于溶剂时则取滤液;有效成分为固体沉淀物或结晶时则取滤饼;若二者均为有效成分时,应分别收集。

过滤动力可以是重力或离心力,但是主要还是多孔介质上、下两侧的压力差。过滤操作可使混悬液迅速分离,滤渣中的液体含量也较低。

(1)滤过机制 滤过机制有两种,一种是过筛作用,即大于滤器孔隙的微粒全部被截留在滤过介质的表面;另一种是颗粒截留在滤器的深层,如砂滤棒、垂熔玻璃漏斗等深层滤器。筛滤过、深层滤过和架桥现象见示意图6-4。

图6-4 几种滤过示意图

(a)筛滤过 (b)深层滤过 (c)架桥现象

(2)影响滤过的因素 料液经一段时间的滤过后,由于“架桥”作用而形成致密的滤渣层,液体由间隙滤过。将滤渣层的间隙假定为均匀的毛细管,那么,液体的流动可用Poiseuille公式表示:

式中, P ——压力; r ——滤材毛细管的半径; t ——滤过时间; l ——滤材毛细管的长度; η ——药液的黏度; V ——滤液的体积。

根据公式,结合滤过的实际情况,滤过的影响因素为:①滤渣两侧的压力差: 压力差越大,则滤速越快。因此,常采用减压或加压滤过法。对于絮状、可压缩的滤饼,增加压力差滤速反而减慢。②滤器的面积:在滤过初期,滤过速度与滤器的面积成正比。③滤材和滤饼毛细管半径:滤速与滤材和滤饼毛细管半径成正比,毛细管半径对坚固非压缩性滤渣层有一定值,而对易变形的滤渣层,若孔隙变小,数目减少,则滤过阻力增大,滤速减慢。对可压缩性滤渣,常在料液中加助滤剂,以减少滤饼的阻力。④毛细管长度:滤速与毛细管长度成反比,故沉积的滤饼越厚,阻力越大,滤速越慢。因此,可对料液进行粗滤,减少沉淀厚度,同时采用动态滤过较静态滤过效果好。⑤料液的黏度:滤速与料液的黏度成反比,黏稠性越大,滤速越慢。由于液体的黏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常采用趁热滤过或保温滤过。同时,应先滤较澄清的液体,后滤杂质较多的液体,也可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助滤剂,以降低黏度。

常用的助滤剂有活性炭、滑石粉、硅藻土、滤纸浆等。使用助滤剂的方法有两种:① 将助滤剂加入待滤液中,搅拌均匀,可在滤过的过程中形成疏松的滤饼使滤液易于通过;②先在滤材上铺一层助滤剂,后加液滤过。

(3)滤过方法

①普通滤过法:包括常压滤过法、减压滤过法、加压滤过法。

常压滤过法:常用滤器包括玻璃漏斗、陶瓷漏斗、金属夹层保温漏斗。此类滤器多以滤纸、脱脂棉为过滤介质,用于黏性小、含杂质少的液体的滤过。

减压滤过法:常用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滤器可采用减压法滤过,也可采用加压法滤过,多用于非黏稠性料液和含不可压缩性滤渣的料液,如小量中药水提取液或醇提取液的滤过。垂熔玻璃滤器常用于注射液、滴眼液的精滤。

加压滤过法:滤器可用加压或减压的方法将滤液压入滤器内,通过包有滤布或滤纸的多孔性空心圆柱过滤,固体被截留于外层,滤液自上端压出,下端进口处可接洗液管,滤过后即将洗液压入进行冲洗。将多孔空心圆柱换成陶瓷质的砂滤棒也可使用。这种滤器使用简单、易于掌握。缺点是最后将有部分滤液残存在滤器内,造成损失,供过滤的表面积较小,效率低。

②薄膜滤过法:薄膜滤过法是以多孔的薄膜作为滤过介质进行滤过的方法。滤膜孔径小,截留微粒能力很强,能截留一般常规滤器(如垂熔玻璃漏斗、砂滤棒等)所不能截留的微粒。膜分离操作简单、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薄膜如按其孔径大小及功能,通常可分为微孔薄膜、超滤膜、反渗透膜几类。微孔薄膜与反渗透膜的应用在注射剂中介绍,在此主要介绍超滤膜。

