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狗马央红”

我对于唱片有种特殊的情结,那是我幼年时最好的玩意儿,也是我接触戏曲与音乐最直接的工具。家中所有的三四百张唱片,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的唱片来源于何处,也不得而知。其中戏曲唱片约占70%以上,另外有20%是音乐唱片,还有10%是曲艺或类似“洋人大笑”之类莫名其妙的东西。

在戏曲唱片中,我最钟爱的除了梅、杨合作的《霸王别姬》之外,尚有百代灌制的杨小楼的《恶虎村》,那种大武生的念白淋漓酣畅,神完气足,可以说是后无来者。金少山在长城公司录制的《锁五龙》《牧虎关》也堪称是黄钟大吕。再有梅兰芳与姜妙香的《穆柯寨》,一段花衫京白,字字脆亮,是梅先生青年时代最精彩的京白段子。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唱片,我家大概存有一半,其中有《沙桥饯别》《搜孤救孤》《珠廉寨》《洪洋洞》《桑园寄子》《打棍出箱》等多种。其他如高庆奎的《辕门斩子》《斩黄袍》,言菊朋的《上天台》《卖马》等,此外还有时慧宝、王又宸、王凤卿、贯大元等人。值得一提的是京剧名票天津夏山楼主韩慎先先生灌制的几张唱片,韵味富有书卷气,苍劲拙朴,是难得的京剧录音文献。

老生唱片中最多的,当属马连良。无论胜利、百代、高亭、蓓开,都有马连良的作品。我最喜欢其中《审头刺汤》念白的一张两面,是哪家公司出品的已经记不清了。那句“你在我这大堂之上摆来摆去,我又不买你的字画呀”,我彼时也可以学得很像,尤其是“之”字略带舌音,更突出了马连良的特点。由于幼年对旦角兴趣不大,所以凡属青衣类唱片听的时候很少。很可惜的是,海派演员的唱片几乎没有,如三麻子、周信芳、林树森等人,是我后来从录音带的转录中才接触到的。说到周信芳,倒是有一张他的《斩经堂》,我总觉得与其他老生唱段大相径庭,被视作另类。

在曲艺类唱片中,留存最多的是刘宝全的京韵大鼓。我最喜欢他的袍带书,如《战长沙》《截江夺斗》《单刀会》等。相声唱片很少,有一张焦德海、刘德禄合说的《洋药方》,倒是印象颇深。在广东音乐唱片中,有一张《汉宫秋月》和一张《走马英雄》,那张《走马英雄》也是百代公司出品,前面也有报幕人,用的是粤语,我常常学着他,将《走马英雄》读成“狗马央红”。

那时的唱片包装十分简陋,只有一个牛皮纸套子,中间有个窟窿,露出商家品牌和唱片内容,有的唱片最多附有一张唱段词句的说明文字。用的时间久了,唱片套子就破烂不堪,唱片也会很快磨损。

在这三百多张唱片中,有一小部分是外国音乐。凡单张唱片,多是一些独奏小品,如小夜曲之类,正反两面,基本上在三四分钟时间之内。记得有两部大型作品,即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即《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和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这两套唱片分别装在两个大本子里,都是14英寸的片子,每套五六张之多,本子像是两本大精装书,紫红和深蓝的羊皮套子,外面是烫金的英文。这两部唱片只能放在落地式唱机上听,一部大型音乐作品要反复换十来回片子,今天听来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已经是很好的享受了。由于幼年时这部经典反复听,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月光》庄严清丽,《命运》激昂奋进,几十年来,每当这两部作品响起,无论是月光的梦幻流连,还是命运之门叩响的震撼,都会使我想起童年时代。

音乐唱片中有一部分是三四十年代最流行的作品。一类是外国音乐,有《蝴蝶夫人》中《晴朗的一天》,《茶花女》中《饮酒歌》,《天鹅湖》中《拿波里舞曲》,以及托赛里和德里格的小夜曲,这些都是初涉西洋音乐的启蒙唱片。再有是爵士乐类作品,好像都是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出品,其中小号和萨克斯部分很突出,节奏感很强,也有一些伦巴和桑巴舞曲。我最喜欢的是两张夏威夷吉他独奏,一张是《再见夏威夷》,一张是《蓝色的夏威夷》,1962年我开始学吉他,这两张片子是反复听的。另一类是流行歌曲唱片,也就是最近那部电视片中涉及的三四十年代流行的歌曲,其中不少是周璇唱的,也有王人美、陈燕燕等人演唱的。有几张李香兰的歌曲,大约是敌伪时期录制的唱片,记得有《特别快车》《卖糖歌》等。50年代以后,这一类音乐统统被称为“靡靡之音”,尤其是像《桃花江》《香槟酒满场飞》《夜上海》《何日君再来》之类,是我偶尔偷着听的,至今耳熟能详。 wrAjf6JjVJjOQgR/O+fN8fYSi3tIwJRD75b40kyAaoI6vMvTJri2DWVjers/ubP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