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模块三

制药用水生产技术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制药用水的种类、主要用途。

熟悉纯化水与注射用水的制备技术、质量控制项目。

了解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制备制药用水的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纯化水及注射用水制备操作。

学会对纯化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水进行判断,并能找出原因同时提出解决方法。

项目一 概述

制药用水是中药制剂生产、使用过程中用于药材的净制、提取或制剂配制、使用时的溶剂、稀释剂及制药器具的洗涤清洁用水。《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制药用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一般应根据各生产工序或使用目的与要求选用适宜的制药用水,天然水不得用作制药用水。

一、制药用水的种类

1.饮用水 制药用水的原水通常为饮用水,是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其质量标准必须符合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水可作为药材净制时的漂洗、制药器具的初洗用水。除另有规定外,也可作为普通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

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的饮片提取时,不得使用饮用水。

2.纯化水 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备的制药用水。纯化水不含任何附加剂,其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纯化水项下的规定。

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非灭菌制剂所用器具的精洗用水;也用作非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

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3.注射用水 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应符合细菌内毒素试验要求。注射用水必须在防止细菌内毒素产生的设计条件下生产、贮藏及分装。其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注射用水项下的规定。

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静脉用乳剂型注射剂的水相及用于注射剂容器的精洗。

为保证注射用水的质量,应减少原水中的细菌内毒素,监控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各生产环节,并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应定期清洗与消毒注射用水制备与输送系统。注射用水80℃以上保温、70℃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存放。

4.灭菌注射用水 为注射用水按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不含任何添加剂。主要用于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其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灭菌注射用水项下的规定。

灭菌注射用水灌装规格应适应临床需要,避免大规格、多次使用造成的污染。

二、制药用水的用途

制药用水的种类不同,其质量标准及使用范围不同,见表3-1。

表3-1 制药用水的水质要求及用途

项目二 纯化水生产技术

纯化水的制备是以饮用水作为原水,经逐级提纯水质,使之符合生产要求的过程。生产时应根据各种纯化方法的特点灵活组合应用,既要受原水性质、用水标准与用水量的制约,又要考虑制水效率的高低、能耗的大小、设备的繁简、管理维护的难易和产品的成本。采用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等非热处理纯化水,称为去离子水;采用特殊设计的蒸馏器,用蒸馏法制备的纯化水称为蒸馏水。

一、离子交换法

本法利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离子交换作用,可以除去绝大部分阴、阳离子,对热原、细菌也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是净化水质的基本方法之一。其主要优点是水质化学纯度高,所需设备简单,耗能小,成本低。

离子交换法处理水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的。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有阳、阴离子交换树脂两种,如732型苯乙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其极性基团为磺酸基,可用简式RSO 3 - H + (氢型)或RSO 3 - Na + (钠型)表示;717型苯乙烯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其极性基团为季铵基团,可用简式RN + (CH 3 3 OH - (羟型)或RN + (CH 3 3 Cl - (氯型)表示。钠型和氯型比较稳定,便于保存,为出厂形式,因此市售产品需用酸碱转化为氢型和羟型后才能使用。

离子交换法制备离子交换水的基本原理是,当饮用水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时,水中阳离子被树脂所吸附,树脂上的阳离子H 被置换到水中,其反应式如下:

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的水再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时,水中的阴离子被树脂吸附,树脂上的阴离子OH - 被置换到水中,并和水中的H 结合成水,其反应如下:

离子交换法处理原水的工艺,一般可采用阳床、阴床、混合床的串联组合形式,混合床为阴、阳树脂以一定比例混合组成,即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柱-阴离子交换树脂柱-阳、阴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柱的联合床系统。

在各种树脂床组合中,阳床需排在首位,不可颠倒。由于水中含有碱土金属阳离子( Ca 2+ 、Mg 2+ ),如不首先经过阳床而直接进入阴床,阴床中树脂与水中阴离子进行交换,交换下来的OH - 就与碱土金属离子生成沉淀包在阴离子树脂外面,污染了阴床,影响交换能力,所以,必须先让水经过阳床以防止对阴床的污染。

大生产时,为减轻阴树脂的负担,常在阳床后加脱气塔,除去二氧化碳,使用一段时间后,需再生树脂或更换。当原水中SO 4 2- 、Cl - 等强酸根含量较高(≥l00mg/L)时,可在阴床前加用弱酸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以除去大部分强酸根离子,延长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的使用时间。更换树脂周期一般每年换一次。因此,离子交换法制备纯化水的一般工艺流程是:饮用水→过滤→阳床→脱气塔→(弱酸型阴离子交换树脂)→阴床→混合床。