超滤法:是以多孔薄膜作为分离介质,依靠薄膜两侧压力差作为推动力来分离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从而起到脱盐、浓缩、分级、提纯等作用。超滤膜是一种非对称多孔膜,孔径为1~20nm,主要滤除5~100nm的微粒。此法具有不存在相的转换,不需加热,能量消耗少,操作条件温和,不必添加化学试剂,不损坏热敏药物等特点。

超滤的基本原理:通过滤膜流动的流体若为含有两种溶质的溶液,一种是分子体积较小的溶质,滤膜不能截留;另一种分子体积较大的溶质,滤膜可以截留。把流体静压施加到固定滤膜的上侧,溶剂和分子体积小的溶质就通过滤膜,而分子体积大的溶质就被滤膜截留。如果溶液中的溶质全部被超滤膜截留则可得到纯净的溶剂。

三、常用的分离设备

1.三足式离心机 是一种常用人工卸料的间歇式离心机,其结构简单,运转平稳,适应性强。适用于处理量不大、要求滤渣含液量较低的情况,多见于分离固体颗粒≥5μm、浓度在5%~75%的悬浮液。其缺点是卸料时劳动强度大,操作周期长,生产能力低。近年来已出现了自动卸料及连续生产三足式离心机。

2.卧式自动离心机 是在全速运转的情况下自动依次进行加料、分离、洗涤、甩干、卸料、洗网等工序的循环操作的机械,每一工序的操作时间可按预定要求自动控制。操作时,进料阀门自动定时开启,悬浮液进入全速运转的鼓内,滤液经滤网及鼓壁小孔被甩到鼓外,再经机壳的排液口排出。被滤网截留的颗粒被耙齿均匀分布在滤网面上。当滤饼达到指定厚度时,进料阀门自动关闭,停止进料。随后冲洗阀门自动开启,洗水喷洒在滤饼上,洗涤滤饼,再甩干一定时间后,刮刀自动上升,滤饼被刮下并经倾斜的溜槽排出。刮刀升至极限位置后自动退下,同时冲洗阀门又开启,对滤网进行冲洗,即完成一个操作循环,重新开始进料。

卧式自动离心机可自动操作,也可人工操作,由于操作简便,生产能力大,适宜于大规模生产。用刮刀卸料会使颗粒严重破坏,对于要保持颗粒完整的物料不宜采用。

3.管式高速离心机 管式高速离心机的分离因数可达15000~60000,转速高达8000~50000r/min,其生产能力小,但由于分离因数很高,所以它的分离效率高。可以用于分离普通离心机难以处理的物料,如分离乳浊液和含有稀薄微细颗粒的悬浮液。

4.碟片式离心机 碟片式离心机又称锥形碗盘式离心机,其原理与管式高速离心机相似。过滤时,将要分离的液体混合物由空心转轴顶部进入转鼓底部,在其经碟片上的孔上升之时,受离心力作用而分布于两碟片之间的窄缝中,重液趋向外周,移至碟片下方,到达机壳内壁后上升到上方的重液出口流出,轻液则趋向中心自上方较接近中央的轻液出口排出。各碟片的作用在于将液体分成许多薄层,缩短液滴的沉降距离,提高分离效率。

碟片式离心机用于分离含有两种不同密度液体的乳浊液和固相含量很少的悬浮液,生产中多用于合剂、酒剂澄清,以及液体药剂中除去杂质,效果良好。

其他尚有真空冷冻离心机、离心沉淀机等设备,常作为实验、生化制药用,使用时应该注意离心管装料重量对称,以防损坏设备。

项目三 中药提取液的精制技术

一、精制的概念与目的

精制是将中药提取液中所含的无效成分及杂质除去的操作。中药提取液中常含有淀粉、蛋白质、黏液质、色素、树胶、果胶等杂质,因此,常采用一些精制方法来纯化中药提取液,不仅可减小服用体积,还可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目的是提高疗效,便于制剂,减少服用剂量,增加制剂稳定性,达到纯化。

二、常用的精制方法

常用的精制方法有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近几年来,随着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产生,一些新的精制手段在中药制剂中得以应用,如膜分离法、超速离心法、澄清剂吸附法、树脂吸附法等。

(一)水提醇沉法

水提醇沉法是指将中药的水提取液经适当浓缩后,再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去除杂质的方法。该法是目前中药制剂最常用的精制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杂质,增加制剂的稳定性和澄明度。

