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远去的老调

第一次亲眼见到留声机,是在20年前的上海。那会儿,夫在其企业驻上海办事处。当时正值炎炎暑假,探亲中闲来无事的我,会一个人每天坐四五站公交,七拐八拐地来到外滩,信步在海风和热浪夹杂在一起的黄浦江边,看那一眼都望不到头的江中,远如小黑点、近若大蛟龙的轮渡一艘艘地擦身而过。若恰逢一抹赤红斜阳挂在天边,衬着江面泛起一波又一波的七彩浪花,很能让人沉醉其中。

整整一个假期,我的眼眸间,浦东也好,浦西也罢,都会被高楼林立的繁华和喧嚣淹没,除了南京路上永远川流不息的有着各色皮肤的、时髦新潮的红男绿女,还有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老上海那一家家或奢华或怀旧的咖啡馆和西餐店,似乎成了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有史以来就无法褪色的底片。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晰记得所居住的闸北区很多很多的老上海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红房子西餐厅、红宝石面包房、东海咖啡馆等,名字颇有西洋味道。其中一家名字叫作“老电影”的咖啡馆,位于老公办事处旁边临街拐角处一栋老式洋房里,我一次次从它门前缓缓经过,门口有露天的咖啡座,走进去,让人耳目一新,别有洞天:陈旧的摆设、沙沙转动的胶片、老式的唱片机,放着邓丽君舒缓优雅的声音,抑或还有一段老得一时间难以想起来的舞曲,四下弥散在绿树成荫的午后。这个时候,如果你正逶迤着身子看窗外婆娑的阳光一抹抹地洒进来,那阳光,衬着坐在上面有些咯吱响的漆黑木椅子的扶手,反衬出炫目的光芒。这种光芒,会让人有一种瞬间迷失自己的感觉,然后人从头到脚仿若进行了一次前世今生的“穿越”。

馆主姓陈,五十多岁,也是一个老上海,同时也是一名老电影的忠实爱好者。他的咖啡馆里,一架旧得脱了漆皮的深红色木柜子上层层摞摞地放了很多一时难以数清的黑胶木老电影片子。路过的人,若到了这里,五元钱一杯咖啡,若再加一元钱,即可多得一包五香毛豆或爆米花一袋,然后就能在消磨这一盘子小吃小喝的时间里,安静悠闲地品味一段陈旧的故事。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那绕着洋房斑驳的老虎窗和旧风扇,仿佛向你诉说那早已消逝在凡尘中的过往的岁岁年年, 它会将你的思绪拉回老上海,仿佛时光已倒流了几十年。让所有或深或浅或浓或淡弥散在这座城市岁月印痕中的一页页一张张的,瞬间鲜活起来。

那段时间,我的脸上吹过黄浦江上飘过的、带着咸味的海风,而我的眼眸间,却是旧时光里沉淀下来的一段段前尘旧事,至今难忘!

再次看到留声机,是偶尔一次去了艺术系的琴房,蓝色壳,象牙黄的唱针,很精巧。它被放置在一排排黑色高贵的钢琴后面,不被人注意,上面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似有几分被遗忘的感觉。

同事看我盯着看,就主动按下开关,那黝黑发亮的唱片便被慢悠悠的针脚划拨着,转动着。许是有些陈旧了吧,音质并不是很好,间或有些卡,听起来不太连续。我靠上去想看个究竟,同事说,那是装唱片的转轴与定位孔磨损后导致滑轨了,他已问过琴行的维修师傅,答应过两日过来瞧瞧,人家有专用工具,说是调整一下间隙或者加个薄铜垫子就行。他的话音刚落,又断断续续反复卡了几次,使原本完整的音乐被遗漏了一些小段。不过,这明显的纰漏一点也不影响同事的兴致,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如数家珍般地向我娓娓道来留声机带给他从小到大难以言说的种种欢喜和钟情。

其实,我蛮喜欢那低沉而缓慢的调子的。记得《五朵金花》《一江春水向东流》《阿诗玛》等影片,里面的歌曲或音乐大都是从留声机里放出来的。当时的我,一只木凳,几块砖头,能一眼不眨地盯着青白的屏幕看上两个小时。当然,除了喜欢看那些演员踩着温婉的音乐、跳着曼妙婀娜的舞步之外,更多的是对影片中那个褐色胶木匣子里流淌出来的老唱片感到很惊奇,那个时候,我知道了它的名字叫留声机,可以放很多好听的歌和曲儿。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醉心于这玩意,这让我对邓丽君、凤飞飞、蔡琴、张曼玉等人竟然了如指掌。直到成人后,才发现,其实,我所醉心的,不过是那金属质感的唱针,轻轻浅浅的,就划过了岁月的印迹。我仿若看见,那层层叠叠的唱片里,一段段旧日时光被尽情演绎,如同红尘中一阙永远唱之不尽的悲欢离歌。 JXe70sUthmCgreCxWwOOzlY+XUkR1vtnDs04da3cmlFkfAsEzuB//+xsVxncUDB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