目前生产过程中,通常通过测定比电阻来控制去离子水的质量,一般要求比电阻值在100万Ω·cm以上。测定比电阻的仪器常用DDS-Ⅱ型电导仪。

二、反渗透法

反渗透法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国内目前主要用于原水处理,但若装置合理,也能达到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美国药典》23版已收载该法为制备注射用水的法定方法之一。

1.反渗透法的含义 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如纯水和盐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稀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一侧自发流动,这种现象叫渗透。由于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不允许溶解性固体通过,因而渗透作用的结果,必然使浓溶液一侧的液面逐渐升高,水柱静压不断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液面不再上升,渗透达到动态平衡,这时浓溶液与稀溶液之间的水柱静压差即为渗透压。若在浓溶液一侧加压,当此压力超过渗透压时,浓溶液中的水可向稀溶液做反向渗透流动,这种现象称为反渗透,反渗透的结果能使水从浓溶液中分离出来。渗透与反渗透的原理如图3-1所示。

图3-1 渗透与反渗透原理示意图

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具有耗能低、水质好、设备使用与保养方便等优点,它为注射用水的制备开辟了新途径,目前国内也有进行相关研究的报道。

2.反渗透膜的类型 反渗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水通过而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主要有醋酸纤维素膜和芳香族聚酰胺膜两大类,前者比较经济,透水量大,除盐率高,但不耐微生物侵蚀;后者价格较高,机械强度好,特别适合于制成头发丝那样细的中空纤维,制成的反渗透器比较小巧。

3.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工艺 用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除盐及除热原的效率高,完全能达到注射用水的要求标准。一般情况下,一级反渗透装置能除去一价离子90%~95%,二价离子98%~99%,同时能除去微生物和病毒,但除去氯离子的能力达不到《中国药典》要求。二级反渗透装置能较彻底地除去氯离子。有机物的排除率与其分子量有关,分子量大于300的化合物几乎全部除尽,故可除去热原。反渗透法除去有机物微粒、胶体物质和微生物的原理,一般认为是机械的过筛作用。

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工艺流程为:原料水→预处理→一级高压泵→第一级反渗透装置→离子交换树脂→二级高压泵→第二级反渗透装置→高纯水。原料水预处理可用石英砂石、活性炭及5µm精细滤器等处理装置。

三、电渗析法

电渗析净化是一种制备初级纯水的技术。电渗析法对原水的净化处理较离子交换法经济,节约酸碱,特别是当原水中含盐量较高(≥300mg/L)时,离子交换法已不适用,而电渗析法仍然有效。但本法制得的水比电阻较低,一般在5万~10万Ω·cm,因此常与离子交换法联用,以提高净化处理原水的效率。

电渗析技术净化处理原水的基本原理如图3-2所示。由于阳膜荷负电,排斥阴离子,允许溶液中的阳离子通过,并使其向阴极运动;而阴膜荷正电,排斥阳离子,允许阴离子通过,并使其向阳极运动,这样阴阳离子膜隔室内水中的离子逐渐减少而达到去离子的效果。

电渗析法净化处理原水,主要是除去原水中带电荷的某些离子或杂质,对于不带电荷的物质除去能力极差,故原水在用电渗析法净化处理前,必须通过适当方式除去水中含有的不带电荷的杂质。

四、纯化水的质量控制

纯化水为无色、无臭、无味的澄明液体。检查项目有:①酸碱度;②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③硝酸盐;④亚硝酸盐;⑤氨;⑥二氧化碳;⑦易氧化物;⑧不挥发物;⑨重金属;⑩微生物限度等。检查时,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正文中纯化水项下的各项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应符合规定。

图3-2 电渗析原理示意图

纯化水制备系统在新投入使用前,整个水质监测分为三个周期,每个周期约7天,对各个取样点应天天取样,取样点为产水口、总送水口、总回水口及各使用点。

1.纯化水生产工艺管理要点

(1)原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定时清洗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

(3)过滤器压差大于0.1MPa时要更换。

(4)定期对系统进行在线消毒。

2.纯化水质量控制点 纯化水制备过程中主要从这几方面控制质量:①原水过滤后:SDI 15<4、浊度<0.2、铁(mg/L)<0.1、氯(mg/L)<0.1;②反渗透淡水:电导率<2.0µg/cm 2 、脱盐率>85;③混合树脂水:电导率<20µg/cm 2 ;④纯化水的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⑤比电阻应每两小时检查1次,其他项目应每周检查1次。

项目三 注射用水生产技术

一、注射用水的制备

注射用水是以纯化水做原水,采用蒸馏法制备。此法仍是目前制得注射用水的常用方法,质量可靠,但制备过程耗能较多,设备不便移动。

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是将原水先加热至沸腾,使之汽化为蒸汽,然后将蒸汽冷凝成液体,这种经冷凝得到的液体称为蒸馏水。以纯化水为原水时,水中含有的不挥发杂质及热原不会挥发逸出,仍然留在残液中,因此用纯化水为原水可直接蒸馏为注射用水。