1.选用依据 醇沉法是利用有效成分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乙醇而杂质不溶于乙醇的性质,加入乙醇后,有效成分就转溶于乙醇中,而杂质则被沉淀下来。通常,当含醇量达50%~60%时,可以沉淀淀粉等杂质;含醇量达75%以上时可沉淀蛋白质等杂质;含醇量达80%时几乎可以沉淀全部蛋白质、多糖、无机盐类杂质,保留既溶于水又溶于醇的生物碱盐、苷类、有机酸等

2.操作要点 该方法是将中药水提取液浓缩至适当程度再加入适量的乙醇,调整含醇量至选定浓度,静置冷藏适当时间,分离去除沉淀,回收乙醇,得到提取物。操作方法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大,使用该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药液的浓缩程度 中药提取液应适当浓缩后再加入乙醇处理,以减少乙醇用量,同时也可使杂质沉淀完全。经验的方法是将水提取液浓缩至每毫升相当于原药材1~2g。

(2)加醇方式 分次醇沉或以梯度递增方式逐步提高乙醇浓度的方法进行醇沉,有利于除去杂质,减少杂质对有效成分的包裹而引起的损失。操作时,应将乙醇慢慢加入到浓缩药液中,边加边搅拌,使含醇量逐步提高。分次醇沉,回收乙醇后再加乙醇后调至规定含醇量,可减少乙醇用量,但操作麻烦;梯度递增法醇沉,操作较方便,但乙醇用量较大。

(3)乙醇用量 调节含醇量时,只能将计算量的乙醇加入药液中,而不能用酒精计直接在药液中测量。

(4)温度的控制 加乙醇时浓缩液的温度不能太高,以50℃以下为宜。加至所需含醇量后,应将容器口盖严,以防乙醇挥发。待含醇药液慢慢降至室温时,再移至冷库中,于5~10℃下静置12~24小时,若含醇药液降温太快,微粒碰撞的机会减少,沉淀颗粒较细,难于滤过。待醇沉液充分静置冷藏后,先虹吸上清液,下层稠液再慢慢抽滤

水提醇沉法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如部分有效成分有时损失较大,难以保证本制剂的有效性;醇沉法需大量乙醇,回收乙醇时损耗量在30%以上,使成本增高,生产周期长;成品稳定性差,醇处理的液体制剂在保存过程中易产生沉淀和黏壁现象。因此,实际工作中应视情况具体分析,不可盲目采用该精制方法。

(二)醇提水沉法

醇提水沉法是先以适宜浓度的乙醇提取药材成分,再加水沉淀提取液中杂质的方法,其操作与水提醇沉法基本相同。适用于醇溶性或在醇水中均有较好溶解度成分的提取与精制。一般采用70%~90%乙醇提取药材,可避免药材中大量淀粉、蛋白质、黏液质等高分子杂质的浸出。水处理后又可将醇提液中的树脂、油脂、色素等脂溶性杂质沉淀除去。应当注意,有效成分如果在水中难溶或不溶,则不可采用此法。

(三)盐析法

盐析法是在中药的水提液中加入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到饱和状态,使某些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大的杂质分离的方法。常用作盐析的无机盐有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铵等。

(四)吸附澄清精制法

吸附澄清精制法是在中药提取液或提取浓缩液中加入一种吸附澄清剂以吸附药液中杂质的一种精制方法。其特点有:①有效成分损失少;②使用方便、经济;③稳定性好。

1.果汁澄清剂 果汁澄清剂是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安全无毒,处理中不会引入任何杂质,并可随处理后的絮状沉淀物一并滤去。本品主要由变性淀粉、海藻胶组成。通过吸附与絮凝作用使提取液中悬浮的杂质快速凝聚沉淀,而不影响各种皂苷、黄酮、氨基酸和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含量,尤其对多糖类有效成分的保留率明显优于水提醇沉法,从而提高了口服液的稳定性。本品为无味水溶性胶状物质,因其在水中分散速度较慢,通常配制成5%水溶液后使用,提取液中添加量一般为2%~20%。

