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士诚的革命路

刘伯温的“心灵出狱”发生在1354年农历十月,原因是,那位因修黄河而引起红巾军革命的宰相脱脱在高邮(今江苏高邮)大败革命家张士诚。

张士诚出生于泰州白驹场(在今江苏大丰)。泰州扼着苏北咽喉地带,自古以来的主要经济收入就是盐业,是中国历代盐税的主要来源之一。到了元朝,泰州靠海的地方已经有了三十六处盐场,张士诚的老家白驹场就是其中之一。

显然,泰州真富,但这不代表泰州所有的人都富,比如张士诚就没有钱。张士诚没有钱和他本人的能力无关,和社会有关。元末天下大乱,元朝政府要镇压、要挥霍,这就使得他们不得不大把大把地往外撒钱,但是国库里的钱就那么多,撒光了之后还是得回到敛钱最根本的道路上来——税收。平时收三分的,现在收五分,增加税收,就相当于增加了国库收入,国家花起钱来也不至于捉襟见肘。于是,元朝政府开始大规模提高盐价,反正盐是生活必需品,价低有人买,价高也有人买,卖高点儿钱不就出来了嘛。像盐这种国家垄断的东西,价格不会是市场说了算的,关键还是看当官的嘴巴。有数据表明,从公元1276年到公元1315年,仅仅四十年间,盐价上涨了十六倍。

国家的盐买不起,那私盐贩子就有了想头,他们卖的盐肯定比国家卖的价格低,但是私盐贩子的日子也不好过,国家要保证财政收入,当然不允许你私自卖盐,那不是跟国家抢生意吗?毕竟中国汉武帝以来,盐铁一直是国家垄断经营产品。当年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坚持对匈奴长达三十几年的打击,其军资来源全部仰仗桑弘羊经营盐铁生意的收益,可见盐铁行当是一座几乎挖掘不尽的大金矿。为此,历代中央政府对盐贩子的惩罚都相当严格,还在唐朝时政府就规定,贩盐一石以上为死罪。元朝的惩罚措施也很厉害,先打七十板子,如果侥幸不死,再轰到人迹罕至的地区受刑——元王朝领土空前广阔,找个像西伯利亚那样的地方易如反掌。虽然国家盐禁重,但是贩私盐的利益也是大得诱人,只要做好了,在村里建洋房买轿车没问题。所以有很多人不惜铤而走险,干起了盐贩子这项职业,就像贩毒组织经常怀有的鱼死网破之心一样,要赚就赚多的,大不了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当然脑袋也是不能轻易掉的,在能保住的范围内还是要保住,所以盐贩子们又经常采取拉帮结伙、武装贩盐的手段来对抗官府,这就为他们日后的武装暴动作了军事方面的预演。

张士诚自从加入盐贩子队伍以来,腰包渐鼓,但张士诚不太爱钱,反而喜欢结交朋友,他唯一的消遣就是跟朋友大碗喝酒大块儿吃肉。因为经常做东道主,所以他身边聚集了很多朋友。张士诚虽然有钱,但由于是走私性质,不是国家允许范围内的钱财来源,因此他常被那些通过刮地皮赚钱的人看不起。有的富户们向张士诚买盐后赖账,表示:“要钱,可以,不过你要等着吃官司。”张士诚当然不愿意贩私盐这事儿曝光,不得已只好忍气吞声。不单是富户欺负张士诚,那些收受他贿赂的官员也对张士诚这样的盐贩子非打即骂,特别是管理盐业的警察,简直不把这些财神爷当人。如你所知,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张士诚忍耐的限度终于在1353年春节后被突破。

有一天,他和十七个最要好的同事喝着盐水,吃着馒头,说:“世界上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而我们却在这里像狗一样活着。我们倒不如拼一把,就是死了也比这样窝囊地活着好。”

如你所知,这是冒险主义。因为张士诚不同于方国珍,也不同于刘福通,更不同于徐寿辉。方国珍革命时,仅他的家族就有几百号人;刘福通革命前,就在白莲教有着高贵的地位;徐寿辉更不用说,是黑社会当家的,手下小弟多如驴毛,给他们一把砍刀,那就是一支军队。

张士诚什么都没有,算上他,才十八个人,他们唯一的武器就是运盐的工具——扁担。那玩意根本杀不了人,只能肩挑东西。

无疑,张士诚革命,就是闭着眼向黑暗的深渊里纵身一跳。但他的十七个同伙都认为值得一跳。张士诚又说:“这事儿可比贩卖私盐严重得多,所以我们必须捆在一起,生死与共。”这些人说:“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张士诚就咬破自己的手臂和他们歃血为盟,在一个没有月光、只有点点星光的夜晚悄悄摸进了盐警警长的家,十八条扁担排山倒海般地砸向了那位警长和他的家人,半个时辰后,这一家子就被扁担送进了阴曹地府。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张士诚惊喜得浑身冒汗。他们又趁热打铁,拎着十八条扁担冲进了当地的几家富户,如法炮制,把那些富户也用扁担拍死,然后打开仓库,把粮食和钱财分发给当地穷苦人,接着一把火将房屋烧了个干净。