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蒸馏设备式样很多,构造各异,主要有塔式蒸馏水器、多效蒸馏水器和气压式蒸馏水器几种,后两者现在应用较广泛。注射用水接触的材料必须是优质低碳不锈钢(如316L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对水质产生污染的材料。注射用水水质应逐批检测,保证符合《中国药典》标准。注射用水制备装置应定期清洗、消毒灭菌,验证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1.多效蒸馏水器 多效蒸馏水器的最大特点是节能效果显著,热损失少,热效率高,能耗仅为单蒸馏水器的三分之一,并且出水快、纯度高、水质稳定,配有自动控制系统,成为目前药品生产企业制备注射用水的重要设备。常见有列管式、盘管式和板式3种类型。现广泛使用列管式。

列管式多效蒸馏水器是采用列管式的多效蒸发制取蒸馏水的设备。其基本结构如图3-3所示。由5只圆柱形蒸馏塔和冷凝器及一些控制元件组成。在前四级塔内装有盘管,并互相串联起来。蒸馏时,进料水(一般为纯化水)先进入冷凝器,由塔5进来的蒸汽预热,然后依次进入4级塔、3级塔、2级塔、1级塔,此时进料水温度达到130℃或更高。在1级塔内,进料水在加热时再次受到高压蒸汽加热,一方面蒸汽本身被冷凝为回笼水,另一方面进料水迅速被蒸发,蒸发的蒸汽进入2级塔加热室供作2级塔热源,并在其底部冷凝为蒸馏水,而2级塔的进料水是由1级塔底部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同样的方法供给了3级塔、4级塔和5级塔。各塔生成的蒸馏水加上5级塔蒸汽被第一、第二冷凝器冷凝后生成的蒸馏水,都汇集于蒸馏水收集器,废气则从废气排出管排出。其出水温度在80℃以上,有利于蒸馏水的保存。列管式多效蒸馏水器的性能取决于加热蒸汽的压力和级数,压力越大,产量越高,级数越多,热的利用效率也越高。多效蒸馏水器的选用,应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结合出水质量、能源消耗、占地面积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以四效以上较为合理。

多效蒸馏水器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1)新安装多效蒸馏水器启用时要注意:①检查各管口密封盖是否脱落而进灰,应用脱脂纱布擦拭干净;②检查各连接部位是否在运输中因震动而脱落,应将其拧紧,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③至少应运行4小时以上,以除去机械本身的油垢、污物、易氧化物等,并做注射用水全检,合格后方可供用。

(2)多效蒸馏水器必须采用饱和蒸汽,否则影响出水质量和速度。

(3)多效蒸馏水器在运行中应严格控制蒸气压和料水进入量,否则对水量影响很大,降低生产效率。

图3-3 列管式多效蒸馏水器结构示意图

(4)由于出水温度较高(92~98℃),应注意将本机器连接胶管及连动线的连接胶管固定牢固,使用时间久时应注意更换,以防蒸馏水渗漏烫伤。夏季出水温度较高时,应向本机器通入少量冷凝水。

(5)定期检查泵的密封及噪音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修理。

(6)气液分离器每年至少拆卸一次,清除截留物及进行清洗处理。

(7)料水过滤器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要及时更换过滤网材。

(8)自来水与料水贮存箱应及时清洗,贮水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以防腐败变质。

目前国内大多数制药企业都使用了多效蒸馏水器。多效蒸馏水器所产水质稳定,纯度高,产蒸馏水量高,节约时间,水垢也少;产生的高质量蒸汽也可用于消毒。

2.气压式蒸馏水器 气压式蒸馏水器是国外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产品。该机器是以输入部分外界能量(机械能,电能)而将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的原理来生产蒸馏水。

气压式蒸馏水器具有多效蒸馏器的优点,利用离心泵将蒸汽加压,提高了蒸汽利用率,而且不需要冷却水,但使用过程中电能消耗较大。本法适合于供应蒸汽压力较低,工业用水比较短缺的厂家使用。虽然一次投资较多,但蒸馏水生产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好。

二、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

应为无色、无臭、无味的澄明液体。在检查项目方面,《中国药典》规定除氯化物、硫酸盐、钙盐、硝酸盐、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电导率、总有机碳、不挥发物与重金属等按纯化水检查应符合规定外,还规定pH值应为5.0~7.0、细菌内毒素含量应小于0.25EU/mL、氨含量不超过0.00002%等。

