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苏芬战争

在波兰被灭国之时,一场同样令人惊讶的冲突正在西边展开。它被称作“假战争”,而从下列说法来看,更贴切的名称是“静坐战”:“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法国陆军好整以暇地进入迄今为止人类所构想出的最强防线中,摆开阵势。人多势众、装备精良、给养充足的英国远征军毫无伤亡地乘船渡海、登陆欧洲并顺利地加入了这座全由军人驻守的固若金汤的壁垒。英法两国精诚合作,迄今为止已保证马奇诺防线免于遭受任何形式的闪电突击(或其他形式攻击),甚至连试探性攻击的威胁都没有。”

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对峙着不过26个德国师,却躲在钢骨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坐着,眼看着一个堂·吉诃德式英勇的盟国被人消灭!然而不久之后—在真相大白之际—我们将会发现这是顺理成章的。

截至10月11日,英军已有158000人在法国登陆,但是直到12月9日才出现第一例伤亡—T.W.弗莱德下士(Corporal T. W. Friday)在巡逻时中弹身亡。到圣诞节为止,又有2人战死,而法国陆、海、空三军截至此时的总伤亡是1433人。

另一方面,在9月3日(英国宣战的那一天),大西洋海战随着U-30号潜艇在多尼戈尔(Donegal)海岸附近击沉“雅典尼亚”号(Athenia)而拉开序幕,这一战役将会把英国逼到近乎山穷水尽的地步,并且一直持续到地面上的枪声停息为止。空中的战斗则要晚上一天,在9月4日,皇家空军攻击了位于威廉港(Wilhelmshaven)和布伦斯比特尔(Brunsbüttel)的德国战舰,稍后又在德国各地散发了传单。自从莫利内拉之战和扎戈纳拉之战 以来,还未曾发生过流血如此之少的战争。

10月6日,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议,并获得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的声援,不过他的建议被驳回了。接着,在11月30日,几场出人意料的战事中的第一起爆发,苏联入侵了芬兰。次日,身在柏林的夏伊勒在日记中写道:“昨天红空军的轰炸机袭击了赫尔辛基,炸死75名平民,炸伤数百人。工人阶级的伟大捍卫者、反对‘法西斯侵略’的热情传道者、‘谨小慎微、一丝不苟地遵守条约’(引自一个月前莫洛托夫的发言)的正义维护者违反6条‘神圣’的条约,侵略了欧洲最正派、最偏向工人的民主小国。”

这是一场18000万人对350万人的战争,然而它的持续时间却是波兰之战的5倍以上。

苏联军队兵多将广,芬兰军队却人少力单。一边是150万官兵组成的100个师、9000辆坦克和1万架飞机。 另一边是33000官兵组成的3个师加1个骑兵旅、少数坦克、60架能够作战的飞机和包括岸防炮在内的250门火炮。这支袖珍的芬兰军队的总指挥是曼纳海姆元帅(Field-Marshal Mannerheim)。

苏军的计划就是轰炸和示威。它一边期待着芬兰的工人们发动起义推翻其政府,一边冒着可怕的风雪兵分5路前进(其中主要的一路包括6个师),杀向曼纳海姆防线—在芬兰湾(Gulf of Finland)和拉多加湖(Lake Ladoga)之间横贯卡累利阿地峡(Karelian Isthmus)的一条筑垒地带。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遇到了激烈的抵抗,再加上地形极难通行—没有道路,树林、湖泊、山丘和沟壑交错,积雪厚达一尺—他们很快就只能停滞不前。

因为苏军坦克不得不使用林间小道行驶,所以有数百辆陷进强风作用成的雪堆里动弹不得。许多坦克被芬军的滑雪巡逻队点火烧毁 ,这些人穿着几乎能让他们在雪地里隐身的白色斗篷与苏军周旋。他们神出鬼没地在林间高速穿梭,阻滞行军纵队,消灭掉队人员,射击运输车、野战厨房和营地,常常使苏军整个旅的部队陷入孤立,以至于苏军不得不靠飞机为被围部队进行成效甚微的补给 。芬军从一开始就给敌人造成了惨重的伤亡,迫使其加倍猛烈地轰炸平民,寄望于靠此举来摧毁他们的士气。

如果说杜黑的理论曾经得到过验证,那么就是在此战中了,因为苏军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 如果杜黑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在两个星期内芬兰就该投降了,但事实是他们的抵抗变得越发坚决。因此苏军必须寻找其他方法,也就是重拾1916—1917年的战术。

苏军集中了27个师和数量惊人的火炮来对付曼纳海姆防线。1940年2月2日,经过长时间的炮火准备之后,苏军在铁木辛哥元帅(Marshal Timoshenko)的指挥下发起突击。芬军坚守了10天;于13日被苏军突破防线,并于2天后被迫撤退。由于无法在开阔地带抵抗苏军的坦克和大群步兵,他们于3月初请求停火。随后他们很不情愿地进行了和平谈判,并在2天后签署和约。

虽然这场会战意义不大,但其中的经验教训却很有启发性。第一,它证明了无论敌人有多么弱小,轻视他们始终是危险之举。在苏军的想象中,只要展示一下武力就足以吓得芬军立即投降,于是他们精心准备了用于宣传的电台广播、军乐队和电影,但却完全没有考虑战略、战术和行政方案。这种错误的思维使他们陷入了泥潭。正如希特勒早在《我的奋斗》中指出的:“……人类不会为了物质利益牺牲自己……他们愿意为理想而死,而不是为事业去死。” 芬兰的理想是自由,而不是马克思主义事业。第二,对那些理智的人来说,这场战争有力地颠覆了杜黑的理论。它证明飞机轰炸和大炮轰炸一样,是缓慢削弱敌人的手段,并不能快速见效。第三,无论武器的威力有多大,如果不能适应地形和气候,那就毫无价值。第四,芬军的高机动性和之前德军在波兰表现出的高机动性一样,其再一次被事实证明优于纯粹的数量优势。

最后,考虑到之后发生的事件,这一仗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暴露了苏军统帅部的昏庸无能。他们毫无战略头脑,在战术上愚昧无知,行政管理上漏洞百出,而这一切足以令希特勒相信1939—1940年的苏联军队和1914—1917年的苏联军队相比还是老样子。如果连芬兰这么弱小的国家都能够取得这样的战果,那么掌握着第三帝国强大武力的她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RWfYb222Qkx5QAgRgiCS4F7ul3ispQ6Max3H0FTKKQB4BGtemcXfOLyYW5jBDx2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