2.甲壳素类絮凝澄清剂 甲壳素是自然界生物(甲壳类的虾、蟹、昆虫的外壳等)所含的氨基多糖经稀酸处理后得到的物质。脱乙酰甲壳素即壳聚糖,不溶于水和碱液,可溶于大多数稀酸如盐酸、醋酸、苯甲酸等生成盐,但在稀酸中壳聚糖会缓慢水解,故壳聚糖最好随用随配。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加入水提液中,可使药液中蛋白质、果胶等发生分子间吸附架桥和电荷中和作用而从药液中沉降下来,但可保留高分子多糖类,利用高分子亲水胶体对疏水胶体的保护作用,还可提高制剂稳定性。

(五)树脂吸附法

大孔树脂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它具有多孔网状结构和较好的吸附性能,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医药工业和食品等领域。与传统的除杂质方法和工艺相比,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对提取液进行精制,有以下优点:①缩小体积;② 减小吸潮性;③适合生产。

(六)透析法

透析法是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性质,借以将小分子与大分子分离的一种方法。此法可用于去除中药提取液中的鞣质、蛋白质、树脂等高分子杂质,也常用于某些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多糖的纯化。

考纲摘要

1.中药提取技术

(1)中药提取的概念与目的

(2)常用的提取溶剂与附加剂

(3)中药提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4)常用的提取方法

(5)常用的提取设备

2.中药提取液中固液分离技术

(1)固-液分离的概念与目的

(2)常用的分离方法

(3)常用的分离设备

3.中药提取液的精制技术

(1)精制的概念与目的

(2)常用的精制方法

复习思考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药材浸提过程中渗透与扩散的推动力是(  )

A.温度差 B.溶媒用量 C.浸提时间

D.浸提压力 E.浓度差

2.利用处于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的方法称为(  )

A.水蒸气蒸馏法 B.临界提取法 C.逆流萃取法

D.溶剂-非溶剂法 E.超临界提取法

3.下列哪一种方法不能增加浸提浓度梯度(  )

A.不断搅拌 B.更换新鲜溶剂 C.强制循环流动

D.渗漉 E.提高压力

4.浸提的基本原理是(  )

A.溶剂浸润与渗透,成分溶解与浸出

B.溶剂的浸润,成分的解吸与溶解,溶质的扩散

C.溶剂的浸润与渗透,成分的解吸与溶解,溶质的扩散与置换

D.溶剂的浸润,成分的溶解与滤过,浓缩液扩散

E.溶剂的浸润,浸出成分的扩散与置换

5.浸提过程中加入酸、碱的作用是(  )

A.增加浸润与渗透作用

B.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作用

C.降低表面张力

D.增加有效成分的扩散作用

E.防腐

6.浸提过程,溶剂通过下列哪一个途径进入药材组织中(  )

A.细胞壁破裂 B.与蛋白质结合 C.与极性物质结合

D.药材表皮 E.毛细管作用

7.以下关于浸提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能提取罐可用于复方“双提法”操作

B.浸渍法效率低,但成品澄明度较好

C.渗漉法效率高,适于以水、不同浓度乙醇等为溶剂进行提取

D.回流法省时,成分提取率较高,但不适用于受热易破坏药材成分浸出

E.水蒸气蒸馏法可在低于100℃条件下,蒸馏出沸点100℃以上的挥发油

8.有关影响浸提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药材粉碎度越大越利于浸提

B.温度越高浸提效果越好

C.浓度梯度越大浸提效果越好

D.溶媒pH越高越利于浸提

E.时间越长浸提效果越好

9.与溶剂润湿药材表面无关的因素是(  )

A.表面活性剂 B.药材性质 C.浸提压力

D.溶剂的性质 E.药材粒度

10.乙醇作为浸出溶媒其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为极性溶剂

B.有利于蛋白、多糖的溶解

C.40%的乙醇可以延缓酯类、苷类药物的水解

D.无水乙醇可用于药材脱脂

E.50%的乙醇可浸提香豆素、内酯

11.下列哪一项关于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的论述是不正确的(  )

A.提取速度快,效率高

B.适用范围广

C.适于热敏性、易氧化的有效成分的提取

D.常采用超临界CO 2 提取

E.所得提取物纯度高

12.回流浸提法适用于(  )

A.多数药材 B.挥发性药材 C.对热不敏感的药材

D.热敏药材 E.单味药材

13.以下哪一项微孔滤膜滤过的特点叙述不正确(  )