为了保证制药用水的质量,GMP对制药用水的储存要求有:①水处理设备及其输送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应当确保制药用水达到设定的质量标准。②纯化水、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当无毒、耐腐蚀;储罐的通气口应当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当避免死角、盲管。③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应当能够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纯化水可采用循环,注射用水可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④应当对制药用水及原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并有相应的记录。⑤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对纯化水、注射用水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并有相关记录。发现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达到警戒限度、纠偏限度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处理。

三、注射用水的消毒灭菌

注射用水的质量,不仅要求最终产品无菌检查合格,而且注射用水生产工艺过程要符合GMP要求,并采用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常见的方法是热力消毒灭菌法、紫外线消毒法及化学试剂消毒法等。

1.热力消毒灭菌法 注射用水系统用纯蒸汽消毒。制备纯蒸汽的原料水只限两种,一是《中国药典》收载的纯化水,二是法定的注射用水。

2.紫外线消毒法 用于消毒的紫外线波长一般为254nm及185nm,它能降低水系统中新菌落的生成速率。紫外线消毒法在水系统中与热力消毒灭菌法及化学试剂消毒法(特别是过氧化氢和臭氧消毒法)配合使用,能起到协同的消毒灭菌作用。

3.化学试剂消毒法 化学方法消毒的试剂种类较多,常用的主要为氧化剂的氯类和氧类。

含氯的氧化剂主要有液氯、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二氧化氯等。其中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好,消毒后无残留。

氧类氧化剂主要有氧(O 2 )、臭氧(O 3 )、过氧化氢(H 2 O 2 )、过氧乙酸(CH 3 COOOH)和高锰酸钾(KMnO 4 )等。由于这些化合物的半衰期较短,特别是臭氧,应在消毒过程中不断进行补充。过氧化氢和臭氧迅速降解成水和氧气;在紫外光下,过氧乙酸降解为乙酸。

考纲摘要

1.概述

(1)制药用水的种类

(2)制药用水的用途

2.纯化水生产技术

(1)离子交换法

(2)反渗透法

(3)电渗析法

3.注射用水生产技术

复习思考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纯化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系指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到的水

B.系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备得到的制药用水

C.经蒸馏所得的水,不得含有任何微生物

D.可用于配制注射剂的水

E.可用于注射剂容器的精洗

2.注射用水应于制备后几个小时内使用(  )

A.4 B.8 C.12

D.24 E.36

3.关于多效蒸馏水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数不同,工作原理相同

B.压力愈大,产水量愈大

C.压力愈小,产水量愈大

D.效数愈多,热能利用率愈高

E.用于制备注射用水

4.《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是(  )

A.反渗透法 B.蒸馏法 C.电渗析法

D.离子交换法 E.超滤法

5.节能、经济实用、产量高、质量优的蒸馏器是(  )

A.塔式蒸馏水器 B.多效式蒸发蒸馏水器 C.亭式蒸馏水器

D.单蒸馏器 E.家用净水器

6.可供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或洗涤容器之用的水是指(  )

A.纯化水 B.饮用水  C.井水

D.矿床水 E.原水

7.蒸馏水器结构中的蒸气选择器的作用是除去(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废气

D.湿气 E.离子

(二)多项选择题

1.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有(  )

A.蒸馏法  B.离子交换法 C.反渗透法

D.凝聚法  E.电渗析法

2.纯化水的制备方法有(  )

A.蒸馏法 B.离子交换法 C.反渗透法

D.凝聚法 E.电渗析法

3.制药用水的种类包括(  )

A.饮用水 B.纯化水 C.注射用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天然水

4.注射用水可采用以下哪些条件贮藏(  )

A.80℃以上保温 B.70℃以上保温循环 C.4℃以下存放

D.调配水应在6~8小时用完 E.60℃保温

5.下列哪些设备是采用蒸馏法生产注射用水的设备(  )

A.离子交换器 B.反渗透器 C.电去离子设备

D.气压式蒸馏水器 E.多效蒸馏水器

6.多效蒸馏水器的特点有(  )

A.成本低、产量高

B.压力越大,产水量越高

C.效数越大,热能的利用率越高

D.选用四效以上的蒸馏水器较合理

E.性能取决于加热蒸气的压力和级数

7.在制水工艺中,下列方法用到膜分离技术的是(  )

A.离子交换法 B.反渗透法 C.电渗析法

D.电去离子法 E.蒸馏法

二、简答题

1.试述离子交换法制备纯化水的原理。

2.试述电渗析法制备纯化水的基本原理。

3.比较纯化水与注射用水在质量要求上的区别。 MvFsXAE2dSwTGe8glgAyxrhTiDoNYZrbMm0RQ3DjErpT/tsPI7wlqOn6/LdA5Ew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