这种用别人的生命和钱财为自己赢取人心的举动,又称为劫富济贫。张士诚在劫富济贫的现场发表了一篇动人的演说,他说:“现在你们得到的是你们应得的,但还是太少。还有一些你们应得的,就在前方。”

如他所愿,好多穷苦人立即发誓要和他一起去前方寻找属于他们的东西。张士诚扔了扁担,拿起武器,开始招兵买马。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张士诚的革命军就有了一万多人。

现在,我们可以说,张士诚纵身向深渊里一跳,跳出了成功。从张士诚革命的事情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人生哲理:有时候,创造奇迹必须要胆大。但张士诚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比如就在张士诚革命的同时,江西有个叫李九的,也被当时五花八门的革命家们的发家史所激励,召集了几个平时的好兄弟,准备晚上攻击“甲主”,然后封官拜爵,过过皇帝瘾。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张士诚那样的好运气,晚上冲进“甲主”的家时,“甲主”正和警察部门的人喝酒,结果十几个人当场就见了阎王。

所以说,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时,千万要小心,因为时机是随时都在变的,一厢情愿地借鉴,那就是刻舟求剑。

张士诚没有借鉴过任何前辈革命家的成功经验,他是个稳健、从不肯投机取巧的人。在张士诚的字典里,世界上没有一顿是免费的午餐。想要得到午餐,必须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专心地走自己的路,别人怎么看,这不是他所关心的。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张士诚具有担任领袖的天赋。

张士诚的稳健作风很快就得到丰厚的利润,1353年农历三月,张士诚集结三万人,对泰州城完成包围后,猛攻三昼夜,拿下了泰州。这是一次震天动地的胜利,让元政府手忙脚乱。元政府马上把对付方国珍的招数拿来对付张士诚,派出高邮行政长官李齐前往说服教育,期盼张士诚能和方国珍一样改邪归正。

李齐是个有故事的人,1333年的状元郎,步入仕途后,凭借公正廉明的品性和罕见的做官手腕坐到了高邮行政长官的高位。在高邮,李齐雷厉风行,对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曾单枪匹马追捕盗马贼,名噪江浙。他后来被张士诚杀掉,临死前,张士诚要他下跪,他说出了让天下人动容的一句话:“吾膝如铁,岂肯为贼屈!”

不过,当他去泰州招安张士诚时,从未想过自己一年后会说出那句震烁千古的名言来。

李齐对张士诚的印象并不好,张士诚是个一脸阴郁、沉默寡言的人。他的眼神发滞,很少看到他笑。李齐后来说:“张士诚这人虽然重诺,但他是个不被诺言束缚的人。”

二人谈了很久,张士诚最终同意接受招安。李齐表现出高兴的样子,说:“那我就回去报告这件喜事。”但张士诚却不让他走,非但不让他走,还把他关进了泰州的监狱里。

后来,李齐虽然逃出泰州,但张士诚已经攻破了兴化(今江苏兴化),接着又轻松地拿下了高邮。李齐当时不在高邮,快马加鞭回来解救高邮时,已经晚了。

元政府再向张士诚抛出橄榄枝,张士诚就想到了从泰州跑出去的李齐。他对元政府说:“只要李知府来,我就投降。”李齐深吸一口气,走进了高邮城。张士诚却闭口不谈投降的事,元政府似乎忘了高邮城里还有个李齐,调集精兵猛攻高邮。

张士诚就把李齐从宾座上拉到城墙上,当人质,还要李齐下跪。李齐不跪,所以有了那句动人心魄的名言。

现在,张士诚在高邮城中严防死守,高邮城外元朝兵团源源不断地在集结,张士诚自革命以来第一次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因为他的克星宰相脱脱正飞驰在来高邮的路上。

关于张士诚,还有一点补充。张士诚原名叫张九四,革命成功后,他认为这名字全是数字,不能体现威严。所以就让刘伯温的师兄施耐庵给起个响亮的名字。施耐庵这人对张士诚印象不佳,所以就给取了“士诚”这两个字。其实,这是骂了张士诚。这两个字出自《孟子》,原文是:“士,诚小人也”。

由于古书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就成了“士诚小人也”。

但当时张士诚可能不知道,后来朱元璋知道了,知识分子都是蔫了吧唧的坏,这可能是后来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的心理基础。 aqnVD5t7W71VVeU1LbWTis3R6nLEIiw6oB+bPMNKuILG1lIAl9JiCYrKJqdU+N7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