A.孔径均匀,孔隙率高,滤速快

B.质地薄,滤过阻力小

C.滤过时无介质脱落,对药液无污染

D.不易堵塞

E.可用于热敏性药物的除菌净化

14.不宜采用超滤的是(  )

A.中药注射剂 B.中药合剂 C.口服液

D.除菌 E.蛋白质、多糖类药物的浓缩

15.关于滤过速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滤材两侧压力差越大,一般滤速越快

B.滤器面积越大,滤速越快

C.滤渣层越厚,滤速越慢

D.料液黏度越小,滤速越快

E.加助滤剂可减小滤饼毛细管半径,滤速加快

(二)多项选择题

1.制剂药料提取液的纯化去杂,除水提醇沉法外还有(  )

A.水蒸气蒸馏法

B.高速离心法

C.絮凝剂或澄清剂沉淀法

D.微孔滤膜或超滤膜滤过法

E.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2.生产中可用以提高药材浸提效率的措施(  )

A.药材粉碎成适宜的粒度

B.省去煎提前浸泡工序

C.采用126℃热压煎提

D.增加煎煮次数至5~6次

E.提取过程中强制循环

3.下列有关渗漉法的正确叙述是(  )

A.药粉不能太细

B.装筒前药粉用溶媒湿润

C.装筒时药粉应较松,使溶剂易扩散

D.药粉装完后添加溶媒,并排出空气

E.控制适当的渗漉速度

4.影响浸提的因素包括(  )

A.药材的成分与粒度 B.浸提的时间与温度 C.溶剂的用量与pH

D.药物分子量大小 E.浸提的压力

5.常以乙醇为提取溶剂的浸提方法有(  )

A.煎煮法 B.浸渍法 C.渗漉法

D.回流法 E.水蒸气蒸馏法

6.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的特点是(  )

A.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来调节对成分的溶解度

B.CO 2 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

C.提取物浓度高,不需浓缩

D.适用于热敏性、易氧化的有效成分提取

E.只能用于提取亲脂性、低分子量物质

7.下列关于影响浸提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有(  )

A.药材粒径越小越好

B.提取次数越多越好

C.药材先润湿有利于溶剂的浸提

D.浸提温度越高越好

E.浓度梯度越大越好

8.适用于渗漉提取制备的有(  )

A.含贵重药的制剂 B.含毒性药的制剂 C.含黏性药材的制剂

D.高浓度制剂 E.含新鲜及易膨胀药材的制剂

9.渗漉法的优点为(  )

A.浓度差大,为动态浸出

B.药材充填操作简单

C.提取液不必另行滤过

D.节省溶剂

E.有效成分浸出完全

10.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  )

A.沉降分离法 B.离心分离法 C.静置分离法

D.滤过分离法 E.旋风分离法

11.常用的精制方法有(  )

A.水提醇沉法 B.盐析法 C.大孔树脂精制法

D.絮凝沉降法 E.沉降分离法

12.滤过方式为过筛作用的滤器有(  )

A.布氏漏斗 B.板框压滤机 C.垂熔玻璃漏斗

D.砂滤棒 E.微孔滤膜滤器

13.提高蒸发浓缩效率的主要途径是(  )

A.扩大蒸发面积 B.降低二次蒸汽的压力 C.提高加热蒸汽的压力

D.不断向溶液供给热能 E.提高总传热系数( K )值

14.关于深层滤过的论述,正确的有(  )

A.垂熔玻璃漏斗截留微粒属深层滤过

B.深层滤过载留的微粒往往大于滤过介质空隙的平均大小

C.深层滤过兼具有过筛作用

D.操作中,滤渣可在滤过介质的孔隙上形成“架桥现象”

E.深层滤器初滤液被常要倒回料液中再滤,即“回滤”

15.浸渍法包括(  )

A.冷浸渍法 B.单浸渍法 C.重浸渍法

D.煎煮法 E.热浸渍法

二、名词解释

1.渗漉法  2.水提醇沉法  3.减压蒸发

三、问答题

1.对具完整结构的细胞来说,其成分的提取需经过几个阶段?

2.影响药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3.试述浸渍法与渗漉法的主要区别。

4.水提醇沉法主要可除去哪杂质?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P5OgLta6+rAgcthNHsldR27SQDTCOX0wF8Kmr9ubRf/THEVXmxEmC1Qh0mlQzZ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